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藏族民眾在悠悠歷史長河中集體創(chuàng)造的民族寶貴財富,孕育了影響深遠的“雅礱文化”。隨著優(yōu)選化、現代化進程的強勢沖擊,許多古老質樸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正處于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如何保護和傳承山南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學界重要的研究命題之一。本書立足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對西藏山南市占人口保證優(yōu)勢比例的藏族聚居區(qū)的口頭傳說與表述、傳統(tǒng)表演藝術、歲時節(jié)慶民俗、傳統(tǒng)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綜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西藏山南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探究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周毓華,現為西藏民族大學教授,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少數民族史、非物質文化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自1991年至今一直從事中國史、藏族、羌族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后承擔了西藏民族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國通史》、《中國近現代史》、《藏族史》、《中國少數民族史》、《非物質文化概論》、《羌族歷史文化》等課程,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得到學生的好評。 楊婭(1985.1--),女,重慶開州人,民盟盟員。2015年畢業(yè)于西藏民族大學專門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中國民俗學學會會員、咸陽市民族學學會副秘書長,F為陜西靠前商貿學院文化與藝術學院講師,兼任陜西靠前商貿學院養(yǎng)生文化與健康產業(yè)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歷史學、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主持西藏自治區(qū)重點學科科研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及陜西靠前商貿學院科研項目各一項,多次赴民族地區(qū)從事田野調查,先后在《文化遺產》《西藏民族大學學報》《湖北民族學院學報》《懷化學院學報》《四川民族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碩士畢業(yè)論文獲很好畢業(yè)論文,獲很好畢業(yè)研究生榮譽稱號,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