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臨床實用心電圖學(增補版) 讀者對象:心血管醫(yī)師、心電圖醫(yī)師、急診室醫(yī)師、全科醫(yī)師、護理人員等 ![]()
本書為《臨床實用心電圖學》的增補版,分為心電圖學、起搏心電圖學和彩色心電向量圖學三篇,共34章。增補版補充了之前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內容,增加了心電學領域的新進展,如國際**心電圖診斷標準及鑒別流程、心電向量新知識、新型起搏器功能等;從方法學的角度,指導心電學初學者把握知識點;以編寫者的經驗為實例,選用典型圖例進行解析,提醒讀者從何處入手,亮點何在,如何從機制上展開分析。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
目錄
第一篇 心電圖學 第一章 P波及竇性心律變異 3 第一節(jié) 心電圖基本概念 3 一、激動 3 二、搏動(心搏) 3 三、激動與搏動的關系 3 四、脫漏搏動 3 五、心律 3 六、節(jié)律 4 七、心率 4 八、聯(lián)律 4 九、間期與間距 4 第二節(jié) P波常見問題 4 一、竇性心律不齊的相對值指標 4 二、房性P′波 5 三、交接性P–波 5 四、室性P–波 5 五、游走心律 5 六、隱沒的P波 6 七、P波的識別 7 第三節(jié) 竇性心律變異 8 一、竇性心律判定依據及意義 8 二、P波外形比較的局限性 8 三、正常竇性心律與竇性心律變異 8 四、P波平均電軸是審定P波較好的指標 9 五、由“起源-傳導-圖形”解讀“竇性心律變異”10 第四節(jié) P波與后繼QRS波群的相關性 11 一、“傳遞與否”是“房-室”關系的核心 11 二、判斷P波與后繼QRS波群傳遞關系的步驟 11 三、堅持以圖為本的原則 12 四、R-P/P-R間期反比關系的方法學 12 第二章 ST-T改變及心肌缺血 14 第一節(jié) ST段抬高 14 一、引起ST段抬高的常見原因 14 二、Edeiken型ST段抬高 14 第二節(jié) 互補性ST段壓低 15 一、發(fā)生機制 15 二、心電圖表現(xiàn) 16 三、臨床意義 17 第三節(jié) T波改變 18 一、全導聯(lián)T波倒置 18 二、引起T波倒置的相關疾病 18 第四節(jié) 缺血型U波改變 20 一、發(fā)生機制 20 二、心電圖表現(xiàn) 20 三、臨床意義 21 四、舒張期振蕩波(Dow波)與U波的鑒別 21 第五節(jié) 心肌缺血 22 一、新發(fā)的心肌缺血心電圖改變的定義 22 二、心理應激性心肌缺血 23 三、短暫性心肌缺血與心絞痛 24 四、鏡像右位心患者如何佩戴動態(tài)心電圖儀以便觀察ST段及T波變化 26 第三章 心肌梗死 27 第一節(jié) 心肌梗死的再認識 27 一、2018心肌梗死通用定義 27 二、心肌梗死的最新分型及診斷 27 三、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分期 29 四、aVR導聯(lián)在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價值 30 第二節(jié) 異常Q波 31 一、異常Q波經典判定標準 31 二、異常Q波診斷的新標準 31 三、不同導聯(lián)異常Q波的具體判定 32 四、暫時性Q波(一過性Q波) 32 第三節(jié) 無Q波心肌梗死 33 一、心電圖特征 33 二、表現(xiàn)形式及分型 33 第四節(jié) 左束支阻滯合并心肌梗死診斷的再認識 34 一、改良的Sgarbossa標準(Smith標準)35 二、ST/S(R)≤–0.25標準 37 三、2020年巴塞羅那(BARCELONA)標準 37 四、具有Q波意義的S波切跡 37 五、左束支阻滯合并心肌梗死傳統(tǒng)診斷方法 38 第五節(jié) 梗死周圍阻滯 38 一、局限性梗死周圍阻滯 39 二、分支性梗死周圍阻滯 40 三、梗死內阻滯、斜肩現(xiàn)象及梗死區(qū)折返 41 第四章 早搏 43 第一節(jié) 特殊類型早搏的再認識 43 一、早搏伴隱匿性聯(lián)律 43 二、隱匿性房性早搏 44 三、隱匿性交接性早搏 44 四、隱匿性室性早搏 47 五、竇性早搏的再認識 47 第二節(jié) 室內差異傳導搏動與室性搏動的鑒別 49 一、快頻率依賴性室內差異傳導(3相阻滯) 49 二、阿什曼現(xiàn)象 49 三、慢頻率依賴性室內差異傳導(4相阻滯) 51 四、隨機間歇性室內差異傳導 51 第三節(jié) 早搏波形正; 51 一、竇性(或交接性)心律伴單側束支阻滯并發(fā)早搏波形正; 51 二、竇性心律伴預激綜合征并發(fā)早搏波形正; 54 三、其他引起波形正;那闆r 54 第四節(jié) 房性早搏伴傳導中斷 54 一、房性早搏伴阻滯性傳導中斷 55 二、房性早搏伴干擾性傳導中斷 56 第五節(jié) 交接性早搏伴前向或逆向傳導中斷 58 一、交接性早搏伴阻滯性逆向傳導中斷 58 二、交接性早搏伴干擾性逆向傳導中斷 58 三、交接性早搏伴阻滯性前向傳導中斷 59 四、交接性早搏伴干擾性前向傳導中斷 59 第六節(jié) 早搏臨床意義的判斷 59 一、不同心臟背景下出現(xiàn)早搏 59 二、不同情況下發(fā)生的早搏 59 三、早搏引起的癥狀 60 四、不同性質的早搏 60 第五章 運動員心臟 61 第一節(jié) 運動員心電圖變異 61 一、心電圖改變 61 二、發(fā)生機制 61 三、臨床意義 62 第二節(jié) 運動員心電圖解釋的現(xiàn)代標準 62 一、運動員生理性改變心電圖表現(xiàn) 63 二、運動員臨界改變心電圖表現(xiàn) 63 第三節(jié) 不宜參加劇烈運動的心電圖表現(xiàn) 63 第六章 少見的心電波及征 65 第一節(jié) 1型Brugada波新視點 65 一、心電圖特征 65 二、診斷新方法——Corrado指數 65 三、鑒別診斷 66 第二節(jié) 新 2型Brugada波 66 一、心電圖特征 66 二、診斷新標準 67 三、鑒別診斷 68 第三節(jié) Epsilon波(前、中、后Epsilon波)再認識 69 一、心電圖表現(xiàn) 69 二、發(fā)生機制 70 三、臨床意義 70 第四節(jié) Ta波(心房復極波)的再認識 71 一、心電圖表現(xiàn) 71 二、發(fā)生機制 72 三、Ta波與心率的關系 73 四、影響Ta波的因素 73 五、診斷與鑒別診斷 73 六、臨床意義 73 第五節(jié) 少見的心電征 74 一、Aslanger征 74 二、El-Sherif征 74 三、Josephson征 75 四、“少女之吻”征 76 五、尖頂軍盔征 77 六、右心室擴張三聯(lián)征 79 七、鸛腿征 80 八、Nadir征 80 第七章 心電現(xiàn)象 81 第一節(jié) 并行心律逆配對現(xiàn)象的再認識 81 第二節(jié) 融合波 83 一、概述 83 二、房性融合波 83 三、室性融合波 85 四、特殊類型的融合波 88 第三節(jié) 階梯樣改變現(xiàn)象 89 一、發(fā)生機制 89 二、心電圖表現(xiàn) 90 三、臨床意義 90 第四節(jié) 其他心電現(xiàn)象 90 一、QRS波群的擠壓效應現(xiàn)象 90 二、假性電交替現(xiàn)象 91 三、振鈴現(xiàn)象 91 第八章 室性心動過速 95 第一節(jié) 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發(fā)作的先兆性心電圖表現(xiàn) 95 一、出現(xiàn)Dow波(舒張期振蕩波)或Dow波振幅突然增高或加深 95 二、R-R間距呈短-長交替性改變 96 三、Q-T間期延長 96 四、T波形態(tài)改變及其伴Q-T間期電交替 96 五、某些類型的室性早搏 96 六、QRS波群形態(tài)、時限及振幅的變化 96 第二節(jié) 特發(fā)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與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伴發(fā)的右心室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的Hoffmayer積分鑒別法 97 一、Hoffmayer積分標準 97 二、Hoffmayer積分標準的機制 97 三、臨床意義 98 第三節(jié) 左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鑒別標準 98 一、常用標準 98 二、SV2/RV3指數鑒別標準 98 三、V2導聯(lián)QRSi40鑒別標準 98 第四節(jié) 起源于左心室心外膜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 100 一、起源于左心室心外膜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表現(xiàn) 101 二、類本位曲折 101 第五節(jié) 肢體導聯(lián)QRS波反向法快速識別室性心動過速 101 第六節(jié) 室性心動過速鑒別新流程——D 12V 16流程 102 第七節(jié) 室性心動過速伴傳出阻滯 103 一、心電圖特征 103 二、傳出阻滯的間接推斷方法 104 第九章 寬QRS波心動過速鑒別診斷新方法 106 一、寬QRS波心動過速鑒別診斷Kindwall法與Griffith法 106 二、寬QRS波心動過速鑒別診斷新方法——室速積分法 106 三、寬QRS波心動過速鑒別研究新方向——Pachon積分法 107 四、根據QRS波的時限鑒別寬QRS波心動過速的性質 107 五、右束支阻滯伴V 6導聯(lián)R/S<1.0的寬QRS波心動過速鑒別診斷新標準 108 六、根據心電圖診斷寬QRS波心動過速的起源部位 108 七、利用三磷酸腺苷對寬QRS波心動過速進行鑒別 109 八、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與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鑒別的新方法——頸部搏動征法 109 九、室上性心動過速時的心率變化 109 十、無人區(qū)電軸的臨床意義 110 第十章 奪獲 115 第一節(jié) 概述 115 第二節(jié) 心室奪獲 115 一、竇-交奪獲 116 二、竇-室奪獲 116 三、奪獲性激動的傳導 116 四、奪獲搏動的識別 117 五、奪獲性激動對次要起搏點節(jié)律的影響 118 六、配對的奪獲搏動 118 七、奪獲搏動在鑒別診斷中的重要性 118 八、高度房室阻滯的竇-室奪獲伴時相性室內差異傳導與室性早搏的鑒別 119 第三節(jié) 心房奪獲 119 一、交-房(或竇)奪獲 119 二、室-房(或竇)奪獲 119 第四節(jié) 隱匿性奪獲 120 一、隱匿性交接性奪獲 120 二、隱匿性心室奪獲 121 三、隱匿性奪獲的診斷思維和順序 121 第十一章 特殊類型的心律失常 123 第一節(jié) 吞咽性心律失常 123 一、發(fā)生機制 123 二、臨床意義 124 三、治療方法 124 第二節(jié) 體位性心律失常 125 一、臥位性P-R間期延長 125 二、臥位性加速的交接性逸搏心律 125 三、體位性右束支阻滯 126 四、體位性左束支阻滯 126 五、體位性心動過速 126 六、體位性房室阻滯 126 七、體位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意義 127 第三節(jié) 呼吸性心律失常 127 一、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 127 二、呼吸性房性心動過速 127 三、呼吸性右束支阻滯 128 四、呼吸性間歇性預激綜合征 128 第四節(jié) 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 130 第五節(jié) 陣發(fā)性房室阻滯 130 一、概述 130 二、陣發(fā)性房室阻滯 130 三、迷走性陣發(fā)性房室阻滯 131 四、特發(fā)性陣發(fā)性房室阻滯 133 第六節(jié) 鑒別陣發(fā)性房室阻滯機制的新方法——迷走積分法 135 一、迷走積分法的基本理念 135 二、迷走積分法結果的判斷 136 三、臨床意義 136 第七節(jié) 竇房干擾分離的再認識 136 一、概述 136 二、竇房干擾分離的產生條件 136 三、竇房干擾分離心電圖表現(xiàn) 137 四、竇房干擾分離重要線索 137 第八節(jié) 心房分離的新視點 138 一、歷史回顧 138 二、呼吸肌偽差產生的原因和過程 139 三、心房分離與房性并行心律的鑒別 139 第九節(jié) 非時相性室內差異傳導對交接區(qū)起源定位的獨特價值 141 一、概述 141 二、非時相性室內差異傳導特點 141 三、房室交接區(qū)是心臟傳導系統(tǒng)中結構上最為復雜的部分 141 第十二章 室房傳導與心律失常 146 第一節(jié) 室房傳導的途徑 146 一、通過房室結逆?zhèn)鞯氖曳總鲗?146 二、通過房室旁路逆?zhèn)鞯氖曳總鲗?146 第二節(jié) 室房傳導與心律失常 147 一、室房傳導與交接性早搏 147 二、室房傳導與室性早搏 147 三、室房傳導與室性心動過速 147 四、室房傳導與室上性心動過速 147 五、室房傳導與完全性房室阻滯 147 六、室房傳導與高度房室阻滯的逸搏 149 七、室房傳導與反復搏動 151 八、室房傳導與室性早搏性心肌病 152 九、室房阻滯 152 十、室房傳導的裂隙現(xiàn)象 152 十一、室房隱匿性傳導 152 十二、室房傳導與起搏器介導性心律失常 156 十三、室房傳導與起搏器綜合征 156 第三節(jié) 室房傳導的臨床意義 157 第十三章 預激綜合征 158 第一節(jié) 特殊類型的預激綜合征 158 一、預激綜合征中房室傳導途徑的易變性 158 二、體位性預激綜合征 159 三、發(fā)育不全性預激綜合征 160 四、潛在(隱)性預激綜合征 160 五、無癥狀性預激綜合征與預激性心動過速 160 第二節(jié) 預激綜合征心電圖特征的新認識 161 一、概述 161 二、對P-R間期縮短的再認識 165 三、對δ波的再認識 165 四、對最大向量和終末向量影響的再認識 166 五、對不延長P-J間期且可能縮短P-J間期的再認識 166 六、對ST-T改變的再認識 166 七、旁道和正路蟬聯(lián)現(xiàn)象的再認識 167 第三節(jié) P-J間期延長的心室預激 168 一、發(fā)生機制 168 二、房室傳導延緩或阻滯導致心室預激P-J間期延長的心電圖表現(xiàn) 169 三、臨床意義 170 第四節(jié) 預激綜合征與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相互影響 171 一、預激綜合征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影響 171 二、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對預激綜合征的影響 171 第五節(jié) 預激綜合征合并早搏 171 一、預激綜合征合并房性早搏 171 二、預激綜合征合并室性早搏 171 第六節(jié) 預激綜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新視點 172 一、預激綜合征對心肌梗死心電圖的影響 172 二、心肌梗死對預激綜合征心電圖的影響 173 三、預激綜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診斷 173 四、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合并預激綜合征累及旁道和正路的診斷 174 五、預激綜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簡易分析方法 174 第七節(jié) 預激綜合征合并束支阻滯的新視點 174 一、概述 174 二、旁道位置 175 三、束支阻滯類型 176 四、A型預激綜合征合并右束支阻滯 177 五、A型預激綜合征合并左束支阻滯 177 六、B型預激綜合征合并右束支阻滯 179 七、B型預激綜合征合并左束支阻滯 179 八、不典型預激旁道合并束支阻滯 179 九、預激綜合征引起酷似束支阻滯心電圖改變 179 十、預激綜合征合并束支阻滯的診斷 182 第八節(jié) 預激綜合征的急診處理與預防復發(fā) 182 一、急診處理 182 二、預防復發(fā) 183 第十四章 心電梯形圖的應用 184 第一節(jié) 梯形圖概述 184 一、常用縮寫字母及意義 184 二、常用符號及意義 184 第二節(jié) 梯形圖繪制的基本原則及方法 185 一、梯形圖繪制的基本原則 185 二、繪制梯形圖及心律失常分析思路 185 三、梯形圖繪制方法 186 四、早搏與代償間歇 187 第三節(jié) 梯形圖分析心律失常實例 188 一、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188 二、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未下傳、隱匿性傳導 189 三、心房撲動伴交替性文氏周期A型(呈 2∶1、4∶1下傳) 190 四、心房撲動伴交替性文氏周期B型(呈 2∶1、3∶1下傳) 191 五、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伴竇房結干擾現(xiàn)象 192 六、二度Ⅰ型竇房阻滯、交接性逸搏、心室奪獲 193 七、二度Ⅱ型竇房阻滯 194 八、二度Ⅰ型房室阻滯伴隱匿性傳導 195 九、二度Ⅰ型房室阻滯伴房室結雙徑路及雙文氏現(xiàn)象 196 十、二度Ⅱ型房室阻滯 197 十一、高度房室阻滯、交接性逸搏心律伴非時相性室內差異傳導、心室奪獲 198 十二、二度Ⅰ型房室阻滯、交接性心律、干擾性不完全房室分離 199 十三、完全性房室分離(提示三度房室阻滯) 200 十四、長P-R間期型二度至高度房室阻滯、交接性心律、干擾性房室分離 201 十五、加速性交接性心律、逸搏、心室奪獲二聯(lián)律 202 十六、高度房室阻滯、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室性逸搏、室性融合波(QRS波群正; 203 十七、房性心動過速伴異-房交接區(qū)傳出阻滯、室性心動過速伴室房逆?zhèn)?204 十八、一度房室阻滯、下壁碎裂QRS波群、非特異性室內阻滯、室性并行心律 205 十九、加速性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動過速伴傳出阻滯 206 二十、竇性心律、交接性逸搏、交接性心律、心室奪獲、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逸搏、混合性房室分離 207 二十一、房室結雙徑路或多徑路呈文氏現(xiàn)象、反文氏現(xiàn)象及慢徑路傳導蟬聯(lián)現(xiàn)象 208 二十二、房室結雙徑路伴間歇性1∶2房室傳導 209 二十三、室性早搏伴折返徑路內文氏現(xiàn)象 210 二十四、二度Ⅰ型房室阻滯、4位相左束支阻滯 211 二十五、竇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加速性高位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反復搏動、干擾性不完全房室分離 212 二十六、竇性心律、房室結雙徑路有時呈1∶2房室傳導 213 二十七、交接性早搏有時呈間位性伴干擾性P-R間期延長 214 二十八、房性反復搏動 215 二十九、慢-快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216 三十、竇性、交接性、室性三種起源右束支阻滯型QRS波群 217 第十五章 雙側束支主干阻滯的簡易診斷分析方法及特殊類型束支阻滯 218 第一節(jié) 雙側束支主干阻滯的簡易診斷分析方法 218 一、雙側束支主干阻滯傳導分析原則 218 二、束支阻滯圖譯法 218 三、束支阻滯分析法 219 第二節(jié) 隱匿性束支阻滯 221 一、隱匿性右束支阻滯 221 二、隱匿性左束支阻滯 221 三、間歇性隱匿性束支阻滯 222 第三節(jié) 分支型左束支阻滯 223 一、心電圖表現(xiàn) 223 二、鑒別診斷 223 三、臨床意義 223 四、討論 223 第十六章 心律失常心電圖分析方法學 225 第一節(jié) 心電圖分析的核心理念及方法學 225 一、概述 225 二、序列性原理的重要價值 225 三、“總綱”——“起源-傳導-結果(圖形)” 228 四、四級定位 229 第二節(jié) 心電圖學中的“圖”和“論”229 一、圖的本源性 229 二、“圖”對心電人員的啟示 230 三、正常值問題 230 第三節(jié) 心電圖分析的非常規(guī)路徑 231 一、概述 231 二、常規(guī)心電圖分析路徑 232 三、心電分析的非常規(guī)路徑 234 第十七章 有關疾病與心電圖 236 第一節(jié)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電圖 236 一、心電圖診斷標準 236 二、發(fā)生機制 236 第二節(jié) 心電圖在臨床病因診斷中的應用 236 一、從暈厥非發(fā)作時心電圖推測暈厥的病因 236 二、左-右心室肥大心電圖改變特征與基礎心臟病 237 三、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QRS波形態(tài)與基礎心臟病 238 第三節(jié) QRS波低電壓 238 一、引起QRS波低電壓的原因與疾病 239 二、臨床意義 239 第四節(jié)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電圖診斷新標準——終末激動時間延長 239 一、心電圖特征 240 二、發(fā)生機制 240 三、臨床意義 240 四、鑒別診斷 240 第五節(jié) 引起V 1導聯(lián)高R波的疾病 240 第十八章 心電圖有關的試驗 241 第一節(jié) 坐臥體位試驗 241 一、方法 241 二、常見的心電圖改變 241 三、臨床意義 241 第二節(jié) 頸動脈竇壓迫試驗 243 一、機制 243 二、方法 243 三、禁忌證 243 四、對窄QRS波心動過速的診斷 243 五、對寬QRS波心動過速的診斷 244 六、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診斷 245 第三節(jié) 其他有關試驗 246 一、屏氣試驗 246 二、刺激咽喉試驗 247 三、乏氏-苗氏試驗 247 四、過度換氣試驗 247 五、阿托品消除預激綜合征試驗 248 六、靜脈注射腺苷揭示潛隱性預激綜合征試驗 248 七、直立傾斜試驗 249 第十九章 與心電圖有關的綜合征 250 一、deWinter綜合征 250 二、貝葉綜合征 251 三、Ryland綜合征 251 四、Kounis綜合征 252 五、家族廣泛性ST段壓低綜合征 253 六、多源希浦系室早綜合征 255 七、心臟震擊猝死綜合征 255 八、胸痛性左束支阻滯綜合征 256 九、慢性冠脈綜合征 256 第二十章 心電圖解析欣賞 257 一、房性心動過速伴異-房交接區(qū)傳出雙徑路 258 二、竇性心動過緩并不齊、陣發(fā)性交接性心動過速伴心室內差異傳導、干擾性不完全性房室分離、竇性奪獲心室、加速的室性逸搏 260 三、隱匿性房性早搏 262 四、竇性心律,完全性房室前向傳導阻滯,交接性逸搏心律,交接區(qū)-心房逆?zhèn)麟p徑路伴1∶2交-房逆?zhèn)、“竇-交”房性融合波、竇房交接區(qū)干擾現(xiàn)象 264 五、竇性心動過速、二度竇房阻滯、完全性房室阻滯、交接性逸搏心律 268 六、竇性心律、交接性心動過速、顯性和隱匿性竇性奪獲交接區(qū)、干擾性不完全性房室分離 270 第二篇 起搏心電圖學 第二十一章 起搏心電圖 273 第一節(jié) 起搏心電圖的有關問題 273 一、雙腔起搏器計時系統(tǒng) 273 二、上限跟蹤頻率與上限傳感器頻率 273 三、交叉感知 274 四、交叉刺激 276 五、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心電圖特點 276 六、不同品牌起搏器磁鐵試驗的心電圖表現(xiàn) 280 七、不同品牌起搏器電池擇期更換指征(ERI)時的磁鐵頻率 280 八、不同品牌起搏器對室性早搏的定義 280 九、不同品牌起搏器的心室安全起搏間期 281 十、起搏器動態(tài)心電圖中常遇到的問題 281 第二節(jié) 起搏器特殊功能心電圖 282 一、起搏器心室自動閾值測試的共性特點 282 二、起搏器心房自動閾值測試 282 三、心房同步起搏功能 285 四、頻率驟降反應功能 288 五、房性早搏后反應功能 289 六、室性早搏后反應功能 289 七、減少心室起搏的自動模式轉換功能 291 八、空白期心房撲動搜索功能 292 九、2∶1鎖定保護功能 294 十、波科的動態(tài)AVdelay功能 294 十一、A-V間期滯后搜索功能 295 第三節(jié) CRT起搏器特有功能心電圖 298 一、CRT起搏心律的心電圖特點 298 二、左心室閾值管理功能 298 三、心室感知反應起搏功能 300 四、心房顫動傳導反應功能 301 五、心房跟蹤恢復功能 302 六、起搏融合自身傳導功能 303 七、心力衰竭預警管理功能 307 第四節(jié) 起搏心電圖中的有關鑒別診斷 307 一、心房顫動傳導反應(CAFR)功能和心室感知反應(VSR)功能的鑒別診斷 307 二、空白期心房撲動搜索(BFS)功能與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房室傳導檢測的鑒別診斷 308 三、空白期心房撲動搜索(BFS)功能與心房同步起搏(ASP)功能的鑒別診斷 308 四、頻率適應性A-V間期與A-V間期負滯后搜索功能的鑒別診斷 308 五、心房同步起搏(ASP)功能與非競爭性心房起搏(NCAP)功能的鑒別診斷 308 六、室性早搏后一次起搏功能(APaceonPVC)與非競爭性心房起搏功能的鑒別診斷 308 七、心房同步起搏(ASP)功能與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鑒別診斷 309 八、A-V間期正滯后搜索功能與起搏器文氏型阻滯的鑒別診斷 309 九、起搏器介導性心動過速(PMT)與起搏文氏現(xiàn)象的鑒別診斷 309 十、起搏器2∶1阻滯與起搏文氏現(xiàn)象的鑒別診斷 309 十一、噪聲反轉功能與起搏器感知不良的鑒別診斷 309 十二、心室安全起搏功能與起搏功能不良的鑒別診斷 309 十三、心室自動閾值管理功能與心室安全起搏功能的鑒別診斷 310 十四、心室自身優(yōu)先功能(VIP)與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鑒別診斷 310 十五、起搏器文氏現(xiàn)象與非起搏器文氏現(xiàn)象的區(qū)別 310 第五節(jié) 起搏頻率變化 310 一、起搏頻率減慢 310 二、起搏頻率增快 310 三、起搏頻率增快或減慢 311 第六節(jié) 起搏器AV/PV間期變化 312 一、起搏器AV/PV間期延長或V脈沖消失 312 二、起搏器A-V間期縮短 312 第七節(jié) 起搏器無起搏脈沖信號 313 一、感知功能正常 313 二、頻率滯后 314 三、其他情況 314 第八節(jié) 對起搏器干擾的認識 314 一、起搏器干擾源的分類 314 二、干擾信號產生的臨床表現(xiàn) 315 三、起搏器對干擾信號的反應方式及心電圖表現(xiàn) 315 第三篇 彩色心電向量圖學 第二十二章 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在臨床應用中的相關問題 319 第一節(jié) 概述 319 第二節(jié) Wilson導聯(lián)體系與Frank導聯(lián)體系的關系 321 一、心電圖與心電向量圖性質對比及其關系 321 二、心電向量圖Frank導聯(lián)與其X、Y、Z導聯(lián)軸的關系 321 三、額面、橫面和側面與空間心電向量環(huán)的相關性 322 四、Frank導聯(lián)的右側面與左側面的關系 322 五、心電圖肢體導聯(lián)六軸系統(tǒng)與心電向量圖額面的關系 323 第三節(jié) 心電圖與心電向量圖的圖形及數據的臨床意義 324 一、心電圖的P-QRS-T波與心電向量圖的P-QRS-T環(huán)的對比 324 二、心電圖上的QRS波與心電向量圖上的QRS環(huán)的意義 324 三、QRS環(huán)最大向量與R向量的意義及應用 324 四、原點至R向量時間的診斷意義 324 五、QRS環(huán)半面積向量 324 六、起始向量 324 七、終末向量 325 八、心電圖的ST段和T波與心電向量圖的ST向量和T環(huán) 325 九、心電圖與心電向量圖測量時的參比點 325 十、P、QRS、T波參比點(起始點及終點)正確識別和判定的重要性 325 十一、心電向量圖的診斷原則 326 第二十三章 心電向量圖的優(yōu)勢 327 第一節(jié) 心電向量圖的發(fā)展歷程 327 第二節(jié) 心電向量圖的臨床應用價值 328 一、心電向量圖的優(yōu)勢 328 二、心電向量圖儀的現(xiàn)狀 328 三、存在的問題 328 第二十四章 心電向量圖基礎 330 第一節(jié) 心電向量的概念 330 第二節(jié) 心電向量的投影 331 一、空間心電向量環(huán)在平面上的投影 331 二、平面心電向量環(huán)在心電圖導聯(lián)軸上的投影 331 三、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332 四、鏡像導聯(lián) 333 第三節(jié) 心電向量圖的導聯(lián) 335 第四節(jié) 標記方法 335 一、導聯(lián)軸和觀察面 335 二、度數的標記方法 336 三、軸和面的標記方法 336 第二十五章 心電向量圖的E點、時間及振幅定標、P環(huán)及P-R間期的分析方法 337 一、E點 337 二、時間及振幅定標 337 三、P環(huán) 337 四、P-R間期 338 第二十六章 QRS環(huán)及ST-T向量分析方法 339 第一節(jié) QRS環(huán)的定性分析 339 第二節(jié) QRS環(huán)的定量分析 339 一、QRS環(huán)最大向量 339 二、QRS環(huán)最大寬度 339 三、QRS環(huán)時間 341 四、QRS環(huán)最大向左向量 341 五、QRS環(huán)最大向右向量 341 六、QRS環(huán)最大向上向量 341 七、QRS環(huán)最大向下向量 341 八、QRS環(huán)最大向前向量 341 九、QRS環(huán)最大向后向量 341 十、上向指數 341 十一、QRS環(huán)起始向上向左向量 341 第三節(jié) ST-T向量分析方法 342 一、ST向量 342 二、T向量環(huán) 343 三、R(QRS)-T角 343 四、U環(huán) 343 第四節(jié) 心電向量圖分析要點 343 一、形態(tài) 344 二、運行方向 344 三、最大向量振幅 344 四、長/寬比例 344 五、QRS/T比值 344 六、最大向量角及R(QRS)-T夾角 344 七、QRS環(huán)起始向量和終末向量的方向 344 八、向量環(huán)的運行速度 344 九、ST向量 345 十、瞬時向量 345 第二十七章 心電向量圖 346 第一節(jié) 正常心電向量圖 346 一、P環(huán) 346 二、QRS環(huán) 347 三、T環(huán) 349 四、ST向量 349 五、QRS-T夾角 349 六、U環(huán) 350 七、空間P環(huán)最大向量 350 八、空間QRS環(huán)最大向量 350 九、空間QRS-T夾角 350 第二節(jié) 心電向量圖的生理變異 350 一、額面QRS環(huán)橫位(最大向量位于10°左右) 350 二、額面QRS環(huán)垂位(最大向量位于90°左右) 350 三、右心室優(yōu)勢 351 第二十八章 心房肥大 352 第一節(jié) 右心房肥大 352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52 二、心電圖診斷標準 353 第二節(jié) 左心房肥大 355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55 二、心電圖診斷標準 355 第三節(jié) 雙側心房肥大 355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55 二、心電圖診斷標準 356 第二十九章 心室肥大 357 第一節(jié) 左心室肥大 357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57 二、左心室肥大分型 357 三、鑒別診斷 358 四、病例解析 358 第二節(jié) 右心室肥大 362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62 二、右心室肥大分型 362 三、鑒別診斷 363 四、病例解析 363 第三節(jié) 雙側心室肥大 365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65 二、雙側心室肥大分型 365 三、病例解析 365 第三十章 室內傳導阻滯 368 第一節(jié) 右束支阻滯 368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69 二、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合并右心室肥大 369 三、病例解析 369 第二節(jié) 左束支阻滯 378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78 二、分支型左束支阻滯 378 三、完全性左束支阻滯合并心室肥大 379 四、完全性左束支阻滯合并心肌梗死 379 五、病例解析 379 第三節(jié) 左前分支阻滯 381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81 二、心電圖診斷標準 381 三、病例解析 382 第四節(jié) 左后分支阻滯 386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86 二、心電圖診斷標準 386 三、病例解析 387 第五節(jié) 左中隔支阻滯 389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390 二、心電圖診斷標準 391 三、鑒別診斷 391 四、左中隔支阻滯與心電圖的關系 391 五、病例解析 391 第三十一章 心室預激 400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00 二、心室預激的心電向量圖分型 400 三、心室預激對其他心電現(xiàn)象的掩蓋 401 四、病例解析 402 第三十二章 心肌梗死形成機制與分期 410 一、心肌梗死形成機制 410 二、心肌梗死演變過程和分期 411 三、蝕缺的測量方法 411 四、心肌梗死QRS環(huán)起始向量方位 411 第三十三章 心肌梗死定位診斷 413 第一節(jié) 前間壁心肌梗死 413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13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13 三、病例解析 413 第二節(jié) 前壁心肌梗死 419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19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19 三、病例解析 420 第三節(jié) 前側壁心肌梗死 422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22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22 三、病例解析 422 第四節(jié) 高側壁心肌梗死 424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24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24 三、病例解析 424 第五節(jié) 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426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26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26 三、病例解析 426 第六節(jié) 下壁心肌梗死 429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29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29 三、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滯的心電向量圖和心電圖特征 430 四、病例解析 430 第七節(jié) 后壁心肌梗死 438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38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38 三、后壁心肌梗死與下壁心肌梗死的比較 439 四、后壁心肌梗死和重度右心室肥厚的鑒別診斷 439 五、病例解析 439 第八節(jié)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442 一、診斷標準 442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43 三、病例解析 443 第九節(jié) 多部位心肌梗死 445 病例解析 445 第三十四章 心肌缺血(ST-T改變)449 一、心電向量圖診斷標準 449 二、心電向量圖與心電圖的關系 449 三、不同部位心肌缺血的T環(huán)方位改變 449 四、病例解析 450 參考文獻 454 附錄 457 附錄A 心律四級定位模式 457 附錄B 小格數、R-R間期與心率對照表 458 附錄C 常見心電波及間期正常與變異原因 459 附錄D 正常成人心電數值參考示意圖 461 附錄E 正常兒童V1導聯(lián)R/S上限值 462 索引 463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