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說明
民法是所有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日常生活和經營活動中涉及多的法律。以自然人為例,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乃至結婚生子、生老病死等都離不開民法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等。顯然,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應的,民法學教育自然成為我國高等院校法學本?颇酥练纱T士教學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要取得較滿意的教學效果,選用適合的教材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從現(xiàn)有各種不同版本的《民法》教材來看,因針對對象、編寫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特色。本教材主要面向普通高等院校法學本科學生,旨在作為其學習民法理論和制度的入門教材,故本教材編寫堅持做到簡明易懂、系統(tǒng)全面,同時力求重點突出并限度地避免闡述的不連貫與重復。對此,我們略舉數(shù)例予以說明:
1. 為求簡明易懂,本書對民法基礎理論知識的闡述均采通說,但在必要時,對學界不同觀點也會予以適當介紹和評析,務使學生能夠扎實掌握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為其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礎。此外,為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本教材在各章前設置了導讀與關鍵詞,提示學生各章重點理論知識和法律規(guī)定,同時,在各章后安排了3至5道復習思考題或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鍛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論及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本書共分五編。編:民法總論;第二編:物權法;第三編:債權法;第四編:婚姻法;第五編:繼承法。這與許多不包含婚姻法內容的民法學教材有所不同,因此具有內容全面的特點。在做到內容系統(tǒng)全面的同時,為能夠在有限的篇幅內做到突出重點,本書對合同法沒有采取面面俱到的做法,而是詳盡闡述了合同法中具有共同性的問題和規(guī)定。并且,鑒于《侵權責任法》系我國新近(2009年12月)通過的重要民事單行法,相較而言人們對它的認知較為粗淺,故本書對侵權責任法的相關理論與規(guī)定也做了較詳盡論述。
3. 為免重復,本書在編民法總論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七章節(jié))部分,大大減縮了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的內容,即僅對該問題做了簡要概括,而將其他具體問題和規(guī)定讓諸合同法、繼承法等相應部分,這樣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也可避免割裂其他重要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從教學效果與認知規(guī)律上,我們認為這更有利于初學者接受和掌握相關法律制度。
必須特別予以說明的是:本書在編總論中單獨設置了人身權一章,即本書第五章。在結構上我們將其置于第四章民事主體法人之后,第六章民事權利客體之前。這樣的安排既不同于將人身權單獨設編的民法學教材,也不同于僅在總論的民事主體一章中對人身權中的人格權單獨設節(jié)的教材,該安排是在充分考慮與權衡人身權的重要性及與其他篇目在篇幅上的比例情況后所做的折中選擇,這絕不代表本書對人身權的重視少于將其單獨設編的教材,也不意味著我們主張將來的民法典無必要將人格權單獨設編。實際上,我們在本教材中旗幟鮮明地寫道:民法的調整對象首先應是人身關系,其次才是財產關系。
本書由胡雪梅教授擔任主編,負責全書的組織策劃、統(tǒng)稿審稿與后的定稿,由申建平教授、楊垠紅副教授擔任副主編,協(xié)助主編完成上述工作。撰稿人員除主編、副主編外,還有廈門大學法學院講師齊云博士、吳文珍博士,湖南商學院法學院副教授胡艷香博士,福建江夏學院金融學院李良雄老師(講師、碩士),南昌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張南京老師(講師、碩士),各撰寫人員的分工情況如下(以撰寫章節(jié)為序):
胡雪梅:章;
齊云:第二章至第四章:
吳文珍:第五章至第七章;
胡艷香:第八章;
申建平:第九章至第十三章;
楊垠紅: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
李良雄:第十七章;
張南京:第十八章至第二十四章。
本教材各撰稿人深知教材的編寫責任重大,因其受眾面廣,稍有不慎就會誤人子弟,故在編寫過程中,經常相互切磋、探討,并盡心盡力認真撰寫,但由于學識和時間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系201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項目民法的建設成果)
胡雪梅
2011年1月于上海松江大學城寓中
編 總則
章 民法概述2
節(jié) 民法的含義、調整對象與基本內容2
第二節(jié) 民法的性質及與其他部門法的關系7
第三節(jié) 民法的淵源11
第四節(jié) 民法的基本原則14
第五節(jié) 民法的歷史沿革19
第六節(jié) 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21
第二章 民事法律關系25
節(jié) 民事法律關系概述25
第二節(jié) 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28
第三節(jié) 民事法律事實33
第四節(jié) 民事權利36
第五節(jié) 民事義務40
第三章 民事主體自然人42
節(jié) 民事權利能力42
第二節(jié) 民事行為能力47
第三節(jié) 監(jiān)護50
第四節(jié)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56
第五節(jié) 住所、戶籍和身份證59
第六節(jié)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60
第四章 民事主體法人63
節(jié) 法人概述63
第二節(jié) 法人的成立69
第三節(jié) 法人的民事能力72
第四節(jié) 法人機關75
第五節(jié) 法人的變更與終止78
第五章 民事主體非法人組織82
節(jié) 非法人組織概述82
第二節(jié) 非法人組織的類型84
第六章 民事權利87
節(jié) 民事權利概述87
第二節(jié) 人身權89
第三節(jié) 財產權93
第四節(jié) 復合型民事權利98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為101
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概述101
第二節(jié) 意思表示106
第三節(jié)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與有效109
第四節(jié) 法律行為效力的限制112
第五節(jié) 無效的法律行為113
第六節(jié) 可撤銷的法律行為116
第七節(jié)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為121
第八節(jié) 法律行為被撤銷、確認無效的法律后果121
第八章 代理123
節(jié) 代理概述123
第二節(jié) 代理權130
第三節(jié) 無權代理134
第四節(jié) 表見代理136
第五節(jié) 代理關系的消滅139
第九章 民事責任141
節(jié) 民事責任概述141
第二節(jié) 民事責任的種類142
第三節(jié) 民事責任的承擔144
第十章 訴訟時效和期限148
節(jié) 訴訟時效概述148
第二節(jié) 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151
第三節(jié) 期限155
第二編 物權
第十一章 物權概述158
節(jié) 物權的概念與特征158
第二節(jié) 物權的效力160
第三節(jié) 物權的類型163
第四節(jié) 物權變動的形態(tài)及其原因166
第五節(jié) 物權的保護182
第十二章 所有權186
節(jié) 所有權概述186
第二節(jié) 所有權的類型188
第三節(jié) 共有193
第四節(jié) 業(yè)主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199
第五節(jié) 相鄰關系205
第六節(jié) 所有權的特別取得方法209
第十三章 用益物權216
節(jié) 用益物權概述216
第二節(jié) 土地承包經營權217
第三節(jié) 建設用地使用權224
第四節(jié) 宅基地使用權230
第五節(jié) 居住權234
第六節(jié) 地役權238
第十四章 擔保物權242
節(jié) 擔保物權概述242
第二節(jié) 抵押權245
第三節(jié) 質權259
第四節(jié) 留置權264
第五節(jié) 擔保物權的競存與混合共同擔保267
第十五章 占有270
節(jié) 占有概述270
第二節(jié) 占有的取得、變更與喪失273
第三節(jié) 占有的效力275
第四節(jié) 占有的保護277
第三編 合同
第十六章 合同通則282
節(jié) 合同概述282
第二節(jié) 合同的訂立及其成立291
第三節(jié) 合同的效力301
第四節(jié) 合同的履行315
第五節(jié) 合同權利的保全321
第六節(jié)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328
第七節(jié)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336
第八節(jié) 違約責任346
第十七章 準合同357
節(jié) 無因管理357
第二節(jié) 不當?shù)美?63
第四編 人格權
第十八章 人格權概述372
節(jié) 人格權的概念和分類372
第二節(jié) 人格權保護的一般規(guī)則376
第十九章 具體人格權379
節(jié) 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379
第二節(jié) 姓名權和名稱權382
第三節(jié) 肖像權384
第四節(jié) 名譽權和榮譽權386
第五節(jié)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388
第五編 婚 姻 家 庭
第二十章 婚姻家庭法概述392
節(jié) 婚姻、家庭與婚姻家庭法概述392
第二節(jié)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394
第二十一章 結婚399
節(jié) 結婚制度概述399
第二節(jié) 結婚的要件400
第三節(jié) 婚姻的無效和可撤銷403
第四節(jié) 事實婚姻407
第二十二章 家庭關系409
節(jié) 夫妻關系409
第二節(jié) 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近親屬關系414
第二十三章 離婚419
節(jié) 離婚制度概述419
第二節(jié) 離婚的條件和程序420
第三節(jié) 離婚的效力427
第二十四章 收養(yǎng)438
節(jié) 收養(yǎng)關系概述438
第二節(jié) 收養(yǎng)關系的成立440
第三節(jié) 收養(yǎng)的效力443
第四節(jié) 收養(yǎng)關系的解除445
第六編 繼承
第二十五章 繼承法概述450
節(jié) 繼承法和繼承權450
第二節(jié) 繼承法律關系453
第三節(jié) 繼承法的基本原則456
第四節(jié) 繼承權的喪失460
第二十六章 法定繼承465
節(jié) 法定繼承的概念、特征和適用范圍465
第二節(jié)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466
第三節(jié) 代位繼承和轉繼承469
第四節(jié) 法定繼承中的遺產分配471
第二十七章 遺囑繼承、遺贈與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475
節(jié) 遺囑475
第二節(jié) 遺囑繼承480
第三節(jié) 遺贈483
第四節(jié) 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486
第二十八章 遺產的處理489
節(jié) 繼承開始489
第二節(jié) 繼承和遺贈的接受與放棄492
第三節(jié) 遺產保管、分割與債務清償494
第四節(jié)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處理498
第七編 侵 權 責 任
第二十九章 侵權責任編概述502
節(jié) 侵權責任法的概念和特征502
第二節(jié) 侵權責任編的體系與地位504
第三節(jié) 侵權責任編與其他法律的關系508
第三十章 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511
節(jié) 侵權責任歸責原則概述511
第二節(jié) 過錯責任原則512
第三節(jié) 無過錯責任原則515
第三十一章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519
節(jié)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概述519
第二節(jié) 過錯520
第三節(jié) 因果關系521
第四節(jié) 損害事實525
第五節(jié) 違法行為528
第三十二章 抗辯事由530
節(jié) 抗辯事由概述530
第二節(jié) 一般抗辯事由531
第三節(jié) 特殊抗辯事由535
第三十三章 侵權責任形態(tài)538
節(jié) 侵權責任形態(tài)概述538
第二節(jié) 直接責任與替代責任539
第三節(jié) 單方責任與雙方責任542
第四節(jié) 單獨責任與共同責任546
第三十四章 侵權損害賠償552
節(jié) 侵權損害賠償概述552
第二節(jié) 人身損害賠償553
第三節(jié) 財產損害賠償557
第四節(jié) 精神損害賠償559
參考文獻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