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學原理變革的角度看,文學通化是在應對亙古罕見的思想文化挑戰(zhàn)。如何繼承和更新華夏的文論傳統(tǒng)?如何貫通中外人文學術,特別是熔鑄西方近百年來的后現(xiàn)代思想資源?如何走出比較研究汗漫類比卻比而不周的局面?文學的通化求索是化解這些問題的深度嘗試。本書作為華夏文學思想的創(chuàng)辟性設計,旨在領悟文學造化,櫽栝文論寰宇,重整審美時空,別開學術生面。這部書稿共十八章,全文約27萬字。從學術理路上來看,通化是貫穿整個文本的基本思想。質言之,我們對文學本根、本真、本色有深入淺出的解析;對文學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有原始要終的思索,對文學命運、原理、方法有改造制作的創(chuàng)辟,對文學是己、非己、超己有與道俱化的體悟!吨芤住分v通轉,劉勰講“通變”,章學誠講“通義”,我們講“通化”!巴ɑ迸c“通轉”、“通變”、“通義”的zui大區(qū)別在于三個變數(shù),一是文學是非的“源頭化解”,二是文學境界的“舍得看點”,三是文學精神的“通體開放”。文學“通化”,闡發(fā)的是“文學非文學”的劃時代命題,揭示的是化感通變的新文學原理。
欒棟,字順生, 1953 年出生于陜北子長的一個中醫(yī)世家。受其祖父欒嘉榮、父親欒耀華在中醫(yī)理論方面的熏陶甚深。先后在欒家坪初小、欒家坪高小、子長中學讀書,并在國內(nèi)外 7 所大學經(jīng)歷了外語、中文、歷史、哲學等四大一級學科的科班學習,獲法國索邦第yi大學哲學系人文科學國家博士學位。曾任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F(xiàn)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云山資深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范教師。在中國古代文學、法語語言文學、比較文化、哲學、美學等領域指導碩博士研究生。多年來沉潛于契合性的創(chuàng)新研究,學兼中西,術修多科,在《中國社會科學》、《國外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文學評論》、《世界哲學》、《學術研究》、《外國文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復旦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光明日報》,法國《內(nèi)在和諧》、《普羅米修斯》、《新美學》等報刊雜志發(fā)表論文100 多篇,出版專著《美學的鑰匙》、《感性學發(fā)微》,譯著有《黑格爾與黑格爾主義》、《美學》、《阿多諾:藝術、意識形態(tài)與美學理論》、《瀕危的文學》,主編“人文學叢書” 3 輯,共 35 種;主編主筆《人文學概論》一部。先后主持國內(nèi)外課題 17 項,獲省部級獎勵 10 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