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操守有修養(yǎng)的哲學家歷代都不乏其人,叱咤風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絕書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學家者則除了瑪克斯·奧勒留外恐怕沒有第二人。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曠代奇人于無意中給我們留下了這一部《沉思錄》,我們借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于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這部書不能不說是人間至寶之一。與這部書同一類型差可比擬的應推15世紀德國僧侶學者托馬斯·坎佩斯(Thomas Kempis)所著之《效法基督》,但是以文筆之親切動人和對人影響之深巨而論,后者與前者仍不能同日而語。我們中國的民族性,以篤行實踐的孔門哲學為其根基,益以佛學的圖通深邃和理學的玄妙超絕,可以說是把宗教與倫理熔于一爐。這樣的民族性應該使我們容易接受這一部斯多亞派哲學最后一部杰作的啟示。譯者對于此書夙有偏好,常常覺得這一位古羅馬的哲人,雖然和我們隔有十八個世紀之久,但開卷輒覺其音容宛在,栩栩如生,Renan于1881年所說:“我們人人心中為瑪克斯·奧勒留之死而悲戚,好像他是昨天才死一般。
梁實秋,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他一生為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創(chuàng)作。四十歲以后著力于散文創(chuàng)作和翻譯,散文代表作為《雅舍小品》,代表譯作為《莎士比亞全集》。晚年完成著作《英國文學史》。1958年,梁實秋受林挺生囑托,開始翻譯《沉思錄》。梁選用了“能保持原文面貌”的Haines的版本,歷經(jīng)一年時間,始成此作。出版后該作一直以簡潔古雅、措辭優(yōu)美、考據(jù)嚴謹、忠于原著享譽文壇。
譯序
蒼一
卷二
蒼二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