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叢書【闡述廈門如何由一個小村莊發(fā)展成為貿易中心】
定 價:76 元
叢書名: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本書以中國地方志、清代檔案和明清史料為基礎,考察帝國晚期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qū)之社會經濟變遷。在本書所論述的時期,由于閩南商人從事跨境的長途貿易,港口城市廈門成為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這一過程是整個中國沿海貿易網絡廣泛擴張的一部分,需要當?shù)毓賳T和士紳的默許支持,并于其有利,于鄉(xiāng)土社會有益。
廈門,中國的經濟特區(qū),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文化成就十分矚目。但在600多年前,這里還只是個小村莊,明朝始置嘉禾里。與歷史上千年的古都相比,廈門的政治、文化地位似乎有點薄弱。那么,它是如何在歷史長河中不算久的600多年時光里,發(fā)展成一個生機勃勃、無限繁華的都市呢?本書從多個方面出發(fā),系統(tǒng)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著者:吳振強,1939年出生于馬來亞吉隆坡,1961年畢業(yè)于南洋大學,獲文學士學位,1969年獲亞洲基金會獎學金,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71年獲得碩士學位后回南洋大學任教。1980年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獎學金前往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3年獲得博士學位后,回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任教,2000年晉升為歷史系教授,主講中國歷史東南亞與國際關系史。研究范圍是東南亞海上貿易史及17、18世紀沿海各省與東南亞海上貿易史。他是研究中國沿海各省與東南亞海上貿易史專家。
譯者: 詹朝霞,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法學學士,廈門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廈門市社科院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鼓浪嶼研究》編輯部主任。出版有《鼓浪嶼學者》《鼓浪嶼史話》《鼓浪嶼,故人與往事》等圖書。
胡舒揚,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