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嶺經濟植物圖鑒(套裝上下冊)》匯集了近年來在經濟植物資源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發(fā)現(xiàn),內容涉及秦嶺經濟植物資源的新應用研究、利用部位與營養(yǎng)成分、采收與加工、資源開發(fā)與保護等。
《中國秦嶺經濟植物圖鑒(套裝上下冊)》采用四色精美印刷,精心選取了我國秦嶺具有代表性的近500種經濟植物,以其主要用途及植物的系統(tǒng)位置為編排主線,包括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為野果植物、野菜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油植物、纖維植物、鞣料類植物、農藥植物、樹脂及樹膠類植物。其中以被子植物中的經濟植物為主,科的排序采用新的被子植物APGⅣ分類系統(tǒng),同科的經濟植物連續(xù)排列。
秦嶺誕生于距今10億-2.4億年的主造山期,是我國華北古陸與楊子古陸之間的褶皺帶。秦嶺是橫亙于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在陜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蜻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鄺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秦嶺東西約跨經度80,全長1600km,南北約占緯度280,距離在20-300km不等。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2500m之間。主脈由東向西逐漸升高,主峰——太白山位居秦嶺中部偏西北,海拔3767.2m。秦嶺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秦嶺以北為溫帶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及熱帶氣候;秦嶺也是中國濕潤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它的溝谷縱橫、峰巒疊嶂、植被茂盛、地形復雜,為多種物種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東西承接、南北過渡、四方混雜、區(qū)系交錯、相互滲透、別具特色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并因南北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物種。從植被上看,秦嶺南坡以落葉闊葉和常綠混交林為基帶,自下而上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造就了南坡的亞熱帶森林植被景觀;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4種氣候,受海拔、氣候、土壤等綜合因素影響,植被景觀呈明顯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為落葉櫟林帶、樺木林帶、針葉林帶和高山灌叢草甸帶,構成了典型的暖溫帶山地森林植被景觀。
據統(tǒng)計,在秦嶺山脈中,僅種子植物就有3446種,加上蕨類、苔蘚類等植物,總數達4000多種,而且有華杉、連香樹、山白樹、金線械、獨葉草、星葉草、新麥草、瓶兒小草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豐富的動植物物種和特殊的氣候特征,使秦嶺成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同時,秦嶺所蘊藏的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古秦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資源,也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自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人口的驟增,使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植物資源利用的規(guī)?涨皵U大,秦嶺的植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破壞。直到近三四十年,人們才意識到,保護秦嶺的環(huán)境和維持生態(tài)平衡,就是在保護西安的后花園。為了能達到“物盡其材,物盡其用”,與自然規(guī)律融為一體的境界,實現(xiàn)保護和順應自然、走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目標。編者在編輯出版了《中國秦嶺常見藥用植物圖鑒》之后,經過野外調查、查閱文獻和篩選,收載了價值較高或有發(fā)展前途的秦嶺經濟植物十大類(不包括藥用植物)近500種(似含種下單位)。每種經濟植物配有2-3幅能夠反映其形態(tài)特征、應用部位、性狀和野生生境的高清彩色圖片,并配以中文名、拉丁學名、別名、所屬科屬.形態(tài)特征、分布與生境、利用部位與營養(yǎng)或理化成分、采收與加工、資源開發(fā)與保護等文字說明。正文后附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學名索引。本書凝聚了編者近30多年教學、科研及野外工作的心血,也是迄今為止,以彩色圖鑒方式較為系統(tǒng)地記錄秦嶺經濟植物的著作,希望為秦嶺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盡微薄之力,為秦嶺山區(qū)人民的脫貧致富提供參考資料,為植物研究人員、植物學相關領域的高等院校師生及植物學愛好者提供直觀而實用的工具。
經濟植物開發(fā)利用是一項多學科相互滲透、綜合性強的研究工作,涉及知識面廣,實用性強。由于作者專業(yè)水平有限,加之近年來植物科學發(fā)展迅速,新成果倍出,信息量大,書中難免有遺漏和錯誤,有待今后不斷完善和補充。
劉文哲,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科學系系主任,1986年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生物系,1992年獲西北大學植物學專業(yè)碩士學位,1997年獲植物學專業(yè)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在德國波恩大學藥物生物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受陜西省委組織部選派,作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修。
現(xiàn)任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植物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科技特派員,植物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負責人。主要從事植物學和藥用植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橫向項目5項。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SCI收錄24篇。出版教材和專著5部。
野果植物
銀杏
華山松
華中五味子
串果藤
貓兒屎
三葉木通
牛姆瓜
陜西茶藨子
冰川茶藨子
細枝茶蔗子
變葉葡萄
葛藟葡萄
地錦
藍果蛇葡萄
插田泡
綿果懸鉤子
秀麗莓
針刺懸鉤子
峨眉薔薇
美薔薇
繅絲花
黃刺玫
蛇莓
東方草莓
五葉草莓
微毛櫻桃
毛櫻桃
湖北海棠
山荊子
隴東海棠
唐棣
麻核枸子
西北栒子
水枸子
平枝栒子
火棘
山桃
稠李
披針葉胡頹子
牛奶子
沙棘
棗
酸棗
枳棋
桑
雞桑
無花果
構樹
水麻
栗
刺葉高山櫟
……
野菜植物
淀粉植物
纖維植物
油脂植物
芳香油植物
鞣料類植物
農藥植物
硬橡膠植物
樹脂及樹膠類植物
中文名索引
拉丁學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