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德國浪漫詩人海涅評價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論頭顱的大刀?《康德的大刀:《純粹理性批判》導讀/三聯精選》選擇康德哲學中容易被中國瀆者誤解的三個基本概念:對象、知性為自然界立法、物自體,作者運用其**的“清洗語詞”和“教人正確說話”的方法,對這些概念進行通俗的解說,理趣盎然。
此書初版以來頗得佳評,并長期用作教學參考和哲學入門書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進一步闡發(fā)原書的主體內容,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學。
謝遐齡,浙江溫州人,1945年出生于重慶市,民盟成員。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師從全增嘏、王玖興,獲哲學博士學位,F為復旦大學教授,中國哲學、社會學博士生導師,任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理事長。著有《康德對本體論的揚棄》《文化:走向超邏輯的研究》《中國社會是倫理社會》等。
引言
哲學要教人正確地說話
這本導讀的路數和目標
哲學還要為人類探求安身立命之本
本書要討論的四個問題
一、對象
1.我們的研究對象是物還是概念?
2.物是物自體還是概念?
3.物存在嗎?
4.心外有物嗎?
5.小結:關于“純粹的”
二、知性為自然界立法
1.實體是物自體還是純粹概念?
2.因果律:先于經驗還是歸納自經驗?
3.經驗的兩個來源:感性和知性
4.何謂“自然界”?
5.關于“先驗的”
三、物自體(本無)
1.“物自體”一詞之由來
2.本無:獨立于心外者
3.本無并非真如
4.本無與康德所論的無
四、物自體(意會體):自由
1.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嗎?
2.關于自由與必然的二律背反
3.物的二重性
4.人的二重性:人是目的
5.砍掉造物主(物理的上帝)
結語
附錄一 論康德的“人的存在二重性”理論
附錄二 中西交流中幾個中國哲學概念的解釋
附錄三 直感判斷力:理解儒學的心之能力
初版后記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