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這篇自序中,敘述自己研究工作的主要過程、內容和進展。
1956年夏,作者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yè)后,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開展了研究工作。作者的研究工作是與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的發(fā)展相聯系的。據此,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1957~1963年;(2)1977~1978年;(3)1979年至今。
就這期間發(fā)表文章的政治傾向和內容來說,大體可分為三類:(1)政治傾向和內容都是錯誤的。(2)主要政治傾向和內容都是較好,但有片面性。(3)政治傾向和內容都是好的。
1977~1978年
但到1976年10月,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的“文化大革命”結束,極大地激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熱情。這時學術自由逐步恢復。作者同周叔蓮等老同學又進行了良好合作。這樣,作者在這期間發(fā)表了大量的撥亂反正和批判“四人幫”為主要內容的文章。
1979年至今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開辟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從這時起,作者在研究工作中比較自覺地遵循這條思想路線,并圍繞這個主要特征滿懷激情地開展了工作。
作者自序
第一部分 關于擴大再生產和級差地租
關于擴大再生公式的初步探討
關于社會主義級差地租產生原因的探討
第二部分 關于撥亂反正
按勞分配不是產生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
科學技術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也是生產勞動者
第三部分 關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
價值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企業(yè)的自動調節(jié)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問題——評經濟私有化的觀點
90年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若干問題探討
試論計劃調節(jié)與市場調節(jié)的有機結合——兼評“計劃調節(jié)為主論”
企業(yè)體制改革與企業(yè)行為合理化的歷史考察——兼論加速對國企業(yè)實行股份制改造的必須性
關于中國現階段國有經濟的比重問題——兼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歷史的發(fā)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論
論政府經濟職能的歷史發(fā)展
歷史經濟的啟示
第四部分 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知識分子在現代生產中的作用
從我國經濟現狀出發(fā),確定積累率
提高經濟效益的對策
試析2002年通貨緊縮的特征——兼論通縮率和通脹率公式的修正
略論新一輪經濟周期的特征及其戰(zhàn)略含義
試論“十五”期間投資率和消費率的運行特征及其變動趨勢
當前亟須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兼論地方政府投資膨脹機制的治理
試論第三產業(yè)的優(yōu)選發(fā)展
第五部分 關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新民主義論”研究——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
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研究——學習鄧小平經濟理論的一點體會
對陳云關于穩(wěn)定發(fā)展中國經濟思想的歷史考察——紀念陳云誕辰90周年
第六部分 關于經濟學研究的方法
第七部分 關于新中國工業(yè)史和中國現代產業(yè)經濟史
作者著作目錄
作者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