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產權經濟學大師之一、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約拉姆·巴澤爾秉持交易費用為零不切實際的觀點,在本書中總結了自己多年的產權理論研究心得,對“產權”給出了獨到的定義,并力求以“用例子說話”的方式講清產權的含義,說明為何產權方法適用于經濟分析。書中對產權理論作了精辟的闡釋,并且?guī)缀鯖]用數學公式,多以圖形和來自以色列、美國和歐洲的歷史與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產權對于經濟活動的影響。人們?yōu)楹我M織各種資源的使用價值?目的是最大化其使用該資源時獲得的經濟權利的價值。書中,作者定義,個人對某一資產所擁有的經濟產權就是他直接消費該資產或以此來交換而產生的獲利能力。當然,要仔細衡量所有的資產屬性成本太過高昂,因此,資產的產權從來都無法完全界定。因此,產權很有可能被他人挪用——如被盜竊,被過度使用,逆向選擇,搭便車以及偷懶時。個人可通過一定的保護措施或更清晰的產權界定來進一步穩(wěn)固產權,但同時也產生了交易成本。在第二版中,作者單獨用一章內容來分析權益資本作為企業(yè)運營的保證的重要作用。此外,他重點強調了經濟權利與法律權利的區(qū)別,并捎帶探討了從產權保護角度看到的國家的起源。
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學界的后起之秀,其理論通過對傳統(tǒng)經濟學的一些不現實假定進行批評與修正,揭示了經濟生活中產權和制度所起的作用。產權經濟學從產權結構或產權制度的角度研究資源配置效率,研究如何通過界定、變更產權安排,創(chuàng)造或維持一個交易費用較低從而效率高的產權制度,是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分支!懂a權的經濟分析》這部經典的產權經濟學著作,是一本必看的制度經濟學經典書籍。書中認為私人所有不一定會比政府所有更有效率,對私人權利的限制也不一定降低效率,一些情況下非市場配置手段比市場配置手段更有效率的觀點,對于我國的改革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提供了立足于產權和制度問題的經濟學理論指導和政策借鑒。
再版前言
自《產權的經濟分析》第一版出版以來,我繼續(xù)研究經濟組織和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內容。這些新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第二版的第5和第6章內容中。同時,我也將分割產權的內容從原來的關于企業(yè)的內容中單獨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一章,即第4章,同時,在第5章老企業(yè)和新組織中,我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在第6章,我簡要地分析了產權的形成以及國家的起源。
過去幾年,我一直教授產權的課程,在此過程中,我也發(fā)現了第一版中的一些錯誤,諸多表述模糊之處,以及需要進一步詳細闡述之處。我試圖更正這些錯誤,更明晰我的闡述,以及在所需之處詳細解釋。我也新增了一些圖表,其中部分來自于我最近的關于產權的研究。
再次我要感謝Dean Lueck,他讀了我整部初稿,并提出有益的建議;我的女兒Tamar,幫我的語言潤色不少;以及Earhart Foundation對我慷慨的經濟支持。
約拉姆·巴澤爾(Yoram Barzel),以色列籍經濟學家,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現代產權經濟學大師之一,提出了著名的“巴澤爾困境”,在主要經濟學雜志上發(fā)表大量文章,其研究領域包括產權理論、應用價格理論和政治經濟學。
導論
1 產權模型
1.1界定經濟權利和法律權利
1.2商品所有權的分割
1.3影響所有權配置的因素
1.4個人權利和經濟組織之間的關系
1.5產權模型的運作特點
1.6產權方法與瓦爾拉斯模型
1.7產權方法的特色
2公共領域:排隊配給與價格控制
2.1排隊配給
2.2價格控制分析
2.3汽油交易
2.4價格控制下的產權初探
2.5汽油的排隊配給
2.6浪費的最小化
2.7小結
3合同選擇:租佃合同
3.1分成合同及張五常對此的貢獻
3.2土地所有者與勞動所有者之間的三種合作方法
3.3要素變化性的影響
3.4固定租金合約
3.5限制損失的方法
3.6分成合同的優(yōu)缺點
3.7獨占所有權的成本
3.8一些推論
3.9小結
4 分割產權
4.1 設備的所有權
4.2 保險:轉移所有權的方法
4.3 減輕共同財產問題:縮小設備規(guī)模和利用固定工資合同
4.4 小結
5 老企業(yè)與新組織
5.1 對傳統(tǒng)企業(yè)模型的批評
5.2 企業(yè)與市場:錯誤的兩分法
5.3 現有的企業(yè)理論
5.4 科斯定理、變化性和責任
5.5變化性配置和剩余索取者
5.6企業(yè)承擔變化性的能力和股權資本的作用
5.7 小結
6 權利的形成
6.1權利產生的情境
6.2共同財產與私有財產的兩分法
6.3 經濟權利和法律權利
6.4 新的權利的界定
6.5 不完全界定的權利
6.6糾紛與權利的形成
6.7 法院在權利界定中的作用
6.8 共同財產
6.9北海成為所有者財產的轉變
6.10加強權利的方法
6.11 小結
7奴隸制
7.1奴隸制合同
7.2奴隸勞動的供給
7.3監(jiān)督成本
7.4奴隸的消費
7.5蓄奴與保護產權
7.6 小結
8 限制產權與權利價值最大化的調和
8.1所有權分割與對所有者的約束
8.2限制以及監(jiān)督保護成本
8.3美國對其西部水資源所有者的限制
8.4宅地法
8.5私人約束、收入最大化與縱向聯合
8.6 小結
9 產權與非市場機制配置
9.1通過投票配置資源
9.2獻血與賣血的比較
9.3由政府來配置資源
9.4 小結
10 產權理論的其他應用
10.1反壟斷侵蝕
10.2產權與盜竊之間的關系
10.3發(fā)明創(chuàng)造方面的產權問題
10.4價格信息方面的產權
10.5 野生動物相關的產權問題
11 產權模型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