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后,敘利亞逐漸成為中東北非地區(qū)的焦點,近五十萬人失去生命,數(shù)百萬人流離失所,已然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大的一場人道主義災難。歐洲與中東北非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本世紀歐洲奉行頗為“浪漫”的外交風格,對敘利亞危機,它延續(xù)了其“人道主義”干預理念,但所取得的效果卻適得其反,其外交操作不僅增加了敘利亞內戰(zhàn)的血腥程度,它自身也在沖突中漸漸失勢,淪為“配角”。本書通過分析歐洲主要力量的對敘政策,評述了這一頁“血色浪漫”的歷史。
趙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歐洲系博士。研究方向為歐洲外交、歐盟政治、歐洲一體化理論和全球治理。在《世界經濟與政治》《歐洲研究》與Asia Europe Journa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趙紀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科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歐洲外交、安全與防務政策與中歐關系、歐美關系和北約。在《歐洲研究》《國際政治研究》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另有文章被收入《國際戰(zhàn)略形勢與中國國家安全:2015-2016》《一帶一路與歐洲》等。
黃萌萌,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德國外交與經濟、德國創(chuàng)新體系。2017-2018年作為德國洪堡基金會總理獎學金學者,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與蒂賓根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在《歐洲研究》《當代世界》《理論視野》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