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塑性成形理論(第2版融媒體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定 價:49 元
當前圖書已被 7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 徐春,陽輝,張馳 編
- 出版時間:2021/5/1
- ISBN:9787502488215
- 出 版 社: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G301
- 頁碼:298
- 紙張:
- 版次:2
- 開本:16開
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金屬塑性變形的力學方程、物理本質(zhì)和基本規(guī)律。全書共分13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應力理論、變形幾何理論、屈服條件、塑性本構關系、金屬塑性加工中的摩擦與潤滑、主應力法、滑移線理論與應用、功及上限法求解、金屬的塑性、金屬塑性變形的物理本質(zhì)、金屬塑性變形對組織性能的影響、金屬塑性加工過程中的織構與各向異性以及金屬在加工變形中斷裂等。
本書可作為機械類、材料類和力學類等專業(yè)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0 緒論
0.1 金屬的塑性成形及其特點
0.2 金屬塑性成形的分類
0.2.1 按加工時工件的受力和變形方式分類
0.2.2 根據(jù)加工時工件的溫度特征分類
0.3 本課程的目的及任務
1 應力理論
1.1 外力與應力
1.2 物體內(nèi)應力狀態(tài)
1.3 任意斜面上的應力確定
1.4 主應力、應力張量不變量和應力橢球面
1.4.1 主應力
1.4.2 應力張量不變量
1.4.3 應力橢球面
1.4.4 主應力圖
1.5 主剪應力和最大剪應力
1.6 應力偏張量和球應力張量
1.7 八面體應力和等效應力
1.8 應力平衡方程
1.9 平面狀態(tài)與軸對稱狀態(tài)
1.9.1 平面狀態(tài)
1.9.2 軸對稱狀態(tài)
1.10 應力莫爾圓
1.10.1 應力莫爾圓符號規(guī)定
1.10.2 平面應力狀態(tài)的莫爾圓
1.10.3 平面應變狀態(tài)下的應力莫爾圓
1.10.4 三向應力莫爾圓
1.11 應力理論實例
思考題及習題
2 變形幾何理論
2.1 位移
2.2 應變分量
2.3 應變分量與位移分量關系
2.4 應變分析
2.5 主應變、應變不變量、體積應變
2.6 應變張量、球應變張量與偏差應變張量
2.7 八面體應變和等效應變
2.8 變形連續(xù)條件
2.9 變形幾何理論實例
思考題及習題
3 屈服條件
3.1 屈服準則的概念
3.1.1 有關材料性質(zhì)的一些基本概念
3.1.2 屈服準則
3.2 屈雷斯加屈服準則
3.3 米塞斯屈服準則
3.4 屈服準則幾何表達
3.5 硬化材料的屈服準則簡介
3.6 屈服條件實例
思考題及習題
4 塑性本構關系
4.1 彈性本構關系
4.2 塑性變形時應力-應變的關系特點
4.2.1 加載路徑與加載歷史
4.2.2 加載與卸載準則
4.3 增量理論
4.3.1 列維-米塞斯增量理論
4.3.2 應力-應變速率關系方程(Saint-Venant塑性流動理論)
4.3.3 普朗特-路埃斯增量理論
4.4 塑性變形的全量理論(形變理論)
4.5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
4.5.1 基于拉伸試驗確定的應力-應變曲線
4.5.2 基于單向壓縮試驗確定的應力-應變曲線
4.5.3 基于平面應變壓縮確定的應力-應變曲線
4.5.4 基于雙向等拉實驗確定的應力-應變曲線
4.5.5 真實應力-應變曲線與數(shù)學模型
4.6 塑性本構關系實例
思考題及習題
5 金屬塑性加工中的摩擦與潤滑
5.1 金屬塑性加工中摩擦的特點與作用
5.1.1 塑性成形時摩擦的特點
5.1.2 外摩擦在壓力加工中的作用
5.2 金屬塑性加工中的摩擦與潤滑理論
5.2.1 摩擦的分類
5.2.2 塑性加工時接觸表面摩擦力的計算
5.3 影響摩擦的主要因素
5.3.1 金屬的種類和化學成分
5.3.2 工具材料及其表面狀態(tài)
5.3.3 接觸面上的單位壓力
5.3.4 變形溫度
5.3.5 變形速度
5.3.6 潤滑劑
5.4 摩擦系數(shù)測定
5.4.1 夾鉗軋制法
5.4.2 楔形件壓縮法
5.4.3 圓環(huán)鐓粗法
思考題及習題
6 主應力法
6.1 概述
6.1.1 主應力法解題的基本原理
6.1.2 平面應變問題基本方程的簡化
6.1.3 軸對稱問題基本方程的簡化
6.2 直角坐標平面應變問題解析
6.2.1 低摩擦條件下鐓粗矩形件時,接觸面上單位壓力分布
6.2.2 高摩擦條件下鐓粗矩形件時,接觸面上單位壓力分布
6.2.3 混合摩擦條件下的壓縮
6.3 圓柱坐標平面應變問題解析
6.3.1 圓盤壓縮時的壓力分布及變形力
6.3.2 無硬化的圓棒拉拔時的應力
6.3.3 杯形件不變薄拉深時的應力
6.3.4 半圓形砧拔長時的應力
思考題及習題
7 滑移線理論及應用
7.1 滑移線場的基本概念
7.1.1 平面變形應力特點
7.1.2 滑移線概念與滑移線微分方程
7.1.3 α與β滑移線命名和ω線的規(guī)定
7.2 漢蓋(Hencky)應力方程——滑移線沿線力學方程
7.3 滑移線的幾何性質(zhì)
7.3.1 漢蓋第一定理
7.3.2 漢蓋第二定理
7.4 應力邊界條件和滑移線場的建立
7.4.1 塑性區(qū)的應力邊界條件
7.4.2 幾種滑移線場
7.5 滑移線場的速度場理論
7.5.1 蓋林格爾(H.Geiringer)速度方程
7.5.2 速度間斷
7.5.3 速度矢端圖(速端圖)
7.6 滑移線場應用求解實例
7.6.1 滑移線場的建立
7.6.2 簡單滑移線場問題的求解方法
7.7 滑移線場繪制的數(shù)值計算方法
7.7.1 特征線問題
7.7.2 特征值問題
7.7.3 混合問題
7.7.4 數(shù)值計算方法實例
思考題及習題
8 功及上限法求解
8.1 功平衡法
8.2 極值原理及上限法
8.2.1 虛功原理
8.2.2 最大散逸功原理
8.2.3 上限定理
8.3 Johnson上限模式及應用
8.3.1 Johnson上限模式
8.3.2 速度間斷面及其速度特性
8.3.3 速端圖及速度間斷量的計算
8.3.4 速端圖的簡單記號
8.3.5 John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