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學》共分3篇16章,內(nèi)容主要包括:第1篇,民用建筑設計(民用建筑設計概述,民用建筑平面設計,民用建筑剖面設計,民用建筑體型與立面設計);第2篇,民用建筑構造(房屋建筑構造概述,基礎與地下室,墻體,樓地層及陽臺、雨篷,屋面構造,樓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設施,門和窗,變形縫,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構造與設計);第3篇,工業(yè)建筑設計及構造(工業(yè)建筑概述,單層工業(yè)建筑構造,建筑防火構造和建筑節(jié)能)。為了適應教學的新變化,本書在相應章節(jié)編有BIM建模實例,可供師生教學使用,讀者可掃碼獲取教學視頻。
本書可作為土木類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建筑企業(yè)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鄒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工程監(jiān)理》、《工程經(jīng)濟》、《工程管理軟件》、《地下工程監(jiān)理》、《工程測量學》、《工程測量》、《建筑材料》、《工程法律法規(guī)》、《建筑CAD》《房屋建筑學》等理論課程;具有全國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曾擔任造價超過四億元大型項目總監(jiān),為企業(yè)多個項目進行工程造價技術咨詢,簽有多項橫向科研課題。具有非常豐富的工程實踐及管理經(jīng)驗。
緒論001
0.1 課程簡介001
0.1.1 房屋建筑學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001
0.1.2 房屋建筑學課程的主要作用001
0.2 建筑的基本概念001
0.2.1 建筑的定義001
0.2.2 建筑設計的基本規(guī)范和標準002
0.2.3 建筑模數(shù)制及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002
0.3 建筑的分類與等級劃分003
0.3.1 建筑的分類003
0.3.2 建筑的等級劃分004
第1篇 民用建筑設計
第1章 民用建筑設計概述007
1.1 構成建筑的基本要素007
1.2 建筑物的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007
1.2.1 建筑物的構成系統(tǒng)分析008
1.2.2 常用的建筑物結構支承體系及其基本構成009
1.3 建筑設計的內(nèi)容、程序及要求015
1.3.1 建筑設計的內(nèi)容015
1.3.2 建筑設計的程序016
1.3.3 建筑設計的要求019
1.3.4 建筑設計的依據(jù)019
思考題022
第2章 民用建筑平面設計023
2.1 建筑平面設計的內(nèi)容與任務023
2.1.1 建筑平面設計的內(nèi)容023
2.1.2 建筑平面設計的任務023
2.2 主要使用房間的平面設計026
2.2.1 設計要求026
2.2.2 主要使用房間的分類027
2.2.3 房間的面積027
2.2.4 房間的形狀028
2.2.5 房間的尺寸029
2.2.6 房間中門的設置031
2.2.7 房間中窗的設置033
2.3 輔助使用部分的平面設計034
2.3.1 衛(wèi)生間設計034
2.3.2 廚房設計036
2.4 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036
2.4.1 走道036
2.4.2 門廳和過廳038
2.5 建筑平面組合設計039
2.5.1 建筑平面功能分區(qū)039
2.5.2 建筑平面組合形式041
2.5.3 建筑場地環(huán)境對平面組合的影響044
思考題046
第3章 民用建筑剖面設計047
3.1 剖面形狀及各部分高度確定047
3.1.1 剖面形狀的確定047
3.1.2 各部分高度的確定050
3.2 建筑層數(shù)的確定055
3.3 剖面組合及空間的利用056
3.3.1 建筑空間的剖面組合原則056
3.3.2 建筑剖面的組合方式056
3.3.3 建筑空間的有效利用059
思考題060
第4章 民用建筑體型與立面設計061
4.1 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的要求061
4.2 建筑體型的組合063
4.3 建筑立面設計064
思考題065
第2篇 民用建筑構造
第5章 房屋建筑構造概述067
5.1 建筑構造及其研究內(nèi)容067
5.1.1 建筑構造原理067
5.1.2 影響建筑構造因素067
5.1.3 建筑構造設計原則068
5.2 研究建筑構造的基本方法068
5.3 建筑抗震069
5.3.1 地震與地震波069
5.3.2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069
5.3.3 建筑抗震設計要點069
5.4 建筑構造圖的表達方式069
5.4.1 圖線070
5.4.2 比例071
5.4.3 尺寸標注075
5.4.4 剖切符號076
5.4.5 索引符號與詳圖符號077
5.4.6 引出線078
5.4.7 其他符號078
5.4.8 定位軸線079
5.4.9 建筑圖圖中尺寸標注081
5.5 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標準086
5.5.1 模數(shù)086
5.5.2 構件的相關尺寸087
思考題087
第6章 基礎與地下室088
6.1 地基與基礎088
6.1.1 地基與基礎的概念088
6.1.2 基礎應滿足的要求088
6.1.3 地基應滿足的要求088
6.1.4 地基的類型088
6.2 基礎的埋置深度及其影響因素089
6.2.1 基礎埋置深度的概念089
6.2.2 基礎埋深影響因素089
6.3 基礎的類型與構造090
6.3.1 基礎按所用材料及其受力特點的分類及特征090
6.3.2 基礎按構造形式的分類及特征091
6.4 地下室構造094
6.4.1 地下室的分類094
6.4.2 地下室的組成094
6.4.3 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構造095
6.5 建筑基礎Revit 建模096
6.5.1 建筑基礎詳圖識讀096
6.5.2 建筑基礎Revit 建模實操097
思考題103
第7章 墻體104
7.1 墻體的作用、類型及設計要求104
7.1.1 墻體的作用104
7.1.2 墻體的類型104
7.1.3 墻體的設計要求105
7.2 砌體墻的基本構造107
7.2.1 砌體墻的材料107
7.2.2 砌體墻的組砌方式108
7.2.3 砌體墻的細部構造109
7.3 隔墻和隔斷115
7.3.1 隔墻115
7.3.2 隔斷117
7.4 非承重外墻板和幕墻118
7.4.1 非承重外墻板118
7.4.2 幕墻119
7.5 墻面裝修121
7.6 墻的Revit 建模123
思考題128
第8章 樓地層及陽臺、雨篷129
8.1 概述129
8.1.1 樓地層的構造組成129
8.1.2 樓板的類型130
8.1.3 樓板層的設計要求131
8.2 鋼筋混凝土樓板構造131
8.2.1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131
8.2.2 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133
8.2.3 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板136
8.3 樓地層的防水、隔聲構造137
8.3.1 樓地層的防水構造137
8.3.2 樓地層的隔聲構造137
8.4 樓地面層的裝修構造139
8.4.1 地面的設計要求139
8.4.2 地面的構造139
8.4.3 頂棚構造143
8.5 陽臺、雨篷等基本構造144
8.5.1 陽臺144
8.5.2 雨篷146
8.6 建筑樓板Revit 建模147
8.6.1 樓板建筑圖識讀147
8.6.2 樓板建模過程147
思考題150
第9章 屋面構造151
9.1 概述151
9.1.1 屋頂?shù)脑O計要求151
9.1.2 屋面的類型151
9.1.3 屋頂排水設計153
9.2 平屋頂構造156
9.2.1 剛性防水屋面156
9.2.2 卷材防水屋面159
9.2.3 粉劑防水和涂膜防水屋面161
9.2.4 平屋面的保溫與隔熱164
9.3 坡屋頂構造165
9.3.1 坡屋頂?shù)某兄亟Y構165
9.3.2 坡屋面的構造166
9.3.3 坡屋面的保溫與隔熱169
9.4 建筑屋頂?shù)腞evit 建模169
9.4.1 懸山雙坡屋頂建模169
9.4.2 復雜屋頂建模174
思考題180
第10章 樓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設施181
10.1 概述181
10.1.1 樓梯的組成181
10.1.2 樓梯的形式182
10.1.3 樓梯的坡度183
10.2 鋼筋混凝土樓梯的構造184
10.2.1 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梯184
10.2.2 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梯185
10.3 踏步、欄桿和扶手構造189
10.3.1 踏步面層及防滑構造189
10.3.2 欄桿構造190
10.3.3 扶手構造191
10.4 豎向通道無障礙的構造設計193
10.4.1 坡道的坡度和寬度193
10.4.2 樓梯形式及扶手欄桿194
10.4.3 導盲塊的設置194
10.4.4 構件邊緣處理194
10.5 樓梯的設計195
10.5.1 樓梯的主要尺寸195
10.5.2 樓梯尺寸的計算197
10.6 臺階與坡道200
10.6.1 臺階200
10.6.2 坡道201
10.7 電梯與自動扶梯202
10.7.1 電梯202
10.7.2 自動扶梯203
思考題204
第11章 門和窗205
11.1 概述205
11.1.1 門窗的作用205
11.1.2 門窗的設計要求205
11.1.3 門窗的分類206
11.2 門窗的尺度209
11.2.1 門的尺度209
11.2.2 窗的尺度209
11.3 門窗的組成209
11.3.1 門窗框210
11.3.2 門窗扇210
11.3.3 門窗五金212
11.4 門窗的安裝215
11.4.1 門窗框的安裝215
11.4.2 門窗扇的安裝217
11.4.3 門窗玻璃的安裝217
11.5 門窗節(jié)能217
思考題218
第12章 變形縫219
12.1 變形縫的概念219
12.2 變形縫的設置219
12.2.1 伸縮縫219
12.2.2 沉降縫220
12.2.3 防震縫221
12.3 變形縫處的結構布置222
12.3.1 設變形縫處的結構布置方案222
12.3.2 設變形縫注意事項222
思考題223
第13章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構造與設計224
13.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概念與特點224
13.1.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概念224
13.1.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優(yōu)勢224
13.1.3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限制條件224
13.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材料與配件225
13.2.1 連接方式與材料225
13.2.2 結構材料226
13.2.3 建筑與裝飾材料229
13.3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結構設計230
13.3.1 結構設計概述230
13.3.2 結構拆分設計231
13.3.3 結構連接設計234
思考題236
第3篇 工業(yè)建筑設計及構造
第14章 工業(yè)建筑概述238
14.1 工業(yè)建筑的特點和分類238
14.1.1 工業(yè)建筑的特點238
14.1.2 工業(yè)建筑的分類238
14.2 工業(yè)建筑的設計240
14.2.1 工業(yè)建筑設計的任務240
14.2.2 工業(yè)建筑設計應滿足的要求240
14.2.3 工業(yè)建筑設計應考慮的因素241
14.3 單層工業(yè)建筑的結構組成242
14.3.1 單層工業(yè)建筑的結構類型242
14.3.2 工業(yè)建筑房屋的組成244
14.3.3 工業(yè)建筑構件的組成244
14.4 多層工業(yè)建筑的特點和結構形式245
14.5 工業(yè)建筑平面設計及柱網(wǎng)的選擇246
思考題247
第15章 單層工業(yè)建筑構造248
15.1 外墻構造248
15.1.1 鋼筋混凝土大型板材墻248
15.1.2 彩色壓型鋼板外墻250
15.1.3 開敞式外墻250
15.2 屋面構造252
15.3 地面構造255
15.3.1 面層選擇255
15.3.2 墊層的設置與選擇256
15.3.3 地基的要求256
15.3.4 細部構造256
15.4 天窗構造257
15.4.1 采光天窗258
15.4.2 通風天窗265
15.4.3 其他形式的天窗268
思考題271
第16章 建筑防火構造和建筑節(jié)能272
16.1 防火構造272
16.1.1 防火墻272
16.1.2 建筑構件和管道井273
16.1.3 屋面、悶頂和變形縫275
16.1.4 防火門、窗和防火卷簾275
16.2 建筑節(jié)能與綠色建筑276
16.2.1 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276
16.2.2 建筑能耗與建筑節(jié)能276
16.2.3 建筑節(jié)能設計277
16.3 墻體節(jié)能構造277
16.3.1 內(nèi)保溫復合墻體277
16.3.2 外保溫復合墻體278
16.3.3 夾心復合墻體280
16.4 地面節(jié)能構造281
16.5 屋面節(jié)能構造281
16.6 門窗節(jié)能構造283
16.6.1 門窗節(jié)能設計283
16.6.2 節(jié)能門窗連接構造286
16.7 變形縫節(jié)能構造287
16.8 建筑外墻保溫的防火要求288
思考題290
參考文獻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