定 價:49.8 元
叢書名: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guī)劃教材 全國高等院校醫(yī)學實驗教學規(guī)劃教材
當前圖書已被 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張愛華,蔣義國主編
- 出版時間:2017/1/18
- ISBN:9787030485458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99-33
- 頁碼:25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重點介紹了毒理學實驗基礎、一般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和致癌試驗、分子毒理學實驗和細胞毒理學實驗的方法與技術;并且主要描述了靶器官(血液、免疫、生殖、神經、呼吸、肝臟、腎臟、心血管和皮膚)毒理學研究的方法與技術,增編了毒理學試驗替代方法作。本教材經典實驗方法與現(xiàn)代生物分析技術緊密結合以及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等主要特點。可用作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毒理學實習教材或科研入門的參考書。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實驗一毒理學實驗的基礎知識與綜合技能1
一、案例與問題1
二、毒理學實驗概述1
三、毒理學實驗規(guī)范與職業(yè)道德3
四、毒理學實驗設計要求4
五、實驗動物管理與實驗者自身防護6
六、動物實驗流程與基本操作技術7
七、思考題13
實驗二毒物代謝動力學研究與實驗技術14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4
二、背景資料14
三、案例與問題14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5
課題名稱:對硫磷與甲基對硫磷代謝動力學實驗15
五、毒物代謝動力學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21
【題目】甲基對硫磷的代謝轉化試驗21
六、思考題24
實驗三一般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25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25
二、背景資料25
三、案例與問題26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26
課題名稱:氯胺嘧草醚的一般毒性試驗與評價26
五、一般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28
(一)急性經口毒性試驗28
(二)急性吸入毒性試驗33
(三)急性經皮毒性試驗34
(四)亞慢性毒性實驗35
(五)慢性毒性試驗38
六、思考題40
實驗四遺傳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41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41
二、背景資料41
三、案例與問題42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42
課題名稱:苯并(a)芘的遺傳毒性測試與評價42
五、遺傳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43
(一)鼠傷寒沙門菌營養(yǎng)缺陷型回復突變試驗43
(二)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突變試驗47
實驗1小鼠淋巴瘤細胞L5178YTK+基因突變試驗48
實驗2中國倉鼠肺V79(CHO)/hGPRT基因突變試驗49
(三)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51
(四)染色體畸變分析52
實驗1體外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53
實驗2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55
(五)單細胞凝膠電泳試驗56
六、思考題58
實驗五表觀遺傳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59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59
二、背景資料59
三、案例與問題59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60
課題名稱:某環(huán)境有害因素與表觀遺傳修飾改變的關聯(lián)性研究60
五、表觀遺傳毒性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62
(一)DNA甲基化檢測的主要方法和技術62
實驗1亞硫酸氫鹽修飾結合甲基化特異性PCR62
實驗2亞硫酸氫鹽修飾后測序64
(二)組蛋白修飾檢測的主要方法和技術65
實驗1組蛋白特定位點修飾水平的檢測——蛋白質印跡法65
實驗2組蛋白特定位點在基因富集水平的檢測——染色質免疫共沉淀法67
(三)microRNA檢測的主要方法和技術69
實驗1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microRNA表達69
實驗2雙熒光素酶報告系統(tǒng)驗證microRNA靶基因71
六、思考題72
實驗六致癌作用研究與實驗技術73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73
二、背景資料73
三、案例與問題74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74
課題名稱:NNK致癌作用測試及評價74
五、致癌作用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76
(一)細胞體外惡性轉化實驗76
(二)哺乳動物長期致癌實驗81
(三)其他致癌實驗84
六、思考題85
實驗七生殖發(fā)育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86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86
二、背景資料86
三、案例與問題86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87
課題名稱:鎘及其化合物的生殖發(fā)育毒性評價87
五、生殖發(fā)育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89
(一)生育力和早期胚體發(fā)育毒性試驗89
(二)致畸試驗90
(三)圍生期發(fā)育毒性試驗93
(四)一代(或二代)生殖毒性試驗94
(五)精子質量分析96
(六)性激素水平的測定97
(七)外源化學物對大鼠睪丸間質細胞的損傷模型98
(八)外源化學物對大鼠卵巢顆粒細胞的損傷模型100
六、思考題101
實驗八納米材料損害作用研究與實驗技術102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02
二、背景資料102
三、案例與問題103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03
課題名稱:納米二氧化鈦的毒性作用評價103
五、納米材料損害作用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05
(一)納米材料的前處理方法105
(二)納米材料表面特征觀察107
(三)納米材料對細胞活力的影響108
(四)納米材料急性經口毒性實驗109
六、思考題111
實驗九電離輻射損害作用研究與實驗技術112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12
二、背景資料112
三、案例與問題112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12
課題名稱:電離輻射生物損傷效應特征及常用檢測方法112
五、電離輻射損害作用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13
(一)核素溶液配制113
(二)鈾礦塵對細胞增殖的影響115
(三)鈾礦塵致支氣管上皮細胞損傷的活性氧檢測116
(四)電離輻射致DNA雙鏈損傷的γ-H2AX含量變化檢測117
六、思考題119
實驗十呼吸系統(tǒng)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120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20
二、背景資料120
三、案例與問題121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21
課題名稱:PM2. 5急性肺毒性作用研究121
五、呼吸系統(tǒng)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23
(一)潮氣量和氣流流速測定123
(二)胸內壓測定124
(三)呼吸道液分泌功能測定——小鼠酚紅排泄法124
(四)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析125
(五)大鼠氣道黏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測定128
(六)離體試驗法128
實驗1離體肺灌流與分析128
實驗2離體氣管片試驗法129
實驗3乳鼠肺細胞原代培養(yǎng)與上皮細胞純化130
實驗4體外培養(yǎng)的肺巨噬細胞中乳酸脫氫酶(LDH)
活性測定131
六、思考題133
實驗十一肝臟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134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34
二、背景資料134
三、案例與問題134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35
課題名稱:評價未知化學物肝損害及探討其毒性作用機制135
五、肝臟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36
(一)肝損傷動物模型建立136
實驗1急性化學性肝損傷動物模型136
實驗2肝纖維化動物模型137
(二)肝臟亞細胞組分的制備138
實驗1肝臟微粒體的制備138
實驗2肝臟線粒體的制備139
(三)肝損害體內評價技術139
實驗1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含量的測定139
實驗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活性測定140
實驗3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活性測定141
實驗4堿性磷酸酶(ALP)活性測定142
實驗5肝臟排泄功能測定143
實驗6肝臟分泌功能測定144
實驗7肝纖維化測定145
(四)肝損害體外評價方法146
實驗1離體肝臟灌流與分析146
實驗2肝細胞、Kupffer 和Ito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148
實驗3肝細胞膜流動性檢測150
實驗4肝細胞線粒體膜通透性檢測151
實驗5肝細胞線粒體膜電位檢測152
實驗6肝細胞線粒體呼吸功能檢測153
實驗7肝細胞線粒體能量代謝功能檢測155
六、思考題156
實驗十二腎臟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157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57
二、背景資料157
三、案例與問題158
(一)案例一158
(二)案例二158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58
課題名稱一:中藥關木通引起大鼠腎臟毒性作用探討158
課題名稱二:綜合評價百草枯急性中毒引起的腎臟毒性作用159
五、腎臟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60
(一)尿液的一般生化指標測定160
(二)腎臟血流動力學和血流量分析161
(三)腎小球濾過率測定161
(四)血肌酐﹑尿素和尿酸濃度測定162
(五)腎濃縮稀釋試驗163
(六)形態(tài)學和酶組織化學檢查163
(七)腎臟微灌注及微穿刺技術164
(八)腎皮質薄片培養(yǎng)及腎膜囊泡的分離與應用165
六、思考題166
實驗十三神經系統(tǒng)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167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67
二、背景資料167
三、案例與問題168
(一)案例一168
(二)案例二168
(三)案例三168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68
課題名稱一:評價MPTP對小鼠大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損傷168
課題名稱二:綜合評價有機磷化合物的遲發(fā)性神經毒性169
課題名稱三:正己烷神經毒性及機制探討170
五、神經系統(tǒng)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71
(一)實驗動物神經行為學171
實驗1自主活動度檢測(曠場試驗)171
實驗2 Morris水迷宮實驗172
實驗3轉棒試驗(滾軸試驗)173
實驗4后肢撐力實驗173
實驗5抓力測定174
實驗6感覺神經功能174
方法1. 鼠尾痛覺測定174
方法2. 智能熱板儀法175
(二)神經病理形態(tài)學方法175
實驗1神經細胞尼氏體染色175
實驗2免疫組化檢測MPTP誘導的小鼠大腦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SP法)176
(三)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測定178
(四)HPLC熒光法測定動物大腦興奮性神經遞質178
(五)大鼠海馬組織突觸膜谷氨酸受體的放射配體結合分析179
(六)神經元體外試驗體系181
(七)有機磷農藥的遲發(fā)性神經毒性評價181
六、思考題182
實驗十四免疫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183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83
二、背景資料183
三、案例與問題184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84
課題名稱:阿特拉津的免疫毒性檢測與評價184
五、免疫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85
(一)體液免疫檢測185
實驗1溶血空斑實驗185
實驗2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測定187
(二)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187
實驗1淋巴細胞增殖實驗187
實驗2遲發(fā)型過敏反應(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188
實驗3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活性的測定189
(三)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189
實驗1NK細胞活性檢測(乳酸脫氫酶釋放法)189
實驗2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檢測190
六、思考題191
實驗十五血液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192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192
二、背景資料192
三、案例與問題193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194
五、血液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195
(一)紅細胞毒性檢測195
實驗1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195
實驗2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196
實驗3高鐵血紅蛋白測定196
實驗4變性珠蛋白小體測定197
實驗5碳氧血紅蛋白測定198
實驗6鐵動力學試驗199
(二)白細胞和血小板毒性檢測199
實驗1白細胞墨汁吞噬試驗199
實驗2血小板黏附試驗200
(三)凝血功能毒性檢測201
實驗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201
實驗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202
(四)骨髓毒性檢測203
實驗1骨髓細胞學檢查203
實驗2外源性脾結節(jié)測定205
實驗3體內擴散盒瓊脂培養(yǎng)技術206
實驗4骨髓微循環(huán)觀察206
六、思考題207
實驗十六皮膚毒性研究與實驗技術208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208
二、背景資料208
三、案例與問題209
四、課題設計與實驗指導210
課題名稱:海娜粉皮膚毒理學安全性評價210
五、皮膚毒性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212
(一)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212
(二)急性眼刺激性/腐蝕性試驗214
(三)皮膚變態(tài)反應試驗217
(四)小鼠耳腫脹試驗(mouse ear swelling test,MEST)219
(五)皮膚光毒性試驗220
(六)皮膚光變態(tài)反應試驗221
(七)人體斑貼試驗222
(八)人體皮膚試用試驗224
六、思考題225
實驗十七毒理學替代法的應用與實驗技術226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226
二、背景資料226
三、案例與問題227
(一)案例227
(二)問題228
四、課題設計與試驗指導228
課題名稱:用毒理學替代試驗對化妝品原料——果酸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進行篩選和檢測228
五、毒理學替代試驗主要方法與技術228
(一)急性經口毒性替代試驗——急性毒性分級法228
(二)皮膚腐蝕性替代試驗——人重組皮膚模型試驗232
(三)發(fā)育毒性替代試驗——微團培養(yǎng)試驗(the micromass test,MM Test)234
六、思考題239
實驗十八毒理學與公共衛(wèi)生安全和管理實例分析240
一、教學目的與意義240
二、背景資料240
三、案例分析242
四、思考題247
參考文獻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