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新物種爆炸與進化
2016和2017年不僅黑天鵝事件頻發(fā),在互聯網商業(yè)和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也是拐點頻出,標志性事件層出不窮。普遍意義上,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被認為是西方國家逆全球化趨勢的開始,之所以被歸納為黑天鵝事件,緣于其動搖了人們在21世紀初樹立的、富有絕對意味的全球化信仰。與之呼應,人工智能AlphaGo(阿爾法圍棋)戰(zhàn)勝李世石,同樣有力回擊了諸多專家所堅信的若干年后才會發(fā)生的預言。
有幸親歷歷史的人也難免驚訝與暈眩,每個人的認知都在經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認知的邊界在黑天鵝時代給予的啟發(fā)與想象中不斷消解。AlphaGo所代表的不只是急劇的技術變革,更在于以它為標志的人工智能對人類智能的全面碾壓,其背后的商業(yè)內涵與社會意義深切致遠。我們還要看到的是亞馬遜市值反超Facebook(臉譜網)、蘋果股價迭創(chuàng)歷史新高、騰訊市值一年上漲40%、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fā)讓百度追之莫及、英偉達CEO(首席執(zhí)行官)黃仁勛在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發(fā)表主旨演講表示這一波人工智能的收割開始,Tesla(特斯拉)快速超越福特和通用成為全美汽車公司市值第一,Uber(優(yōu)步)無人駕駛戰(zhàn)略愈挫愈奮,Google(谷歌)移動搜索請求遙遙領先網頁搜索量,任天堂Switch(一款電視游戲機)日銷近3.5萬臺一機難求,李笑來一塊聽聽單月付費用戶60萬,孫正義32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新的時代呼之欲出。
奇點已至
2016年的AlphaGo僅僅是開始。2017年初,拉斯韋加斯CES成功演變?yōu)橐粚煤翢o違和感的人工智能消費展和汽車展,全世界的工程師似乎在某種力量的驅動下,致力于把每一件日常用品從耳機到汽車、從飛行器到鞋子統(tǒng)統(tǒng)轉為智能與互聯的設備。相信所有目睹盛況的人們都會認同:未來從未如此令人激動,技術深入日常生活的時代來臨了。
然而,技術不動聲色地創(chuàng)造著時代議題與個體觀念,不可捉摸地推動著生活更新與未來展望,人們首先感到的是一種不明確的巨變,或者說是事態(tài)發(fā)展的加速度,以下場景即現端倪:
Tesla以一種在汽車界匪夷所思的激進思路讓自動駕駛突然走到消費者身邊,并觸動了大部分主流車企宣布自動駕駛計劃;硅谷創(chuàng)業(yè)公司Zipline開發(fā)出的第一款商用送貨無人機Zips,與盧旺達政府達成合作協(xié)議,用固定翼無人機搭載藥品和血漿,以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飛行并且自動投放;MIT(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fā)了一款小型機器人,將它包裹在冰里,讓病人吞服到胃中,待冰融化后機器人便可在外部磁力的引導下到達病人胃部的傷口處,釋放藥物完成治療;甚至以思想進步、方法常規(guī)著稱的聯合國,亦嘗試著用VR(虛擬現實)技術解決現實問題,它借助VR影片講述有關安置難民的問題,并投入到人道主義基金中。
直至目前,盡管依舊很難預測未來的技術力量與文明程度,但是親歷者卻有能力在頭腦中創(chuàng)建未來模式,并洞察到這樣一種暗示:奇點已至。
關于奇點,計算機先驅約翰馮諾依曼在20世紀50年代就提出這一概念,而最為著名的引申來自美國預言家雷庫茲韋爾,他認為指數級的進步速度將最終使得人工智能出現飛躍,并且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加速回報定律,即21世紀科技仍然在加速發(fā)展,這一百年的科技成就將是過去一千年成就的總和。
無論是庫茲韋爾提出的奇點臨近,還是我們感受到的奇點已至,從科學實證的角度看都仍是概念假說。但重要的是,奇點說暗含一個重要思想,即人類創(chuàng)造技術的節(jié)奏正在加速,人類的生活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改變。與此同時,對奇點已至的認知程度也在加速,人們能感受到,并認同它的表面含義,卻很難真正理解其對世界本身的深刻影響。
新物種爆炸
對奇點的理解并不局限在對科技發(fā)展本質的探尋,奇點代表著進化邏輯與技術能力融合的質變點,是技術與商業(yè)、社會、個體的交互臨界關系總和,歷史指數增長觀是貫穿歷史周期的系統(tǒng)秩序。
事實上,關鍵事件聯絡形成的指數級增長現象被廣泛認知,人們沉浸于這些現象而鮮有人明確這種增長的節(jié)奏與深意。新物種爆炸的提出正是理解與拓展這種觀念的鑰匙,揭示了技術奇點、商業(yè)演化的底層邏輯:以新物種線索重新串聯與審視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辨析技術發(fā)生的重要意義以及未來發(fā)展的走向。
新物種爆炸,概念援引自地質科學專業(yè)中的物種大爆發(fā),即6億年前的寒武紀。從寒武紀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在幾百萬年很短時間內出現了,因此寒武紀被稱為生命的歷史性機遇。
今天所指的新物種爆炸發(fā)生在商業(yè)文明進程中,皆以科學技術為先導,指向越來越精細的需求和空無邊際的想象力,在新技術與新需求的持續(xù)碰撞中,催生了大量改變人類生活與文明的新物種,這種基于想象力的未來圖景驅動著人類的創(chuàng)新意志,重塑著商業(yè)與人的關系。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意味著全新的商業(yè)范式,每一個審美的痛點都意味著全新的生活形態(tài):這是快手和bilibili崛起的驅動力,也是社區(qū)便利店網絡化的便利蜂和盒馬鮮生,更是咖啡為芯片的 Mercedes me café、歐舒丹café、Gucci café、Dior café、熊本熊café、line café、MUJI café和blue bottle,咖啡生活才是當代人的社交語言與溝通能力降維打擊傳統(tǒng)美食,輕松溶解聯合辦公,積極改善購物體驗,推動品牌情緒聯系。
新物種溯源
新物種爆炸提供了一種新的科技史斷代方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科技革命式的斷代強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發(fā)展,而是聚焦于技術與商業(yè)、技術與人的雙重關系來丈量歷史,不僅致力于解釋過去,在馬車和蒸汽機的迭代中清晰可見,更企圖啟發(fā)未來,人工智能沖擊的工作崗位會否同隨之而起的新機會如影隨形。
人類發(fā)展史上已發(fā)生三次新物種爆炸,每一次都引發(fā)了商業(yè)效率的邏輯轉變、社會階層與文化的秩序重置,以及人類作為觀念與創(chuàng)造力的復合體的意義變化絕大多數時候,這種意義都是在技術的賦能中不斷被重新詮釋的。
電氣新物種爆炸
第一次是電氣新物種爆炸,以電燈與汽車為新物種代表,強電、弱電、內燃機等各種新技術、新發(fā)明交相輝映,被迅速應用于工業(yè)生產,極大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基礎設施與前瞻性需求的對接效率成為經濟發(fā)展的硬指標。社會化分工確立,社會層級與通道相對固定,財富與聲望驅使大眾努力工作來改善生活。
信息新物種爆炸
如同電與內燃機的使用引發(fā)電氣新物種爆炸一樣,電子計算機與互聯網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再次引發(fā)了信息新物種爆炸,電子游戲、電子商務、掌上電腦、數碼相機、線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新物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信息新物種爆炸,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在于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知識。信息、資訊與知識成為社會主要財富及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信息獲取的民主化在社會政治關系和經濟競爭上表現為新形式與新內容,迫使信息源優(yōu)勢成為個人與組織決策的勝負手,信息升級為第一生產要素。社會領域去權威化與跨區(qū)域的文化形成,跨界文化與個性解放時代驅使大眾追求時尚與個性化,亞文化盛行。
連接新物種爆炸
Facebook、阿里巴巴的天價市值,微博、微信對社會的影響都需要我們將連接放置到與分工同樣重要的位置才能理解。以智能手機、車聯設備、智能家居為新物種代表,移動互聯技術與智能硬件是關鍵基礎設施,連接構成了一個與現實社會并存、碩大與復雜、有形和無形的網絡世界。
物聯網、App(應用程序)及各種各樣的網絡化體系,促使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與人類自身的信息系統(tǒng)一旦產生新的連接元,則會重構世界、重構人類社會的復雜網絡,導致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人機信息相連的社會紀元。
從社會角度看,連接的價值不斷超越實物的價值,連接不斷提升信息的效率,極度自動化和連通性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綜合指標,實現效率和生產力的長線增長,建立有效連接代表著當今社會及商業(yè)的核心價值;從個體角度看,網絡化個體以自有價值在網絡中與外部連接形成新的價值認同,生活創(chuàng)新者文化與社群文化蓬勃崛起。從后連接的產業(yè)變化角度看,無論土巴兔的家裝重構,還是美團點評的餐飲重塑,抑或心怡科技的供應鏈效率提升,微信和支付寶的本地商家賦能,產業(yè)互聯網正清晰指向連接賦能的新時代。
第四次新物種爆發(fā)
每隔100年都有一批人像當年見證了電燈發(fā)明的人那樣震驚,其實這個時刻已經到來,比電力技術、互聯網技術變革更加深刻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浮出水面。依循前三次物種大爆炸的模式,當前正處于第四次物種大爆發(fā)的發(fā)端。哪些技術將成為第四次物種大爆發(fā)的發(fā)展動力,已有眾多學者與機構列出了答案,但所有新進展和新技術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它們善于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無處不在的賦能力。
從無人駕駛汽車到無人機,從虛擬助手到語音識別,人工智能隨處可見,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人工智能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既得益于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也得益于傳感器與物聯網獲得的多維度數據價值。如果沒有計算能力和數據分析的進步,基因測序就不可能成為現實。同理,要是沒有人工智能,高級機器人就無從談起,而人工智能本身也高度依賴計算能力。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伴相生,催生出許多科幻小說中才能看到的創(chuàng)新成果。
而技術與數據,究竟以何種底層邏輯,驅動著第四次新物種爆炸的不斷深入?
技術場景化
新技術并非新物種,但新技術是推動新物種形成的先導因素。其中新技術并非特指單一技術,也可能是技術的組合。那么,機械性的技術如何被賦予生物性而成為新物種呢?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芯片等一系列技術是如何連接、生長、蔓延為新物種的?
新物種關乎新事物和新生命的創(chuàng)造,每一個新物種都是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的糅合。必然有超出技術之外的事物創(chuàng)造了新物種的生命基因,那就是混合技術邏輯性建構的應用場景。新物種爆炸時代,絕大多數應用場景源于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提供了新物種產生的解決方案與機會。如同今日頭條營造你關心的才是頭條的新場景正是由大數據算法驅動而成,小密圈來自知識網紅的朋友圈管理需求,沒有智能鎖就沒有摩拜單車。
新物種首先是精神的表達,之后才是物質的建構。應用場景為新技術向新物種轉化提供動因或需求,強化后的場景會釋放出許多新的可能性。共享單車作為新物種,不僅滿足最后1公里的通勤,也構成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可能性;阿里巴巴作為上一代新物種(電子商務)的迭代,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新信用場景的建立。
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已成為商業(yè)基礎設施,成為孕育變化與可能性的新土壤,即新技術與場景的互動活力為新物種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基因。亞馬遜推出Dash按鈕,不僅僅是一個看似小U盤的物聯網購物按鈕,最主要是通過小配件結合WiFi網絡,切入新場景,將線上和線下購物形態(tài)結合。這也是在推出Amazon book實體書店和Amazon go之后,亞馬遜又相繼推出Amazon fresh和混合超市的原因。
類似亞馬遜、阿里、京東、騰訊這樣的公司,能夠不斷引領風氣之先,是因為它們具備新技術的獲取能力與應用場景的建構能力,隨之成就為強大的孵化新物種、連接新物種、改造新物種的生態(tài)價值。它們具備提升效率的能力,連接能力,強大的數據供給能力、喂養(yǎng)能力和飼養(yǎng)能力,這些能力是激發(fā)新物種生態(tài)價值的要素。平臺型乃至生態(tài)型的公司通過開放完成連接,進而賦能,也就有了孵化和催生新物種生態(tài)體系的可能性。
數據主義
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眾多技術集合在一起,使世界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數據系統(tǒng),催生新的意義系統(tǒng)數據主義。因此數據是基礎資源,而數據主義是新物種時代的信仰,它代表著一個全新的自下而上權力認知的轉變正在發(fā)生。
正如農耕社會的神權主義,工業(yè)社會的人權主義,在互聯網社會個體主義盛行。人工智能正在創(chuàng)建一個全新的信條,即大數據與算法的權力合理化,對其最好的解釋便是數據主義提出者尤瓦爾赫拉利的闡述:權力和權威正在從人類轉移到算法、到人工智能,而人類卻毫無知覺。
新物種爆炸而飛速擴張的數字世界,不僅日益成為外在的客觀物質世界的鏡像,而且正在越來越多地包含對人類自身行為的追蹤和記錄,成為人類觀察和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二者的相互關系形成了一個有趣的悖論:由大數據構筑而成的數字世界,在日趨脫離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又越來越接近世界的本原,由此人們在解碼虛擬世界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對世界的看法,打開了世界觀、方法論乃至價值觀的新視野。
事實上,持有數據主義世界觀的信徒將整個世界視作一個數據流,任何事物的價值判斷都由它對數據處理的貢獻決定。正如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者相信市場無形的手,數據主義者相信數據流無形的手,當全球數據處理體系變得全知全能,接入這個系統(tǒng)就成為一切意義的來源。以風頭正勁的自動駕駛汽車為例,判斷自動駕駛的實力,除芯片研發(fā)外,主要是接入數據的能力:福特收購共享服務公司Chariot,通用選擇與Lyft合作,沃爾沃與Uber合作,日產收購Sylpheo,Tesla選擇英偉達,寶馬與英特爾、Mobileye合作,奧迪選擇與德爾福深度聯姻,都是為了構筑新的數據能力。
新智人
人類從數據主義的意義系統(tǒng)中浮現,不斷創(chuàng)造與塑造自己,并且決定哪種新技術會融入自我。如果說智人代表了既往的一種自然人的優(yōu)化、選擇和勝利,那么被技術賦能的自然人、生物機器人和機器人所代表的一種全新的物種形態(tài)新智人,正在重塑我們的認知邊界和思維方式、商業(yè)生態(tài)和游戲規(guī)則。
自2013年《牛津詞典》收錄selfie(自拍)一詞后,奧林巴斯、iPhone、拍立得、Instagram、黃油相機、美圖共同壯大了偉大的美麗新品類2017年4月,倫敦薩奇畫廊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自拍的展覽,希望讓人們相信,自拍和梵高的自畫像一樣可以成為藝術品,因為自我表達正在成為時尚最重要的原力,也是這個時代蓬勃的社會文化主題。美麗新智人就是這樣誕生的:直播、修圖、短視頻工具、網紅、微整、快美妝、街拍,一系列意味深長的美麗生態(tài)要素構成新的物種樣式和自生長的勃勃生機。
新顏值推而廣之,牛油果、味覺大師、輕斷食、MONO、貓王小王子、造作家具、即刻、CHAO酒店都是新的正義表達和分享標簽。
與自拍及顏值管理相得益彰的是社交網絡的發(fā)達,沒有社交網絡ID,顏值了無意義。另一方面,自我表達經由連接網絡的崛起,在內容付費的風口里也同步表現為得到專欄、知乎live、分答小講和喜馬拉雅小學問,新的人格就是咪蒙開講、吳曉波頻道推出的企投家和羅振宇、羅永浩《長談》的互聯網情緒。
數據化帶來的新生活還包括量化自我。很難設想,如果沒有Keep或Fit time,馬甲線會否成為熱詞,中國市場能否成為lululemon的瑜伽新增長。在小米手環(huán)出貨量全球第一的背后,是朋友圈跑步的方興未艾。如果沒有糖豆App,廣場舞就不會完成真正的互聯網 。
以色列外骨骼機器人公司Rewalk和美國EKSO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可以讓下肢癱瘓病人從輪椅上站起來,恢復行走;而倫敦大學和西班牙專家合作的小規(guī)模臨床試驗表明,VR技術有助于緩解抑郁癥患者的癥狀,這個革命性突破大大加快了VR技術在醫(yī)療領域的實際應用進程;以碳云智能、華大基因、23andMe為代表的基因檢測和研究公司正為基因編輯技術完成廣大的消費者啟蒙。
新技術和人的認知升級作為新物種的驅動力,推動生態(tài)持續(xù)迭代、進化與異化,形成生物多樣性不再是小概率事件,新物種爆發(fā)的時代已經來臨。它不僅表現為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更表現為新的組織管理方式、新的商業(yè)模式和新的生態(tài)思維。我們隨意列出下面24個公司和品牌,看看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物種樣式,正在快速走進并影響我們的生活:柔宇科技,圖漾信息,韶音科技,Echo,小米之家,蔦屋家電,共享際,森田藥妝,Prisma,Waymo,得到,碎樂,昆侖決,便利蜂,超級物種,因味茶,樂純,孩子王,拼多多,新達達,閃送,棟梁,Gentle Mon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