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技術貿易、知識產權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理論、現行的法規(guī)政策、國際公約和技術知識產權貿易的操作實務。為了方便教學使用,大部分章節(jié)都附有有案例分析、習題。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企業(yè)管理以及工程技術類專業(yè)師生學習知識產權與技術貿易的教材;也適合作外貿公司業(yè)務人員、企業(yè)的技術和設備管理人員、技術和設備銷售工程師,機電設備和工程項目招標機構和參與招標投標的企業(yè)單位從業(yè)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中國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發(fā)展的需要,大多數高等院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充實,主要是大幅度增加了現代國際經濟學的理論與分析工具。我國加入WTO后,我國對外經濟貿易關系涉及的領域和問題進一步擴大,《國際技術貿易》學科研究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和復雜,和以往以純粹的商品和勞務交換為重點相比,而今還應涵蓋生產要素和人員的流動、知識產權的轉讓以及各種形式的經貿合作等內容。
目前全國已有半數高校設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其培養(yǎng)的人才一般應該具備相關的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和運作技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運用數量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從事國際經貿業(yè)務的基本技能;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基于上述需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編寫了這樣一套既為我國的國際經貿專業(yè)教學和科研服務,又注意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的教材。這套教材以基礎性的知識體系為主,同時也延伸到一些應用領域,今后還擬在應用領域逐步擴充以適應各方面的要求。
參與本教材編寫的人員,按章節(jié)順序,分別是:李雁峰(第1章緒論)、顏紫雁(第2章國際技術貿易合同概述),趙濤(第3章與國際技術貿易有關的國際公約、協定、慣例),
王憶涵、任慧丹(第4章技術貿易談判),馬心竹(第5章技術引進合同),王婷婷(第6章國際技術貿易中的稅費),逯利利、李思(第7章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姚昊煒(第8章特許經營),張艾攀(第9章計算機軟件使用許可)、趙震(第10章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王輝(第11章國際技術貿易中的限制性商業(yè)慣例)。本書由趙濤擔任主編,并負責全書統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田玉春、朱志平等老師對本書出版給予了熱情地支持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特予以致謝!受作者水平局限,對本書的錯漏之處,希望社會同仁批評指正!
作者
2019年4月于北京
趙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系,副教授,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實務、國際技術貿易的理論和實務研究,發(fā)表過數十篇本領域的論文和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