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簡稱小學科學課標),提出構成小學科學學習內容的18個重要概念,分布在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大領域。小學科學課標將這18個主要概念分解成75個學習內容,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這三個學段進行劃分,并且提出小學科學要圍繞重要概念開展教學。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何基于學生已知、圍繞重要概念、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以及核心素養(yǎng)?本書作者團隊將對科學教育的已有思考與實踐,以及當下對小學科學低年段的教學探索,匯聚于本書之中,希望能為小學科學教師提供教學上的一種視角和思考,以助于小學科學教師更好地解讀和貫徹2017年版小學科學課標的理念與目標,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核心素養(yǎng)。
*立足一線課堂、基于實踐案例、指向學生素養(yǎng)。
*本書注重探討在日常教學中如何開展學情研究,幫助教師走近學生、理解學生。
本書編寫從課堂教學場景出發(fā),來談小學科學如何圍繞18個重要概念開展教學,并努力探索和實踐這樣的課堂教學。
本書從課堂全景的視角,重點講解小學科學如何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以及核心素養(yǎng),基于學生已知,圍繞重要概念開展教學。
林靜,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科學提升部主任,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科學教育與教師教育,著重開展科學素養(yǎng)測評與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測評與提升研究以及STEM教育等專題的研究。兼任教育部《科學(7-9年級)》課程實驗專業(yè)支持組核心成員,教育部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科學教育方向論證研究核心成員、國際SSCI期刊副主編等。近幾年作為課題負責人或子課題負責人承擔十幾項省部級課題研究,主持多項橫向課題,在SSCI、CSSCI發(fā)表學術論著三十多篇,出版著作十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