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公共安全研究報告(2013年第2期第3輯)》編著者杜志淳。
社會管理及公共安全,日益成為突出且深具現實意義的重大問題,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組織編輯的《中國公共安全研究報告》展示了我國學術界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并為我國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1954
年生。中共黨員。律師,F任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司法鑒定和司法制度研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評為全國老齡工作功勛獎,2000年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tǒng)先進政治工作者,2001年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先后主持完成《中國罪犯
DNA 數據庫模式庫研究》、《DNA 、SNP
芯片技術研究》、《DNA司法鑒定關鍵技術研究》、《中國司法鑒定制度研究》、《中國司法鑒定質量保證體系相關制度研究》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 先后兩次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獲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三屆中國科協(xié)期刊優(yōu)秀學術論文等多項獎。出版《司法鑒定機構質量體系文件》(主編,2004年)、《中國司法鑒定制度研究》(主編,2002年)、《司法鑒定導論》(副主編,2001年)等專著,有數十篇專業(yè)論文發(fā)表在《中國司法鑒定》、《中國司法研究》、《思想理論教育》、《法制日報》等刊物上。
主題探討
2013年上半年群體性事件分析報告
本輯特稿
群體性事件中的暴力何以發(fā)生對1189起群體性事件的初步分析
本輯話題
公安微博是否提升了公眾的公共安全感?以中國大城市為例
國外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信息流導控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網絡輿情危機治理的理念評估與反思以湖南為例
中國公共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危機應對:經驗、挑戰(zhàn)及建議
突發(fā)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的微博客主動引導對策
研究報告
高速公路突發(fā)事件組織間應急信息溝通障礙實證研究
建立中國特色公共安全委員會組織體系初探
公共安全視域下我國省際人口安全及其影響因素測評實證研究
案例分析
富裕社會中的孤島:郊區(qū)危機30年城市騷亂的概念和理論
群體性事件的示范效應以重慶出租車停運事件為例
微博對網絡輿論危機的影響評估以沈陽商戶歇業(yè)事件和H7N9防控為例
學術動態(tài)
公共突發(fā)事件聯(lián)動應急中的部門利益梗阻及治理研究基于整體性治理理論的視角
權力結構變遷中的政黨與社會抗爭治理研究
城市第二代移民的社會融人與社會穩(wěn)定以上海為例
熱點熱議
當前中國安全監(jiān)管工作的社會學反思
新形勢下無法回避的必答題關于網絡事件的調查與思考
官民沖突視角下的群體性事件:表現、成因與應對
耗散結構理論下的社會沖突與穩(wěn)定以群體性事件為例的討論
轉型期的政府網絡輿論回應機制基于路徑依賴的解釋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