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現日本首部大型植物圖譜的藝術魅力
《本草圖譜》為日本首部大型植物圖譜,本書精選百種精美本草圖,以再現其藝術魅力。
2、結合四庫全書版《本草綱目》的手寫文字
全書每一種本草圖都配有四庫全書版《本草綱目》手寫體文字,繪畫與書法相結合,相得益彰。
3、兩款內封設計,四色鎖線裝幀,全彩圖文
本書為內外封設計,并且特別設計了兩款內封,一花一木,*發(fā)送。書脊采用四色鎖線膠訂,對應春夏秋冬四季。
當巖崎常正遇見《本草綱目》
本草之學,皆以《神農本草經》為萬世不易之典,其下堪稱翹楚者,惟李時珍之《本草綱目》。
李君東璧,究心醫(yī)藥,深念本草關系頗重,而世本謬誤實多,遂奮而纂述,采訪四方,遍覽群書,歷經三十載,數易其稿,終成《綱目》,凡五十二卷,一十六部,一千八百九十二味本草,蔚然大觀。
是書所載,非止土產形狀、氣味主治,凡所相關,無不收掇,實格物之通典。
《綱目》既出,遂成世范,澤披后世,光耀于今,其東傳日本,亦為百代之宗。江戶時有巖崎常正號灌園者,酷嗜赭鞭之學,研讀《綱目》頗深。
灌園以為,本草之性情氣味,待言語文字而后可識,然其形狀可見者,莫若圖像之易識。若識之不明,必用之有誤,故圖與說,實不可偏廢!毒V目》雖集諸家大成,然詳于說而略于圖,終有難辨草木之憾。有鑒于此,灌園遂潛心于本草圖繪,搜采山野草木,移栽于庭,凡二千余種,親自培溉,隨時寫生,如此二十余載,積成若干卷,名曰《本草圖譜》。其為圖,盡竭筆力,極之精巧,自以謂無復所憾者。
灌園之圖固美,時珍之說誠詳,然其圖其說終是相隔。為求珠聯璧合,相映成趣,本書搜采《圖譜》精麗本草百種,擇選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綱目》之文,勒為一部,分別四章,應之四季。
全書一物一語,故名之《本草物語》。
李時珍(1518~1593)
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明代本草學家。
長耽典籍,醉心本草,傷世本之紕繆,遂有志于纂述,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著成五十二卷,一十六部,名曰《本草綱目》。是書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味,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非止為醫(yī)書,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
巖崎常正(1786~1842)
號灌園,通稱源三,江戶時代本草學者。
酷嗜本草之學,尤重圖畫之功,謂時珍《綱目》及諸家本草皆詳于說而略于圖,遂搜采山野草木,移栽于庭,凡二千余種,以察其根莖花實之形色,隨時寫生,歷二十余年,積成若干卷,名曰《本草圖譜》。其圖精麗詳密,分析毫芒,可羽翼《綱目》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