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中醫(yī)理論體系,是不是讓你無從學起;中藥、方劑成千上百個,你是不是記了這個忘了那個;理論基礎不扎實,疾病的診斷、治療更是空中樓閣!
 《中醫(yī)入門七講(圖解版)》是一本有態(tài)度、有取舍的書:陰陽五行、藏象、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高效培養(yǎng)中醫(yī)思維;精心挑選臨床常用中藥,不求大全;內(nèi)外婦兒,只選中醫(yī)治療效果好的;再加上中醫(yī)特色——經(jīng)絡與艾灸,簡、便、廉、效,養(yǎng)生祛;以上內(nèi)容,均用大量圖表直觀呈現(xiàn),速學速記;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專。
  初學中醫(yī),這一本就夠!
		
	
曲淼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宣武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主任
紐約州立大學藥學院  客座教授
國家中醫(yī)臨床重點?、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重點?茖?曝撠熑
世界中醫(yī)藥聯(lián)合會腦病分會 副秘書長
中國中醫(yī)藥研究促進會精神分會 副會長
北京電視臺《養(yǎng)生堂》特約專家
鄭琴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博士,副主任醫(yī)師
曾先后師從朱生樑教授和朱躍蘭教授
主持和參與課題10余項,發(fā)表SCI論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曾獲得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第一講 中醫(yī)入門七堂課
第1課:陰陽
什么是陰陽                       2
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                   3
陰陽學說在醫(yī)學中的應用           4
第2課:五行
什么是五行                       6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7
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9
第3課:藏象
藏象學說                         14
五臟                             15
六腑                             18
奇恒之腑                         21
臟腑之間的關系                   22
第4課:精氣血津液神
精                               28
氣                               29
血                               32
津液                             33
神                               35
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系           35
第5課:病因
六淫                             37
癘氣                             39
七情內(nèi)傷                         39
飲食失宜                         40
勞逸失度                         40
病理產(chǎn)物                         40
第6課:病機
基本病機                         43
疾病傳變                         45
第7課:疾病的防治
疾病的預防                       46
疾病的治則                       46
第二講 中醫(yī)診斷治病先識病
四診法——中醫(yī)診斷的“四大法器”                             50
望診                           50
聞診                           55
問診                           57
切診                             58
辨證論治——中醫(yī)診斷的核心                             64
第三講 中藥中醫(yī)治病的制勝法寶
中藥學總論                     72
中藥的采集                      72
中藥的炮制                      72
中藥的性味                      72
中藥的配伍                      74
中藥的用法                      74
常用中藥的功效及用法           76
解表藥                           76
清熱藥                           79
瀉下藥                           86
祛風濕藥                         87
利水滲濕藥                       90
化濕藥                           93
理氣藥                           95
消食藥                           96
止血藥                           98
活血化瘀藥                     102
化痰止咳平喘藥                 106
安神藥                         110
平肝息風藥                     112
開竅藥                         114
補虛藥                         115
收澀藥                         123
第四講 中醫(yī)內(nèi)科
感冒                         128
咳嗽                         129
哮病                         131
胃痛                         133
腹痛                         134
泄瀉                         136
便秘                         138
不寐(失眠)                 140
心悸                         141
眩暈                         143
頭痛                         145
中風                         146
淋證                         148
遺精                         150
陽痿                         151
汗證                       152
痹證                         154
腰痛                         155
第五講 中醫(yī)婦科
月經(jīng)過少                     158
月經(jīng)過多                     159
月經(jīng)后期                     160
月經(jīng)先期                     161
閉經(jīng)                       162
痛經(jīng)                         164
經(jīng)行頭痛                     165
經(jīng)行乳房脹痛                 166
帶下病                       167
不孕癥                       169
第六講 中醫(yī)兒科
感冒                         172
咳嗽                         174
泄瀉                         175
食積                         177
遺尿                         179
第七講 針灸化病于無形
經(jīng)絡總論                     182
經(jīng)絡的組成和作用               182
經(jīng)絡的生理功能和臨床應用       184
腧穴總論                     185
腧穴的分類、命名及作用         185
腧穴的定位                     186
刺法和灸法                     190
附:拔罐                     196
常見病證的針灸療法           197
感冒                           197
咳嗽                           197
哮喘                           198
嘔吐(附:呃逆)               198
泄瀉                           199
便秘                           199
耳鳴 、耳聾                    199
不寐                           200
眩暈                           200
頭痛                           201
中風                           201
遺精                           202
陽痿                           202
痿證                           202
痹證                           203
痛經(jīng)                           203
癇證                           204
牙痛                           204
坐骨神經(jīng)痛                     204
扭傷                           204
附錄
附錄1:本書所用方劑         205
附錄2:本書所用穴位定位及功效                     214
附錄3:人體主要經(jīng)絡穴位圖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