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教程/老年大學教材系列叢書》概述了中國書法發(fā)展史及楷書的形成和分類,并以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為入門課程,圖文并茂地講解了楷書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jié)構、規(guī)律特點等內(nèi)容,是一本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書法愛好者學習、參考、借鑒的書法教材。
書法,是世界文化藝術中一門獨特的東方藝術,是以漢字為載體,以筆、墨、紙為書寫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是我國漢字書寫的傳統(tǒng)藝術。書法藝術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并且遠播重洋,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青睞。同時,它也深得藝術家的重視,不斷從中吸取藝術營養(yǎng)。
書法同寫字不是一個概念。寫字是要求把字寫得正確、整齊、美觀、迅速,以實用為目的,而書法則是寫字的升華,通過對漢字結(jié)構的加工美化及運筆用墨之探求,滲情人法,法融于情,達其性情,形其哀樂,賞心悅目,情賦形則顯。書法是一門藝術,它賦予漢字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書法,古人稱其為“心畫”,它是表現(xiàn)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心理符號,人們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情緒,所以書法作品留有不同的精神情采,故有“心印”之說。人們欣賞書法,學習書法,都想在書寫中、在作品里尋找自我形象和個性。
對書法的學習,于老年人更為有利。宋代詩人陸游詩云:“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睍鴮懕旧硎且环N高尚的藝術享受,在書寫過程中要安穩(wěn)平靜,排出心中的憂慮和煩惱,聚精會神,心平氣和,每寫一個字要凝神靜思,再加上靈活自如地轉(zhuǎn)手、腕、肘、臂,調(diào)動全身之力,即所謂每寫一字,都“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全身的血氣融會貫通,使大腦神經(jīng)的興奮和抑制得到平衡,使機體的各部位得到鍛煉,有力地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自然就會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延年益壽,故有“善書者長壽”一說。老年人以前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書法的學習,現(xiàn)在能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學習書法,是一大快事。書者抒也!靶臒o異緣,意絕妄想,六窗寂靜,端坐默究”,真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楷書雖然不是最先產(chǎn)生的字體,但在當今卻是學習書法的入門課,通過對楷書的學習,人們可以掌握漢字的用筆和結(jié)構。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說:“自古學書未有不善正書而工于草者。”楷書,顧名思義,就是具有楷法模式的書體,或者說是標準的書寫字體。楷書是一種字體,又是整個書法學習的基本課程,學習楷書是練習基本功的一個重要階段。楷書技法精到,法度嚴謹,學習楷書,無論在基本筆畫運筆練習上,還是在形體結(jié)構等方面,人們都能得到很好的訓練。在這個階段,不但對楷書本身,而且對行書、草書等字體的學習和提高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宋代書法家蘇軾有“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的著名書論。一些書法理論中大都將其解釋為:楷書行筆速度慢,如同一個人昂首挺胸,端正而立;行書行筆速度稍快,如同人走路的速度;草書行筆速度最快,如同人奔跑的速度。先學會站立,然后再鍛煉行走,最后才能跑起來。這也是提醒學書者,要根據(jù)客觀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學習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觀察是獲得一切知識的首要工作。察,是觀察,是眼力,要求對所習范字準確無誤地看在眼里。擬,是臨寫的模仿,指手的能力,要求把觀察到的東西無誤地模仿、再現(xiàn)出來。眼睛看不準,只是盲目地臨寫,手上無論怎樣用功也將是徒勞的,要把觀察放在突出地位,當然也要在“像”字上下工夫。在臨習中,尤其是初學者過分強調(diào)“神韻”是不利的,因為“形似”是書法臨習的基本能力,而“神韻”缺少科學根據(jù)和量化標準。有人往往用“神韻”等來掩飾自己基本功的不足,實際上這些人在字體的“形似”上做得不到位。書法基本功的練習,總難免有些單調(diào)乏味,但那些絢麗的佳作神品無不由單調(diào)而堅實的基本功做支柱,當經(jīng)過一番耐心臨習之后,用筆的機械式摹仿就會變成由意志支配的自由揮灑。
“書雖一藝,與性道通”,這里所說的“性”即人性,“道”即自然之通則。書法之法就是書中的辯證法。書法有象,但它是“大象”,大象無形;書法有音,但它是“大音”,大音稀聲。高水平的書法作品達到極致的精神境界時,所探的是宇宙萬物的氣息,所按的是大自然的脈搏,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抽萬物之象的生命之歌。但從另一個角度,書法是需要長期練習的一門藝術。盡管書法范圍異常廣大,書理深奧,我們也只能“積跬步以至千里”,一撇一捺地寫下去。
第一章 中國書法發(fā)展概述
第二章 楷書的形成和分類
第三章 楷書基本筆畫
第四章 楷書偏旁部首
第五章 楷書間架結(jié)構
第六章 歐體楷書規(guī)律及特點
第七章 《九成宮醴泉銘》簡介與集字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