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科普讀本:農業(yè)與食品論爭(精裝全彩版)美國農業(yè)專家佳作!中科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作序推薦!
定 價:68 元
當今世界對于農業(yè)和糧食問題的關注程度呈現(xiàn)前*未有之高。例如農藥是否安全?我們應該選擇當?shù)胤N植的食物嗎?為什么有些人接受新的農業(yè)技術,而有些人堅定不移地捍衛(wèi)傳統(tǒng)的耕作方法?在這場關于有機食品、轉基因生物和農畜福利的爭論中,科學研究并不能清晰地告訴我們答案。為了更深刻地理解這場爭論,作者首先鼓勵讀者理解兩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對食物的看法可以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些是科學性質的爭端,有些因倫理觀沖突所致。本書直面農業(yè)中具爭議的問題,首先闡述爭論雙方的原則,利用科學文獻引導讀者,從而使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本書將研究者和大眾對爭論雙方的觀點相結合,使讀者面對食品時,能自己做出決定,并意識到個人價值對判斷食品的重要性。
欲廈之高,必牢其基礎。一個國家,如果全民科學素質不高,不可能成為一個科技強國。提高我國全民科學素質,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客觀需要。長期以來,我一直倡導培養(yǎng)年輕人的科學人文精神,就是提倡既要注重年輕人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的塑造,又要培養(yǎng)年輕人對自然的探索精神,使他們成為既懂人文、富于人文精神,又懂科技、具有科技能力和科學精神的人,從而做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科學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式。……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牛津科普讀本”,引進國外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所以,當他們邀請我為這套書作序時,我欣然同意。人類社會目前正面臨許多的困難和危機,例如,環(huán)境污染、大氣污染、海洋污染、生態(tài)失衡、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危機、病毒肆虐、能源危機、糧食短缺等,這其中許多問題和危機的解決,有賴于人類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僅是科研人員的事情,也與公眾密切相關。大量的事實表明,如果公眾對科學探索、技術創(chuàng)新了解不深入,甚至有誤解,最終會影響科學自身的發(fā)展。……這套“牛津科普讀本”的作者都是該領域的一流專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國家科學院院士等,譯者也都是我國各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這套書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家小書”。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出版社的編輯們對這套“牛津科普讀本”進行了盡心組織、精心策劃、匠心打造。我期待這套書能夠成為科普圖書百花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為序。楊叔子(序言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
F.貝利·諾伍德 (F. Bailey Norwood)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農業(yè)經濟學副教授 米歇爾·S.卡爾沃-洛倫佐 (Michelle S.Calvo-Lorenzo)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動物科學部牲畜健康和環(huán)境管理學副教授 薩拉·蘭開斯特 (Sarah Lancaster)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牲畜研究教育中心研究員 帕斯卡爾·A.奧爾泰納庫 (Pascal A. Oltenacu)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動物科學部教授吳旭 華中科技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化學環(huán)境工程”分支學科開創(chuàng)者之一,在國內外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已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0余項。
1我的食物與你有關2農藥論爭什么是農藥論爭?使用農藥有什么好處和壞處?如何監(jiān)管農藥?農藥法規(guī)到底有多大效果?有機食品中不含農藥嗎?403化肥爭議什么是化肥爭議?化肥會提高土壤的肥力嗎?化肥是否足以保證土壤永遠肥沃?化肥會降低食物的營養(yǎng)物含量嗎?化肥會造成水污染嗎?4有關碳足跡的爭論什么是有關碳足跡的爭論?農業(yè)是如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的呢?有機食品的碳排放量相對較低嗎?雜食者和素食者的食物產生的碳排放量該如何比較呢?如何比較牛肉、豬肉、雞蛋和家禽肉類的碳排放量?我們應該給牛吃草還是玉米?如何從我吃的食物著手來減少碳足跡?5有關轉基因的爭論什么是有關轉基因的爭論?如何監(jiān)管轉基因技術?越來越多的食物過敏案例是由轉基因食品造成的嗎?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嗎?轉基因技術會造成大型企業(yè)壟斷嗎?轉基因技術使我們失去生物多樣性了嗎?應該強制轉基因食品貼上標簽嗎?轉基因技術能給全世界人類提供足夠的糧食嗎?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殺蟲劑的使用嗎?轉基因作物對環(huán)境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