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 價:99 元
當前圖書已被 5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王小錫等
- 出版時間:2023/9/1
- ISBN:9787214281463
- 出 版 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092
- 頁碼:
- 紙張:純質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七卷本),系統(tǒng)梳理了先秦以至當代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演變,對不同時期中國經濟倫理主要特征、變化規(guī)律和當代價值進行總結,對中國經濟倫理思想史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觀點進行客觀公正的介紹、評價,并揭示中國經濟倫理發(fā)展規(guī)律。本卷為總論卷,系統(tǒng)闡釋了經濟倫理的元理論、中國傳統(tǒng)經濟倫理的思維范式,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的基本問題義利之辯,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的基本形態(tài)德以為上、義即是利、無利無義,總結出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特征與基本規(guī)律,是為對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宏觀分析之大成,帶領讀者全面地、深刻地領悟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內涵與意義,為讀懂弄通中國不同時期的經濟倫理思想起到撥云見日、指引道路的作用。
(1)本叢書為中國經濟倫理思想修史,以時序為經,以范疇發(fā)展為緯,簡史歷史唯物主義與大歷史觀,系統(tǒng)梳理了先秦以至當代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演變,揭示三千年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歷程及其基本規(guī)律。 (2)作為總述總論卷,本書提綱挈領地將三千年中國經濟倫理思想演變史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為讀者深入學習和研究提供綱領性讀物。 (3)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讀懂弄通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義特質,是守好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確保中國式現(xiàn)代化以人為本的底蘊的應有之義。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叢書共7卷:總論卷、先秦卷、漢唐卷(上下冊)、宋元卷、明清卷、民國卷、新中國卷,其中漢唐卷因篇幅原因分為上下冊,故叢書共計8冊。總字數(shù)共計近315萬字。 本叢書為中國經濟倫理思想修史,以時序為經,以范疇發(fā)展為緯,簡史歷史唯物主義與大歷史觀,系統(tǒng)梳理了先秦以至當代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演變,揭示三千年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歷程及其基本規(guī)律,對不同時期中國經濟倫理主要特征、變化規(guī)律和當代價值進行總結,對中國經濟倫理思想史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觀點進行客觀公正的介紹、評價,并揭示中國經濟倫理發(fā)展規(guī)律。 本叢書重點闡述的經濟倫理概念有:義和利、理和欲、本和末、公和私、儉和奢、勞動道德、生產道德、分配道德、交換道德、消費道德、財富道德、財政道德、貿易道德、經濟平等、經濟自由、經濟民主等。
引言 …… 四、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點。唯有研究方法正確且切實可行、基本理念把握恰當和系統(tǒng) ,才能確保本研究的質量 ,并凸顯和展示研究成果之特色。 (一)主要研究方法 1.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方法 ,探討和分析一定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與經濟倫理思想的內在關聯(lián) ,從而正確把握歷史事實與理論視角、客觀規(guī)律與主觀意志的關系 ,在此基礎上 ,對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流派的思想內容及其特點進行闡釋和評析 ,并將各時段的經濟倫理思想發(fā)生、發(fā)展置于整個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演變歷程中,探尋其承繼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同時 ,關注不同時期人們的具體的經濟實踐活動和道德生活實際 ,從中透視其特有的經濟倫理觀 ,為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的完整、完善的呈現(xiàn)提供不可忽視的方法支撐。 2.現(xiàn)代圖書情報檢索法。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 ,內容宏大 ,時間跨度長 ,涉及的各類文獻資料極為浩繁。因此 ,在研究中 ,我們在上海師范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的圖書館的相關專業(yè)人員的幫助下 ,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圖書情報檢索方法 ,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僅文獻資料目錄索引就收集達 80多萬字 ,從而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圖書情報的技術支持。 3.文本分析法。鑒于通史研究的特點和要求 ,我們在占有與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史有關的典籍資料和其他相關歷史文獻以及現(xiàn)有研究成果基礎上 ,對其所涉及的全部資料進行系統(tǒng)、深入和細致的爬梳整理 ,索引或摘編了與經濟倫理思想史有關的全部資料或學術信息 ,為實現(xiàn)本研究目標的全面、系統(tǒng)、創(chuàng)新、深刻、精當、可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比較分析法。堅持歷時比較與共時比較相結合 ,既對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發(fā)展進程中諸如義利之辯、理欲之辯等主要問題的觀點和論爭進行縱向的比照分析 ,從而探尋其歷史源流和發(fā)展規(guī)律 ,又對同一時期不同人物和流派的觀點進行橫向的比較和甄別 ,從而分析其差異和特征 ,以其特殊的研究視角 ,揭示各種經濟倫理思想的不同特色、不同的經濟社會背景及其存在和發(fā)展的理由和價值 ,進而深入探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和規(guī)律。 5.跨學科視景透視。中國經濟倫理思想史的研究需要倫理學、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維知識資源和分析視角 ,因此 ,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過程中 ,我們采用了建立在倫理學、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和民俗學交叉透視基礎上的綜合研究方法 ,力圖使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的研究在多視角分析中理念完整系統(tǒng)、闡釋和論述深刻。 (二)如何理解通史之通并實現(xiàn)通史之旨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 ,有其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 ,也一定有著獨特的話語體系和學科脈絡 ,且既然是 通史 ,必然有著貫穿整個思想發(fā)展史的思想主線及其基本理念。因此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 ,絕對不能僅僅是資料的堆積和歸類 ,而要在關注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的基礎上 ,構建邏輯嚴密、結構合理的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在課題研究中 ,我們重點關注了中國經濟倫理思想 通史 之 通的基本要點 : 1.系統(tǒng)把握經濟倫理基本理念。經濟倫理不是經濟與倫理 (道德)、倫理(道德)與經濟的簡單相加 ,它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經濟現(xiàn)象或倫理 (道德)現(xiàn)象。同時 ,經濟倫理 (經濟道德)與倫理經濟 (道德經濟)雖側重點不一樣 ,但概念相通。因此 ,凡經濟視角下的倫理 (道德)理念或倫理 (道德)視角下的經濟理念均為研究經濟倫理思想史的思想源或資料源。 經濟倫理基本理念包括 :經濟倫理所屬基本概念即義和利、理和欲、本和末、公和私、儉和奢、勞動道德、生產道德、分配道德、交換道德、消費道德、財富道德、財政道德、貿易道德、樂活道德、經濟平等、經濟自由、經濟民主等;經濟領域的經濟主體 (人或集體、單位等)的特征、本質及其責任;經濟領域的人際關系 (或利益相關者)間的責任和行為準則;經濟 (工業(yè)經濟、農業(yè)引經濟、商業(yè)與服務經濟、生態(tài)經濟、互聯(lián)網(wǎng)經濟、旅游經濟等)價值觀;經濟行言 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 ,勞動、休閑、旅游、服務 ,吃、喝、玩、樂等)的倫理道德要求 (規(guī)范);經濟 (經濟人、經濟體、經濟活動、經濟成果等)品質或品性培養(yǎng);經濟目標 (生產品)的道德性 (人的完善、產品的道德內涵、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的提升、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及福利等);經濟行為的倫理道德評價;等等。 2.綱舉目張,形成縱向主題貫通、橫向邏輯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的結構嚴密的敘、論結合的經濟倫理思想史。即以義利關系及其義利觀作為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中一以貫之的基本問題 ,并以經濟活動四大環(huán)節(jié)之道德即生產道德、分配道德、交換道德、消費道德作為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中的中心內容 ,在此基礎上 ,闡釋各個時期的獨特的具有邏輯聯(lián)系或承繼關系的經濟倫理理念或各具特色的側重點不同的理論節(jié)點 ,并展示清晰的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脈絡。 3.基本相同的探究視角和一以貫之的學術理路。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 ,既要在同一理路上厘清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思想觀念形成的特殊經濟社會背景和人文背景 ,又要分析不同時期特殊的經濟倫理觀念 出場 的同質性等 ,換句話說 ,在探討各個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同歷史階段的特有的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特點、精神氣質和基本規(guī)律的過程中 ,要在研究的技術路徑上 ,特別關注探究視角的聚焦點和探究理路的一致性。 4.同一平臺上、統(tǒng)一視閾下選取和歸納 修史 所需的史料。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 ,史料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應該特別重視史料的爬梳、甄選、鑒別工作 ,切忌疏漏或輕重、主次不分 ,需要在典籍、典故和人物的選用和探究上關注其高度和力度 ,在思想觀念的認識和拾取上注意其平臺同一性和視閾統(tǒng)一性。 5.史料完整,并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 ,在創(chuàng)新基礎上修史。研究和撰寫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 ,在前后各階段思想內容反映完滿且銜接科學、恰當?shù)幕A上,應該處理好共識與創(chuàng)見的關系 ,并在集大成基礎上創(chuàng)新 ,即在客觀地、全面地、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史料的基礎上 ,進一步深究思想史發(fā)展規(guī)律 ,提出依據(jù)充分的創(chuàng)新理念 ,并在認識規(guī)律、創(chuàng)新理念的影響下修出有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的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 6.面向當時代經濟實踐 ,挖掘經濟行為中的倫理理念。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通史研究過程中 ,在關注思想發(fā)展史的同時 ,應該關注經濟實踐的歷史進程 ,唯此 ,我們才能真正弄清楚一定時期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特點及其思想承繼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 ,用現(xiàn)時代經濟倫理學學科理念去觀照歷史上的經濟實踐活動 ,可以更系統(tǒng)、深入地挖掘和闡釋當時代的經濟倫理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王小錫,1951年生,江蘇溧陽人。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曾任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倫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帶頭人,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等,F(xiàn)為南京師大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jy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經濟倫理學研究所所長等。先后主持6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重大項目2項)的研究工作。中央馬工程重點教材《倫理學(第二版)》首席專家。江蘇學術名家名作外譯項目(首批2項)《道德資本論(第二版)》作者。著、主編《王小錫倫理學文集》(全三卷)等主要著作27部!兜赖沦Y本論》等相關著作分別被翻譯成英文、德文、俄文、日文、塞爾維亞文、泰文、韓文在海外出版發(fā)行。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其中50多篇(次)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等雜志轉載。先后有4項學術研究成果分別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二等獎。
總 序 /001 引 言 /001 一、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緣由 /001 二、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基本原則 /004 三、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的基本內容與目標 /007 四、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念 /009 第一章 經濟倫理之元理論分析 /013 第一節(jié) 經濟與倫理之關系 /015 一、不同維度的理解 /016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與倫理關系觀 /037 三、經濟與倫理的邏輯關聯(lián) /045 第二節(jié) 經濟的倫理內涵 /050 一、經濟德性歷史上的認識 /050 二、經濟現(xiàn)象的倫理透視 /055 三、新發(fā)展理念的倫理蘊涵 /064 第三節(jié) 倫理的經濟意義 /072 一、生產活動中特殊的作用力 /073 二、資本的精神要素 /077 三、企業(yè)經營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083 第四節(jié) 經濟倫理概念的認知 /090 一、國外學者的代表性表述 /090 二、國內學者的不同認識和界定 /093 三、經濟倫理概念解析 /096 第二章 中國傳統(tǒng)經濟倫理的思維范式 /099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經濟倫理思維諸范式 /102 一、義本利從德性論 /103 二、利即義功利論 /104 三、均至安、和理想論 /105 四、經濟倫理諸思維范式之關系分析 /107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經濟倫理思維范式的歷史演變與融合 /110 一、產生于先秦時代 /111 二、成熟于宋元時代 /114 三、轉型發(fā)展于明清民國時代 /115 第三節(jié) 對中國傳統(tǒng)經濟倫理思維范式的評價 /121 一、時代的局限性 /122 二、思維范式的融合性 /124 三、中西經濟倫理思維范式的倫理哲學觀照 /125 四、中國傳統(tǒng)經濟倫理思維范式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128 第三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的基本問題義利之辯 /131 第一節(jié) 義利之要義 /133 一、義之內涵 /133 二、利之內涵 /156 三、義、利之關聯(lián) /163 第二節(jié) 義利之辯的歷史演進 /172 一、先秦 /173 二、漢唐 /181 三、宋元 /188 四、明清 /196 五、民國 /203 六、新中國 /206 第三節(jié) 義利之辯下的經濟倫理范疇 /209 一、理與欲 /209 二、公與私 /213 三、本與末 /216 四、儉與奢 /219 五、分與換 /222 第四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形態(tài)之一 德義為上 /225 第一節(jié) 以仁為本的德性主義宗旨 /227 一、義以為上見利思義的基本原則 /227 二、何必曰利的表述方式 /230 三、仁義為先的普遍共識 /231 第二節(jié) 黜奢崇儉的德性主義生活觀 /233 一、儉不違禮是節(jié)儉的標準 /234 二、崇儉反奢的德性論要求 /236 第三節(jié) 為政以德重義輕利在政治倫理中的實踐 /238 一、經濟利益是治國之基富國利民 /239 二、德性治理是治理的正確方式王道 /242 三、政治治理的目的與理想大同與小康 /243 第五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形態(tài)之二義即是利 /247 第一節(jié) 人性自利的人性論基礎 /249 一、兼相愛、交相利的墨家人性論 /249 二、喜利畏罪的法家人性論 /252 三、宋代荊公新學與功利之學的人性論假設 /253 第二節(jié) 義,利也的功利原則 /256 一、墨家的利人即為 /256 二、法家的以利為義,以法制義 /258 三、新功利主義的義利觀 /260 第六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形態(tài)之三無利無義 /263 第一節(jié) 道法自然的自然主義宗旨 /265 一、自然而然的自然概念 /265 二、道常無為的基本設定 /267 三、無為而治的自然主義治理方式 /268 第二節(jié) 寡欲崇儉的自然主義生活觀 /271 一、復歸于樸的人性理想 /271 二、無知無欲的寡欲思想 /273 三、圣人不積的不爭態(tài)度 /275 第三節(jié) 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自然主義義利觀 /277 一、大道廢、有仁義的道德生成論 /277 二、無仁無義的自然社會理想 /280 第七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283 第一節(jié) 以人性論為根基 /285 一、德性主義性善論的基本立場 /285 二、功利主義自然人性論的立論基點 /288 三、人性善惡與經濟德性 /291 第二節(jié) 以德性主義為基調 /298 一、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 /298 二、以義生利 /302 三、用不傷義 /304 四、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 /307 第三節(jié) 德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共生 /309 一、均富為義 /310 二、利以義取 /313 三、義利同一 /315 四、義利合 /320 第八章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 /325 第一節(jié) 經濟倫理思想與社會經濟發(fā)展進程的辯證規(guī)律 /327 一、社會經濟關系發(fā)展決定經濟倫理思想演變的總體圖景 /327 二、傳統(tǒng)經濟倫理思想的相對獨立性和超越性 /332 第二節(jié) 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辯證演進 /339 一、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辯證演進規(guī)律 /339 二、中國經濟倫理思想演變的歷時性、共時性和非顛覆性 /348 三、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象學規(guī)律 /354 第三節(jié) 經濟實踐、文化精神、歷史境遇與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耦合 /358 一、經濟實踐與經濟倫理訴求的歷史耦合 /358 二、文化精神與經濟倫理思想的歷史耦合 /362 三、歷史境遇與經濟倫理價值的歷史耦合 /368 結語:研究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發(fā)展史的意義 /373 一、為全面、深刻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探求獨特瑰寶 /373 二、為完善經濟倫理學等學科基本原理探求思想史資源 /374 三、為建構當代經濟發(fā)展中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探尋歷史參照 /376 四、為建設倫理型經濟汲取傳統(tǒng)經濟倫理思想精華 /377 主要參考文獻 /379 后 記 /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