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規(guī)劃教材。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利用計算機等數字設備進行的犯罪活動層出不窮并且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計算機犯罪及網絡安全案件的爆發(fā)對于電子數據應用的急迫性已經顯著上升,因為只有獲取到有效的電子數據,犯罪分子才能被繩之以法。但在實際情況中,對于電子數據的獲取和使用卻不是很理想,還沒有達到對于計算機犯罪的有效抑制和網絡信息安全的相應保障地位。本教材即是在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各個案例,論述如何獲取和使用電子數據,以期有效抑制相關犯罪。
本教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電子數據理論及實例”,包括第一章“電子數據概述”,介紹了電子數據的相關概念、發(fā)展概況、應用情況以及現存的相關問題;第二章“電子數據取證與司法鑒定”主要介紹了電子數據取證的概念、涉及的知識體系、發(fā)展概況,以及電子數據司法鑒定的概念、主要類型和常用技術、現行管理制度和相關問題等;第三章“電子數據取證及鑒定實例”,主要介紹各種實操流程,并分析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易失性數據的手機、常見用戶痕跡數據的收集、利用第三方電子數據存在平臺取證等。第二部分為“電子數據案例辨析”,包括第四章“刑事訴訟案中的電子數據”、第五章“民事訴訟案中的電子數據”、第六章“行政訴訟中的電子數據”,每章下均有具體案例分析,針對每個案例,首先都是進行相關概念簡介,其次是概述案情和分析案件,最后是分析涉案的電子證據及所反映出的問題。
王學光,男,1975年5月生,華東政法大學“經天學者”特聘教授(A崗)、博士研究生導師,法學博士后。主要從事電子數據、計算機犯罪、司法鑒定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實務工作研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訪問學者,2015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18年首批入選“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互聯網安全法律服務專家委員會專家等。主持完成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出版?zhèn)人專著2部(《計算機犯罪取證法律問題研究》《電子證據法律問題研究》),發(fā)表論文40余篇。
目 錄
上篇 電子數據理論及實例
第一章 電子數據概述
第一節(jié) 計算機犯罪
第二節(jié) 電子數據
第三節(jié) 我國電子數據相關立法、法規(guī)、司法解釋
第四節(jié) 電子證據相關問題
第二章 電子數據取證與司法鑒定
第一節(jié) 電子數據取證概述
第二節(jié) 電子數據司法鑒定
第三節(jié) 電子數據取證及鑒定規(guī)范
第三章 電子數據取證及鑒定實例
第一節(jié) 易失性數據收集
第二節(jié) 常見用戶痕跡數據的收集
第三節(jié) 基于文件系統(tǒng)的磁盤數據取證
第四節(jié) 利用第三方電子數據存證平臺取證
第五節(jié) IP地址重定向
第六節(jié) 軟件反編譯
第七節(jié) 網絡取證技術
第八節(jié) 服務器取證技術
第九節(jié) 內存取證技術
下篇 電子數據案例辨析
第四章 刑事訴訟中的電子數據
第一節(jié) 滴滴打車空姐遇害案
第二節(jié) 暗網案件——“絲綢之路”網站案
第三節(jié) 快播案
第四節(jié) 復旦大學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
第五節(jié) 紅黃藍幼兒園虐童案
第五章 民事訴訟中的電子數據
第一節(jié) 張某武訴陳某雄合作合同案
第二節(jié) 奇虎360與騰訊紛爭案(“3Q大戰(zhàn)”)
第三節(jié) 今日頭條與騰訊紛爭案(“頭騰大戰(zhàn)”)
第四節(jié) 微軟與上海大亞信息產業(yè)有限公司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
第五節(jié) 華泰一媒公司訴道同公司著作權侵權案
第六章 行政訴訟中的電子數據
第一節(jié) 牛某訴黔東南州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案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