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簡要敘述了小型農機機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現狀,分析了農機行業(yè)對于模塊化技術的應用需求;討論了模塊化技術幾十年來的發(fā)展情況,定義了模塊的概念、特性和分類,討論了模塊化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情況,提出了小型農機模塊化技術的支持技術和應用前景。第二章主要介紹了目前主流的現代設計方法,并對系統(tǒng)論進行了闡述,介紹了系統(tǒng)功能與分解的概念;現代設計方法主要涉及了公理化設計、穩(wěn)健設計、并行設計和*優(yōu)化設計等;本章著重從以上四種現代設計方法進行介紹,包括對設計方法的內容介紹和模型構建,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四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范圍;探討了現代設計方法的基本構成以及結構層次。第三章定義了模塊化產品開發(fā)和模塊化產品設計的概念和主要特點,并且提出了一般產品和模塊化產品設計的基本流程以及模塊化設計系統(tǒng)的基本開發(fā)流程;討論了基于成組技術、變形設計理論以及產品族與公共平臺的的模塊化產品設計;分析了基于模糊聚類以及FPBS的產品模塊化過程;探討了模塊化制造的概念以及模塊化制造的關鍵技術研究。第四章主要是討論了基于不同標準下的模塊劃分方法。本章對聚類分析作了深入的解析,介紹了層次聚類算法,并建立了相關度模糊矩陣;討論了基于層次聚類的模塊劃分、基于GA的模塊劃分和基于IGSO-FCM的模塊劃分方法等;分析了以上三種劃分方法的基本內容和劃分步驟;探討了有關模型建立的一系列詳細問題。
前言農業(yè)機械生產制造業(yè)在我國屬于機械生產制造業(yè)范疇,隨著網絡交流方便性的提高和物流網絡的擴大,跨地域、短時效、高效率的農業(yè)機械采購模式逐漸興起,這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行業(yè)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小型農業(yè)用機械隨著設施農業(yè)、精細農業(yè)以及提高丘陵山區(qū)農業(yè)機械化水平的提出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然而,當前形勢下,小型農機產品品種和類型單一,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的定制需求;各家廠商各自為政,同類零部件的重復設計和制造生產等,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嚴重阻礙了現代化農業(yè)的發(fā)展進程。而農機產品結構的模塊化,可綜合應用不同領域的模塊組合規(guī)則,通過模塊化產品的設計,在原有系統(tǒng)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出新系統(tǒng),迎合了農機產品市場的需求變化和技術進步。模塊化設計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產品的開發(fā),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步伐。
模塊化設計歷史悠久,古老的建筑、家具甚至活字印刷術中都有它的身影。
模塊化技術已經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例如,它的應用使計算機、手機等產品的性價比快速提升。
未來,當我們設計新型農機產品時,只需要通過快速搜索和組合應有的零部件模塊模型,就可以快速形成所設想的產品;可以快速與制造所需零部件模塊的企業(yè)供應商建立聯系,大大縮短了交貨期,節(jié)約時間成本。將符合現代設計思想的綠色設計方法與模塊化產品設計結合起來,可以同時滿足產品的功能屬性和環(huán)境屬性,一方面可以縮短產品研發(fā)與制造周期,增加產品系列,提高產品質量,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或消除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方便重用、升級、維修和產品廢棄后的拆卸、回收和處理。
通過模塊化,為我國的中小型農機企業(yè)創(chuàng)新帶來有利條件。
通過模塊化,可以使協(xié)同分工細化,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成本降低,同時又能幫助實現節(jié)能減排。
總之,通過小型農機模塊化的發(fā)展,有助于實現 創(chuàng)新農業(yè) 美麗農業(yè)和 智能農業(yè)的美好愿景。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第 1章簡要敘述了小型農業(yè)機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現狀,分析了農機行業(yè)對于模塊化技術的應用需求;討論了模塊化技術幾十年來的發(fā)展情況,定義了模塊的概念、特性和分類,討論了模塊化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情況,提出了小型農機模塊化技術的支持技術和應用前景。
第 2章主要介紹了目前主流的現代設計方法,并對系統(tǒng)論進行了闡述,介紹了系統(tǒng)功能與分解的概念;現代設計方法主要涉及公理化設計、穩(wěn)健設計、并行設計和最優(yōu)化設計等;本章著重從以上四種現代設計方法進行介紹,包括對設計方法的內容介紹和模型構建,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四種設計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范圍;探討了現代設計方法的基本構成以及結構層次。
第 3章定義了模塊化產品開發(fā)和模塊化產品設計的概念和主要特點,并且提出了一般產品和模塊化產品設計的基本流程以及模塊化設計系統(tǒng)的基本開發(fā)流程;討論了基于成組技術、變型設計理論以及產品族與公共平臺的模塊化產品設計;分析了基于模糊聚類以及FPBS的產品模塊化過程;探討了模塊化制造的概念以及模塊化制造的關鍵技術。
第 4章主要討論了基于不同標準下的模塊劃分方法。本章對聚類分析做了深入的解析,介紹了層次聚類算法,并建立了相關度模糊矩陣;討論了基于層次聚類的模塊劃分、基于 GA的模塊劃分和基于 IGSO-FCM的模塊劃分方法等;分析了以上三種劃分方法的基本內容和劃分步驟;探討了有關模型建立的一系列詳細問題。
第 5章主要討論了基于不同標準下的模塊劃分評價方法。
第 6章介紹了新型模塊接口技術的發(fā)展,分析了模塊接口對于產品性能優(yōu)劣的重要性,提出了模塊接口的設計過程,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對產品接口進行了分類,重點提出了機械接口的標準化和系列化原則;從接口參數和接口功能等方面探討了機械接口之間的聯系;建立了機械接口的設計模型并提出了一般的設計流程,針對機械接口的可適應性設計做了詳細的探討。
第 7章介紹了模塊管理和配置。本章對數字化設計進行了闡述,并建立了不同級別的模塊庫;分析了模塊配置的理論和方法,根據不同的配置方法對產品配置進行了細致的介紹;從模塊屬性和用戶需求方面探討了模塊配置的基本流程,根據模塊屬性到需求轉化建立了模塊快速配置模型。
本書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特色雜糧收獲技術與裝備研發(fā)" (編號:2016YFD0701800)、河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杰出人才計劃"蔬菜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fā)"(編號:184200510017)、云南省重大研發(fā)計劃項目"高原特色農業(yè)機械裝備研究與開發(fā)" (編號:2018ZC001)的資助。還要特別感謝我的研究生胡金鵬、楊緒龍等,他們?yōu)楸緯某霭孀隽舜罅康墓ぷ鳌?br /> 本書可供農業(yè)機械、機械設計、機電工程、工業(yè)工程等專業(yè)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閱讀和參考。
由于本書涉及范圍較廣,所研究的問題也比較復雜,這些實為作者學力所不及,書中定會有謬誤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前 言
第 1章 概論 1
1.1 小型農業(yè)機械研究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現狀 2
1.2 模塊化技術研究 4
1.2.1 模塊化技術 4
1.2.2 模塊的定義 6
1.2.3 模塊的特性 8
1.2.4 模塊的分類 9
1.2.5 模塊化技術理論研究 11
1.2.6 模塊化技術實際應用 12
1.2.7 小型農業(yè)機械模塊化支持技術 13
1.2.8 小型農業(yè)機械模塊化
產業(yè)應用前景 17
參考文獻 21
第 2章 現代設計方法 24
2.1 系統(tǒng)論 24
2.1.1 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 24
2.1.2 系統(tǒng)論的核心思想 25
2.1.3 系統(tǒng)功能的分解和分解方法 26
2.2 公理化設計 27
2.2.1 層次結構和 Z形展開 29
2.2.2 設計公理 30
2.3 穩(wěn)健設計 32
2.3.1 穩(wěn)健設計的基本內容 32
2.3.2 傳統(tǒng)穩(wěn)健設計 33
2.3.3 現代穩(wěn)健設計 33
2.4 并行設計 34
2.5 最優(yōu)化設計 37
2.5.1 最優(yōu)化理論及特點 37
2.5.2 優(yōu)化設計模型及求解方法 38
參考文獻 39
第 3章 模塊化設計 40
3.1 模塊化產品的開發(fā) 40
3.1.1 一般產品的開發(fā)設計進程 40
3.1.2 模塊化產品開發(fā)的概念及
其主要特點 41
3.2 模塊化產品的基本設計流程 45
3.2.1 模塊化產品設計的基本概念 45
3.2.2 模塊化產品的基本設計流程 46
3.3 模塊化設計系統(tǒng)的基本開發(fā)流程 49
3.3.1 模塊化設計系統(tǒng)的一般開發(fā)流程 49
3.3.2 模塊化設計系統(tǒng)的一般結構體系 52
3.4 模塊化產品的設計 55
3.4.1 一般模塊化產品設計的主要內容 55
3.4.2 基于成組技術的模塊化產品設計 58
3.4.3 基于變型設計理論的模塊化
產品設計 60
3.4.4 基于產品族與公共平臺的
模塊化產品設計 62
3.4.5 模塊化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
價值體現 63
3.4.6 模塊化產品設計的研究熱點與
發(fā)展趨勢 65
3.5 產品模塊化過程 66
3.5.1 基于模糊聚類的產品模塊化
過程分析 66
3.5.2 基于 FPBS的產品模塊化
過程分析 68
3.6 模塊化制造策略 70
3.6.1 模塊化制造的概念及其關鍵
技術研究 70
3.6.2 模塊化綠色制造 72
參考文獻 75
第 4章 模塊劃分方法 77
4.1 聚類分析 77
4.1.1 聚類分析概述 77
4.1.2 劃分方法 78
4.1.3 基于密度的方法 80
4.1.4 基于網格的方法 83
4.1.5 基于模型的方法 88
4.2 層次聚類算法 92
4.2.1 層次聚類算法概述 92
4.2.2 層次聚類算法分析 94
4.3 相關度模糊矩陣的建立 96
4.3.1 權重系數的確定 96
4.3.2 構造層次對比矩陣 97
4.3.3 權向量的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98
4.4 模糊相關矩陣的建立 99
4.5 基于層次聚類的模塊劃分和劃分
結果評價 100
4.5.1 層次聚類劃分 100
4.5.2 模塊劃分評價 102
4.6 基于 GA的模塊劃分 103
4.6.1 零部件關聯矩陣的建立 104
4.6.2 建立規(guī)劃模型 105
4.6.3 遺傳算法設計 106
4.7 基于 IGSO-FCM的模塊劃分方法 107
4.7.1 MP-GR模塊劃分準則 107
4.7.2 基于 IGSO-FCM的聚類算法 111
參考文獻 112
第 5章 模塊劃分評價方法 114
5.1 基于 AHP的模塊劃分評價 115
5.1.1 構造層次對比矩陣 115
5.1.2 權向量的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116
5.1.3 求解各個方案層對目標層的
合成權重 117
5.1.4 實例分析 118
5.2 基于信息熵的模塊劃分評價 120
5.2.1 模糊矩陣的建立 120
5.2.2 層次聚類劃分 121
5.2.3 評價指標的提出 122
5.3 基于最優(yōu)化設計的模塊劃分
評價方法 124
5.3.1 多級灰色模糊綜合評價
方法的提出 124
5.3.2 評價集的選擇 124
5.3.3 基于最優(yōu)化設計的因素集 125
5.3.4 基于 ANP權重的確定方法 125
5.3.5 多級灰色模糊綜合評判
模型的建立 128
5.4 基于 D-S證據理論的復雜產品
模塊劃分評價方法 129
5.4.1 D-S證據理論的基本概念 129
5.4.2 不完全、不確定信息的
描述與表示 131
5.4.3 基于 D-S證據理論的模塊劃分
方案評價過程 132
5.5 基于區(qū)間直覺模糊集的復雜
產品系統(tǒng)模塊劃分方案評價 133
5.5.1 相關概念 133
5.5.2 復雜產品系統(tǒng)模塊劃分
方案評價流程 134
5.6 基于 LINMAP的模塊劃分評價方法 139
5.6.1 基于 LINMAP的模塊劃分
評價過程 139
5.6.2 直覺模糊評價矩陣建立 139
5.6.3 基于 LINMAP評價數學
模型建立 141
參考文獻 143
第 6章 新型模塊接口技術 144
6.1 接口原理 144
6.2 接口類型 145
6.2.1 接口分類 145
6.2.2 模塊接口的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