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含礦物與巖石、地質構造和南京地區(qū)的典型地質現(xiàn)象,全書針對地質學知識較薄弱的工科學生改進了編排,強調(diào)知識的具體運用,尤其是對南京地區(qū)開展了大量的資料調(diào)研和實地踏勘,開發(fā)了數(shù)條交通便利、地質現(xiàn)象典型、實習知識點密集的路線,很多典型地質現(xiàn)象(如斷層擦痕、傾伏褶皺、背斜谷、典型河流地貌標本等)和實習點屬首次發(fā)現(xiàn)或報道,推薦的路線特色鮮明,可模塊化組合,適合實踐學時較少的專業(yè)和和工科院校使用。
范鵬賢,陸軍工程大學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主要從事巖石力學與地下工程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多項。王波,陸軍工程大學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趙躍堂,陸軍工程大學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張石磊,陸軍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副教授。
第一章礦物的觀察與鑒定
1
第1節(jié)
常見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1
第2節(jié)
造巖礦物及其主要鑒定特征5
第3節(jié)
常見礦物的觀察和鑒定11
第二章巖石的分類與鑒定
14
第1節(jié)
巖石的分類與命名14
第2節(jié)
火成巖及其主要特征16
第3節(jié)
沉積巖及其主要特征26
第4節(jié)
變質巖及其主要特征39
第5節(jié)
巖石的觀察和鑒定50
第三章地質圖的閱讀與分析
60
第1節(jié)
地質圖基本知識60
第2節(jié)
巖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62
第3節(jié)
褶皺區(qū)地質圖分析65
第4節(jié)
斷層地區(qū)地質圖分析68
第5節(jié)
地質剖面與制圖71
第6節(jié)
地質圖綜合分析要點74
第四章地層和地質構造的野外識別
76
第1節(jié)
野外實踐的工作方法與裝備76
第2節(jié)
地層的描述與記錄82
第3節(jié)
斷層的野外識別與觀查86
第4節(jié)
褶皺的野外識別與觀查99
第5節(jié)
工程地質調(diào)查111
第五章南京地區(qū)實踐實習場所和路線
120
第1節(jié)
南京地質博物館120
第2節(jié)
江蘇六合國家地質公園124
第3節(jié)
江蘇江寧湯山方山國家地質公園141
第4節(jié)
燕子磯-幕府山風光帶
159
第5節(jié)
棲霞山及周邊地區(qū)167
第六章附錄
179
附錄1南京地區(qū)地質概況
179
附錄2六合國家地質公園導覽圖
188
附錄3我國境內(nèi)世界地質公園分布
189
附錄4我國國家地質公園列表
191
附錄5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qū)地磁偏角表
198
附錄6方位角與象限角
198
附錄7巖土體的野外鑒別方法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