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集精選牛先生各個時期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0篇,論文刊載于大陸頗有名望的學術雜志,如《中國史研究》《史學集刊》《史學月刊》《史學史研究》《人文雜志》《中華文史論叢》《考古與文物》《社會科學戰(zhàn)線》《唐史論叢》《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學術界》,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的《中國文化月刊》《歷史月刊》等,其中二十余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及其他相關報刊全文轉載,促進了唐史研究不同領域的飛速發(fā)展,在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反響。全書由“政治史研究”“史學史研究”“文化史研究”“碑石墓志研究”四部分組成,涉及唐高祖李淵建唐及其歷史地位;唐代史學與政治,初唐史學家的民族觀,溫大雅、魏徵、許敬宗、劉幾、韋述等人的史學思想,《資治通鑒》與中古時期“鑒戒史學”的興盛;闡述隋唐文化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之特點,詮釋《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反映的唐武宗滅佛事件,對唐代的學士及唐人婚姻、唐人飲茶等也有考察。與此同時,對出土公布的唐人唐儉、張士貴、李勣、安元壽、高力士、泉男生等人的墓志也有精準的把握和探討,提出自己的獨到看法。通觀全書所收論文,語言流暢、史料翔實、視野開闊、論證充分、新見頻現,讀起來并無一般史學研究著作常見的晦澀與拗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探討唐代政治文化、史學史研究、碑刻墓志研究的精品佳作,可供中國古代史領域、特別是隋唐史研究人員與高校師生閱讀和參考。
牛致功,1928年生,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1994年退休。牛致功教授數十年從事中國古代史、隋唐史、中國史學史、石刻碑志等諸多領域教學科研工作,是海內外頗為知名的歷史學家。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李淵建唐史略》《安祿山史思明評傳》《唐高祖?zhèn)鳌贰短拼c文化研究》等專著七部,合著、主編著作多部。長期兼任中國唐史學會秘書長、副會長等學會工作。
從太原留守到建唐稱帝的李淵 / 1
·政治史研究· / 1
我與史學職業(yè)(代前言) / 1
關于唐高祖許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問題 / 21
“玄武門之變”唐高祖讓位析 / 28
關于范祖禹對玄武門之變的評論 / 38
文德皇后與唐太宗政權 / 52
房、杜何以堪稱“良相”? / 62
武則天稱帝的真相 / 81
隋唐時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 88
唐初史學家的民族觀 / 125
·史學史研究· / 125
溫大雅與《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 / 140
試論《貞觀政要》的中心思想 / 152
魏徵的史學地位 / 172
許敬宗對唐代史學的功過 / 188
劉知幾的修史主張 / 200
有功于唐代史學的韋述 / 220
柳芳及其史學 / 228
劉肅與《大唐新語》 / 243
試論《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史料價值 / 262
《資治通鑒》與隋唐史研究 / 279
從司馬光對唐朝幾個問題的評論看《資治通鑒》的中心思想 / 300
·文化史研究· / 322
隋唐文化的特點 / 322
唐太宗心目中的王羲之 / 345
魏徵何以不視《七德舞》 / 354
圓仁目睹的唐武宗滅佛 / 358
試論唐武宗滅佛的原因 / 373
圓仁目睹的新羅人 / 395
唐代的學士 / 409
唐人的“離婚”芻議 / 426
關于西安建都的朝代問題 / 435
唐儉與李淵建唐 / 446
·碑石墓志研究· / 446
《張士貴墓志銘》所反映的問題 / 461
《李勣墓志銘》的有關問題 / 473
關于《尉遲敬德墓志銘》中的幾個問題 / 485
《安元壽墓志銘》中的幾個問題 / 496
試論玄武門之變的參加者 / 505
關于唐與突厥在渭水便橋議和罷兵的問題 / 527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一個和諧的家庭 / 541
劉濬夫婦怎樣反對武則天稱帝 / 563
有關高力士的幾個問題 / 576
有關泉男生降唐的問題 / 590
牛致功教授學術論著目錄 / 600
后記 /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