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希望你對當下滿意,對未來有信心
作為一個買書從來不翻序,也很少翻后記的人,始終覺得寫序這件事情沒多大意義。但這本書還是要寫序,原因是這本書不是小說,不是主題征稿,是個人日常的觀點性雜文合集。
觀點性的文章一般受兩種時效性的制約。第一種是事件本身的熱度期,這也是當下流行的觀點性文章的熱門寫法,大家追熱點話題,然后很快翻篇非常快銷,之后,雁過無痕……
本書部分文章有此嫌疑,比如寫綜藝明星的,比如跟社會新聞的。所以,當大家看到這本書時,會覺得部分話題己過時。注意,我說的是“話題過時”,而不是說“觀點過時”。話題結(jié)束,故事翻篇,但觀點依然有價值,這是我最后一次篩選書稿時的標準。
還有一種時效性是作為寫作者本身的時效約束。寫作是一種在時間上做推移的活動,少到數(shù)月,多到數(shù)年。我很佩服能數(shù)年寫一本書的作者,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到的,至少我做不到,因為隨著時間推進,隨著經(jīng)歷的人和事在變化,我會有不同的認知,會有不同的想法,甚至過了三五載后將今日三觀全部推翻也不為過。
在我看來,這不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臉,恰恰,說明一個人在不斷經(jīng)歷和成長。
寫作者作為價值輸出方,不是物理定義,也不是方程式,寫作者本身是個人,確切點說是個性格較為敏感、感知較為敏銳、思維較為敏捷,剛好表達能力又尚可的人。所以,他們可能會比其他人收集到的信息更豐富一點,思考問題更深挖一點,看待問題角度更多面一點,僅此而已。
因此,我篩選書稿的第二個標準則是—至少當下,我是認同這些觀點的,且它們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指向統(tǒng)一,不會讓人看完輕易得出“作者腦子有病吧”這種結(jié)論。當然,如果有人輕易得出了這種結(jié)論,那我也沒有什么辦法。
書中所收錄篇章,可能有些讀者在網(wǎng)絡或公眾號上看過,對于已經(jīng)免費閱讀過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仍愿意掏腰包為本次出版埋單,說實話,很感人。
以前常聽一些年長的人(一般四十歲以上)感慨說對于生活只有感激,當時覺得太虛,像要擁抱全世界。直到自己也年歲漸長,開始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情義都不是輕易的事情。作為陌生人,能給你喜愛、給你認同、給你支持和鼓勵,愿意為你埋單,確實是種幸運。
寫這篇序時,《我們來了》還沒結(jié)束,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我觸動很大,節(jié)目中劉嘉玲被問到對什么時候的自己最滿意?她的回答是:“當下!
只有努力過的人,才明白“當下”這兩個字的意義。因為它代表著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要更好,代表著你今天所處的位置,是長期鞭策自己的結(jié)果。
這就是喜歡當下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青春,青春是值得留戀和贊嘆的,雖然有的人傻氣、有的人土氣、有的人戾氣,青春里的每一張面孔就像剛過手的泥胚,拖泥帶水,疙疙瘩瘩。而每個人生命的最終走向,是要經(jīng)過時間世事的風干和燒制,你才知道自己到底成不成器,是成為花器還是茶器。
在此過程,每個人都在反復嘗試,沒有人可以偷工減料。
唯一的區(qū)別是,有的人門道兒摸出得早些,有的人則晚些。明白得早些的人開始運籌帷幄充滿自信,尚不明白的人仍在輾轉(zhuǎn)彷徨。
這本書里有做得好的示例。
也有做得不夠好的示例。
作為一個稍顯不厚道的寫作者,只能說一人之失足,十人之借鑒。在他人掉落陷阱時,我們警惕自己,在他人取道登頂時,我們鼓勵自己。
總之,不管此時此刻,你在哪里,年方幾何,如何解決性需求,單身或成婚。
希望你對當下滿意,對未來有信心。
希望這本書對你來說,開卷有益,哪怕一點點。至于對作者提出“嚴厲的吐槽或攻擊”,呃——作者還年少,成長快樂,來日方長。
世界太忙了,請你主動喂自己
女人的情感模式習慣于等。等著被求愛,等著被愛,等著被求婚,等著被分手,等著被離婚……約會的、戀愛的、結(jié)婚的都逃不開這個套路。
有姑娘跟男生約會大半年,兩人每周見兩次面,吃吃飯、逛逛街、看看電影,偶爾問進展,答曰:“照舊。”再問什么情況?姑娘說:“男生沒挑明啊,沒表白說讓我做他女朋友確定戀愛關系!
姑娘心下有狐疑,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我說:“你主動談啊!惫媚镎f:“我怎么談?男的都不張口,讓我怎么談?”我說:“讓你談,又不是讓你求愛,大家都是成年人,至少態(tài)度要明朗吧,有問題擺在明面兒上!
姑娘說:“我不提,他不開口提我就不提。”
還有個姑娘原本兩人郎情妹意要確定戀愛關系了,結(jié)果男方突然外派出國六個月。臨走前,男方的態(tài)度明顯冷淡下來。也可以理解,未來一切未知,謹慎也算態(tài)度負責。姑娘就傻等,終于熬了六個月,以為男生回來了,兩人就能守得云開。結(jié)果男生回來不主動先找她,兩人也偶爾聯(lián)系,但都通過手機,男生沒邀約她見面。
姑娘如坐針氈,我說:“你想不想他?”姑娘說:“想啊!蔽艺f:“那你去找他啊!惫媚镎f:“人家又沒邀我見面!蔽艺f:“你就主動去又怎么了?”姑娘支吾半天,最后咬咬牙說:“我不去!”
有更被動的。夫妻倆感情淡薄,幾乎沒了任何互動,男人經(jīng)常不回家,女人最開始傷心憤懣,時間長了也便習慣了。女人說對對方也不抱什么指望了,大不了離了干凈。
我說那就離啊。女人說:“我等他提,他提我就答應!
以上,都是我身邊的事,也都是我身邊的女人。
她們在職場上獨當一面,在人際社交中伶牙俐齒,唯獨,事情攤到自己身上,如此被動。
可能這是大多數(shù)女人的思維慣性—要等,等男人表態(tài),等男人拿主意,等男人決定自己去留。問題是,為什么要等?
我愛你我追你。而不是我愛你,我等著你來表白,你不表白,我就裝作不愛你,錯過就錯過。
我不愛你,你滾蛋。而不是我不愛你了,但是我不走,我得等你給我下指令,說你走吧,我再走。
很多在戀愛中的姑娘,更常遇到這種情況。我不走,除非你說你不愛我,讓我離開我再走。男人的那一句“不愛”或“你走”,就是她們的身體開關。
問題是,我是我,感情是我自己的,身體是我自己的,憑什么你來控制?
女人們慣于“被控”,她們理解這種被控為親密關系,理解為愛。她們把遙控器交到男人手上,自己手里連備用機都不留。
我能理解這些女人的想法,但我不贊同。因為在我看來毫無進展的事宜,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情感也浪費生命。
相比這種被動的等,我更愿意選擇主動進一步,進一步也許是推進也許是倒退。推進就是我愛你,你也愛我。倒退就是我愛你,你并不愛我,OK,沒關系,那我轉(zhuǎn)身,不要浪費我的時間讓我站在這兒以為你愛我。
有趣的是,女人們一邊感慨自己時間寶貴,一邊又這樣毫不自主地浪費。哪怕是結(jié)婚了,我不愛你我也可以離開,因為這是我的自由和權利,而不是我一定要等你發(fā)我通行證,或者一定有什么萬劫不復的理由讓我不得不離開。
在這點上,我真心覺得男士們的行徑值得我們學習,我不愛你了,OK,我混蛋,我滾蛋。女生為什么不可以?
我不知道以上那些常見的狀況中,男士們是怎么想的,是覺得這個姑娘還不夠他們內(nèi)心的“登堂入室”,還是在多處備選游離,還是有其他緣由,或者有更不齒的心理,但不管哪一種,抱歉,我沒工夫耗給你。
我無暇跟你游戲,我只想大大方方愛你。
我喜歡你,我可以先表白你,因為我不想錯過你。你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你不喜歡我,我死心。
我愛你,我可以主動關心你遷就你,不必凡事一定要等男人來道歉,要等男人來哄,要等男人先打電話給你。
我不愛你了,抱歉,就是不愛了。你怎么猜測評價都無所謂,我就是不愛你了,所以我要離開你,還我自己自由和機會。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本出一轍。在職場上我遇到不少姑娘,她們委屈辛苦,她們覺得得到和付出不成正比。
她們一忍再忍,實在忍不下去了要憤然離職。
我說為什么在問題發(fā)生時,不去跟你的領導或老板談,也許對方能給你解決呢?她們覺得這個“談”太“跌份兒”,像在求對方。我說,這是給雙方一個新的機會,一個談判的機會,一個彼此衡量的機會,一個彼此認同的機會。
無論在職場,還是在日常人際關系中,他人能將你心之所想主動捧給你的都少之又少。你不去要,對方以為你吃得飽,其實你餓得要死,餓得整夜睡不著。
我們所需的,就是多一個饅頭,抱歉,你只給我一個饅頭,我吃不飽?墒俏覀兊哪樒け〉貌荒茉匍_口,我們認為再要一個饅頭有損女性的形象,顯得我們低廉或野心勃勃沒有教養(yǎng)。
所以,我們不主動要愛,也不主動要機遇,甚至不主動要應得的一切,包括平等,包括自由,包括尊重,包括性。
可是,親愛的姑娘們,這世界太忙了,沒人留意到你嗷嗷待哺,你得主動喂自己。
自信不是做最佳,而是做自己
最近網(wǎng)絡上被葛大爺?shù)摹案饍?yōu)躺”到處刷屏,甚至上了網(wǎng)站頭條,網(wǎng)友們紛紛曬自己的“葛優(yōu)躺”—生無可戀的、不明就里的一副爛泥的樣子。
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越是懂得自黑、自嘲的人,越是能加進這支狂歡隊伍。
最具代表性的明星,當屬劉燁,當年是真憂郁,現(xiàn)在是真二。而且邁腿邁得早,可見現(xiàn)在“火華社”有多壯大,隨便一條都是五位數(shù)評論,六位數(shù)點贊。
再后來呢,是黃磊。當年真文藝,現(xiàn)在真碎嘴,嘚吧嘚嘚吧嘚趕超居委會大媽,大家發(fā)現(xiàn)當初那個仙兒得不接地氣的英俊才子,現(xiàn)在在廚房里轉(zhuǎn)得胡子拉碴一身五花兒。
最近加入這個“中二”隊伍的重量級選手,當屬孫紅雷,演了那么多年反派硬漢,臉里藏刀的樣子,竟然口口稱自己“帥雷雷”“孫漂亮”。在近期一篇采訪里,孫漂亮說感覺之前那么多年都白活了!
注意,我這里說的“中二病”的名詞解釋是—人到中年就犯二!事實證明,這個病是真實存在的,且非常合理。
前幾天去采訪一位鮮肉明星,當紅小生,顏好,人氣高。本人也感覺很好,是那種陽光男生。聊到當年拍的某部偶像劇,小鮮肉說當年接的這個劇中人物人設相當于“霸道總裁”,當時作為一個尚算新手的演員,怎么演好霸道總裁呢?看了很多同類劇,然后學所有的男主—一臉冰霜,毫無表情的面癱臉。
但私下跟劇組人混熟了,還是嬉笑打鬧的,結(jié)果趕上粉絲來探班被拍了照,鮮肉想了又想,還是去跟粉絲打招呼,請對方刪掉剛剛拍的照片。
鮮肉說那時候真是太緊張,本身作為新人來擔這個角色就受質(zhì)疑,生怕有一點疏忽影響給觀眾的印象。看我聽得有些霧水,鮮肉解釋說他在劇里扮的是高冷啊,所以這種日常逗逼的照片傳出去,可能會有更多人說:“你看,你這個樣子怎么能演這個男神角色!
我恍然,原來如此,如此小心忐忑。
鮮肉現(xiàn)在正當紅,但演的幾乎都是青春偶像同類劇,我說想過演些別的類型嗎?哪怕不是男一?鮮肉看了經(jīng)紀公司老板一眼,老板代答,說:“我們目前挑戲,只挑男一的角色,不想給其他人配戲!
采訪的當晚,剛好看了一期《花樣男團》,郭德綱、陸毅、信、歐弟、賈乃亮……這樣的組合,也是醉醉的。
當晚那期里,剛好是明星嘉賓與節(jié)目組起沖突,劍拔弩張。男團玩心大起,偷偷出走,搞得節(jié)目組非常被動。歸隊后,男導演沒給好臉色,言語強硬,結(jié)果把信激怒了。兩邊都虎著臉,氣壓低得要命,信句句火爆,陸毅保持微笑不吭聲,賈乃亮試圖安撫,但未遂,只得收聲,歐弟和另外一個年紀尚輕一點的男藝人,干脆一臉懵逼,完全不知所措。
跟藝人的幾個編導小姑娘知道攤上大事兒了,開始嚶嚶哭起來,邊哭邊出門去,門外站著郭德綱郭大爺,一見這個架勢,哄著姑娘們又進來。
他進來打圓場,說孩子們不容易,瞅瞅給孩子們嚇的。自打五十,半真半假半逗半怨,給了節(jié)目組臺階下,叫信一句“哥哥”,說:“你可比我大兩歲呢,說你不能這么喝酒啊,喝多了誤事。”全場笑起來,信也沒繃住。
一場火藥味實足的階級對抗戰(zhàn),就被郭大爺這么四兩撥千斤化解于無形。
這當然是智慧—成全他人,也方便自己。這是一個人的自信,真正的不動聲色的自信—我可以自黑自嘲,扮呆扮丑扮配角,我甚至可以對自己“有傷風化”,然后為了突出他人,給別人暖場。
觀眾又不是傻子,誰真招人稀罕看不出來?
郭德綱帶著歐弟去邀美女參加party完成任務,歐弟很客氣,結(jié)果被美女拒絕了。郭德綱讓歐弟再去,歐弟說人家拒絕了呀。
老郭便帶著歐弟出馬,說:“我?guī)摇降堋^來是給您道歉的,因為兩件事,首先是他剛剛冒昧打擾了你,其次是我還得冒昧打擾你一次,我還得再邀請你……”
這套路到底有沒有用?好吧,前腳拒絕了歐弟的外國美女竟然答應了!
可這些事情有對于年輕一點的藝人來說,是做不來的,因為年輕人臉皮兒薄。年輕藝人在節(jié)目里不小心放個屁也是要糾結(jié)好久怕掉粉兒的。
所以有些明星藝人,是等到他中年時候,才招人喜歡上的,覺得這個人原來還不錯,這么有意思呢!因為年輕時不管晃在幾線,同類競爭都太激烈,得靠觀眾賞臉,靠投資方賞飯,稍微一件事搞砸了,角色可能就換了另外一個備選,代言也換了另外一個備選。
等到中年了,名聲有了,地位有了,那么多男一哥也都當過,你不用我代言?沒關系啊,哥自己有錢!總之,天時地利,唯獨求人和了,人和是什么?我可以坦坦蕩蕩做自己,可以不用端著明星形象和架子,可以發(fā)胖留胡子自拍擼串兒,可以興高采烈地進入“中二”站隊了。
時間給每個人緊迫感,同時,也給了每個人寬容。
緊迫感來自你20歲時描眉畫眼上街依然瞄其他姑娘,覺得自己不夠美。而寬容是,你趿著拖鞋挽著頭發(fā)一溜身進了菜市場,像所有大媽們一樣認認真真買起菜來。在我20歲時,我是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可以堂而皇之拎著買菜的布袋子出門的!
至于無論在屏幕里還是在生活中,都立志標榜只做“男一”“女一”的,首先,確實很勵志;其次,確實太年輕,更重要的,它確實不現(xiàn)實。
真正的自信,不是做第一,不是做最好,而是認清自己,做自己。我可能要很遺憾地告訴你—離自信更近的不是力爭上游,恰恰是隨遇而安。
希望你是塊新鮮的石頭
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某次一位領導說的一段話對我觸動很大,他說:“一個新人,到一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中,會有六個月的關注期在你身上,這六個月里你就是聚光燈下的主角,如果你不能出彩,那么,關注就會轉(zhuǎn)移,之后,你可能永遠在昏暗的角落里……”
這比喻多么恰當,恰當?shù)美淇帷?
等到自己后來開始帶團隊,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比這還緊張,不是六個月,而是三個月。一個新人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為人、做事的能力在三個月內(nèi)完全能表現(xiàn)出來,至少能看出端倪,一個新人是否有潛力,是否會成為重點的培養(yǎng)對象,這些幾乎都是在三個月內(nèi)確定的。
而考量它的周期,則是每時每刻。
都說年紀越大的人眼睛越尖,尖在哪兒?就是看人、斷事。這兩者間有必然聯(lián)系,而不是相互割裂開的。我記得某次一個剛畢業(yè)的小姑娘來面試,面試的職務是美編,但我印象很深的是她穿了一件滿是動物圖案的卡通T恤,而下身是條復古花的牛仔短褲。
小姑娘嘴巴很甜,性格也好,但從我第一眼看見她,我就打定主意不會聘請她。
為什么?
因為這姑娘所需從事的職位與設計相關,它關乎一個人的審美,關乎一個人對于色彩、形狀、圖案、比例等的協(xié)調(diào)性和統(tǒng)籌性,很明顯,這姑娘來應聘穿的這一身行頭既不合體,又不協(xié)調(diào)。
當然,這里面也許會有武斷的成分,但如果換一個衣著搭配得體的姑娘來,我想我更愿意把這個工作交給她。
由此可見,當你走出去的那一刻起,當你與任何人在任何場合社交,彼此雙方都在打開評估模式,更何況是進入職場這么正式的事情。
很多年輕人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有多重要,他們更想打破規(guī)矩,彰顯自己的個性。說實話,個性這種東西,不是誰都有,如果你把握不好,或者沒有十足自信,還是謹慎穩(wěn)妥一些好。
初上職場的人都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氣未脫,稚氣也未脫,把自己當新人學徒自然是好事,但另外一層意思是,當你進入公司之后,可能壓根沒有人教你,職場是你供職的地方,翻譯過來就是
你得直接上手,哪怕你是一個新人,也是越快越好。
這里面評估的是一個新人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敏銳度、拓展性和執(zhí)行力,每個人能力不同,潛力也不同,但至少應該具備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準確的執(zhí)行力,如果你學習能力不強,那就比別人多費點兒心思。
我以前帶過一個小姑娘,在團隊中她不是最聰明高效的一個,但卻是最踏實靠譜的一個。每次工作記錄、會議記錄、流程推進、時間對接都準確無誤,時時帶個黑色封皮的大16開筆記本,所有條框細節(jié)都羅列得清清楚楚。
可貴的是,雖然經(jīng)驗有限,但她會查閱很多資料學習,然后自己篩選出來幾個方案供大家討論參考。職場上的天才是極少的,所以對于這類穩(wěn)妥周全的選手,日后脫穎而出是早晚的事。
每個人性格不同,有的人生性被動,明明感覺到了不妥,卻不好意思去問,要么做錯要么拖,當然沒有好結(jié)果。
還有心思活絡一些的,則會犯另外一個錯誤,就是耍小聰明,看似積極,但從效果來看未必起到好作用。作為職場新人,規(guī)矩、準確是第一根本,如果你連這兩點都保證不了,只能說你的職業(yè)態(tài)度有問題。
對于剛上職場的新人,一般是不會委以重任的,所以不要一開始就幻想一鳴驚人,你只需跟上團隊的節(jié)奏就可以,不要讓大家遷就你,理解你,等你的節(jié)奏。多跟有經(jīng)驗的同事溝通,多跟部門領導溝通,有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如果你感覺到哪里不對勁兒了,一定要第一時間提出來,而不是硬著頭皮自己跌跌打打撞下去。
還是上面提到的那位領導,他那句話的后半段是:“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新人,就好比一滴墨水滴到一盆水里,是可以改變整盆水的顏色的,但即便你沒有這樣的本事,至少,你該像塊兒石頭,落下來,讓人聽到聲響。而不是過了關注期后,依然沒人知道你的名字。”
所以,年輕人,雖然你尚年輕,看似有無限可能性,但是別人給你的關注和期限是有限的,不要大意,要好好把握。
至少,做塊兒新鮮的石頭,讓人看到你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