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代表作之一《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經(jīng)典。阿Q的形象發(fā)人深思,催人反省,寄予了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深刻批判。魯迅寫出這部作品,是希望中國民族消除那種令人憎惡卻又普遍存在的阿Q精神。而且,如茅盾所說,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國民族所特具,似乎這也是人類的普通弱點的一種,阿Q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具有廣泛的世界性。鑒于此,本書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箋注,不但援引魯迅本人的創(chuàng)作心得和意圖闡釋,而且引述作品發(fā)表后學界文壇的重要評論。通過箋注,在魯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既尊重魯迅的創(chuàng)作原意,也重視當下讀者的閱讀感受,以期讓今天的大眾充分領略文學經(jīng)典《阿Q正傳》的意義與魅力。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中篇小說,阿Q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勝利法,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文學中著名的、藝術成就很高的一個藝術典型。
黃喬生,河南南陽人,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南京大學,現(xiàn)任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務副館長、研究館員,《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河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度盡劫波周氏三兄弟》《魯迅像傳》《魯迅:戰(zhàn)士與文人》《百年巨匠:魯迅》《八道灣十一號》《字里行間讀魯迅》《吾國吾民1919:時代風云與人物畫像》等,主編《回望魯迅》《回望周作人》《臺靜農全集》《魯迅藏拓本全集》《魯迅家書》等,另有譯作多種。
章 序
第二章 優(yōu)勝記略
第三章 續(xù)優(yōu)勝記略
第四章 戀愛的悲劇
第五章 生計問題
第六章 從中興到末路
第七章 革命
第八章 不準革命
第九章 大團圓
箋注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