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指群團組織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共青團、婦聯(lián)和工會等組織。作者在對傳統(tǒng)基層政治組織社會基礎、組織生成、組織運行、組織功能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群團組織已從單位政治組織轉型為社會政治組織,并提出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總體目標和總體思路,作者運用國家/社會的分析范式描繪群團組織培育發(fā)展支持型社會組織的內在邏輯,提出社會反哺的本土化概念,并運用整體性治理理論探尋未來群團組織的發(fā)展路徑,探討促其變革的時代動因,進而基于群團改革的實踐經驗,闡釋新基層政治組織的概念框架相關特性。
葛亮,男,1984年生,浙江杭州人,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社會學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組織、社會建設。在CSSCI來源期刊發(fā)表論文10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2項。
導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三 文獻回顧
四 研究框架
五 研究方法
部分
章 群團組織與新中國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群團組織
二 改革開放以來的群團組織
第二章 群團改革與新時代
一 群團改革的時代背景
二 群團改革的社會需求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群團組織與經濟建設
一 群團組織與宏觀經濟環(huán)境
二 群團組織參與經濟建設的方式
三 群團組織參與經濟建設的角色
第四章 群團組織與文化建設
一 文化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
二 群團組織參與文化建設的內容
三 群團組織參與文化建設的方式
第五章 群團組織與社會治理
一 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理論依據(jù)
二 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獨特優(yōu)勢
三 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總體目標
四 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總體思路
第六章 群團組織與黨政群聯(lián)動
一 群團組織整體性治理的邏輯起點
二 群團組織整體性治理的困境
三 群團組織整體性治理的優(yōu)勢
四 群團組織整體性治理的未來
第七章 群團組織與社會協(xié)同
一 群團組織社會協(xié)同的實踐案例
二 群團組織社會協(xié)同的理論維度
三 群團組織社會協(xié)同的分析探討
第三部分
第八章 從單位政治組織到社會政治組織
一 單位政治組織:單位的附屬機構
二 組織轉型、個人轉身:基層政治組織變革的時代動因
三 社會政治組織:介于國家和個人的新基層組織
四 基層政治組織發(fā)展的趨勢判斷
第九章 群團組織與支持型社會組織
一 研究支持型社會組織的兩個轉換
二 行政邏輯是研究支持型社會組織的國家視角
三 支持型社會組織的生成和發(fā)展
四 支持型社會組織的未來
第十章 群團組織與互聯(lián)網
一 互聯(lián)網 群團的意義
二 互聯(lián)網 群團的突出問題
三 互聯(lián)網 群團的理念建構
四 互聯(lián)網 群團的未來
第十一章 群團改革的未來之路
一 深入推進群團改革的關鍵議題
二 深入推進群團改革的思路轉換
三 深入推進群團研究的理論呼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