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之物》是一本關于日常生活中特定設計實例的著作,它激發(fā)我們重新思考我們?nèi)绾慰创挛铮绾螘鴮懯挛。通過從復制家具到時尚、從織物到雜物的案例研究,作者追溯了物與真實性、短暫性和自我認同之間的聯(lián)系。此外,作者從空間、時間和身體的角度展示了日常的物質性。
阿特菲爾德開創(chuàng)性地將設計理論和人類學結合起來,提供了一種新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方法來理解當代人與物關系不斷變化的意義。
著者 朱迪·阿特菲爾德(Judy Attfield, 19372006)
設計歷史學家與寫作者,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義的設計方法、設計歷史以及日常設計的文化價值。她是布萊頓大學博士,曾任教于布萊頓學和溫徹斯特藝術學院。她的著作包括《野性之物: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文化》《回歸現(xiàn)代性:關于流行設計和物質文化的寫作》(Bringing Modernity Home: Writings On Popular Design and Material Culture )。
譯者 王乃一
策展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選人。她是英國中英文化協(xié)會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兩屆學術獎金的獲得者,自2017年起,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開當代設計策展和設計批評與策展研究方向課程,從事設計策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她擁有豐富的策展經(jīng)歷,在全球各地的機構和雙年展中獨立/聯(lián)合策劃了20余場展覽,包括倫敦設計雙年展、伊斯坦布爾設計雙年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倫敦設計周、米蘭設計周、倫敦Stanley Picker Gallery和紐約Flux Factory等。近期著作《超越人類的設計:關于星球的跨學科對話》(Design Beyond the Human: Transdisciplinary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Planet, eds. Elio Caccavale and Gordon Hush, Bloomsbury,2023)。
叢書序
中譯序
序1
序2
前言:日常生活的物質文化
001 1. 物(Things)
003 設計的意義:有態(tài)度的物
042 物的意義:小寫的設計
076 物與社會變革的動力
101 2. 主題(Themes)
103 連續(xù)性:本真性和復制的悖論性
132 變化:身份的短暫物質性
167 包容性:個人所擁之物的生態(tài)
196 3. 語境(Contexts)
200 空間:物依之地
241 時間:將物帶入生命
270 身體:自然與文化之閾
300 結論
303 后記
315 注釋
37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