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經濟學 諾獎得主、實驗經濟學之父弗農·史密斯新作,反思現代經濟學分析框架,將人的情感因素引入經濟學分析
定 價:88 元
新古典經濟學雖然對市場中的自利交易有較強的解釋力,但它無法解釋人們在交易與生活中的利他行為。經濟學家試圖通過修補效用函數來解決這一問題,但無法給出邏輯一致的預測和解釋。在本書中,諾獎得主弗農·史密斯及其長期合作者巴特·威爾遜,通過回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兩本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來尋找彌補經濟學這一缺陷的方法。他們發(fā)現,斯密的理論特別注重人的社會性,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道德倫理等因素對個人決策的影響。所以,不是經濟學一開始就建基于太過抽象的假設之上,只是隨著經濟學的發(fā)展以及對簡潔模型的推崇,才使經濟學一步步把人抽象為理性經濟人。作者認為,是時候將完整的人納入經濟學分析,使經濟學能夠更好地與現實世界聯結,并提高其對現實的解釋力。本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尋根之旅,也為經濟學的未來發(fā)展指明了可能的方向。
·本書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與《思考,快與慢》作者丹尼爾·卡尼曼同年獲獎)的最新力作,是對當代經濟學分析框架和他自己學術生涯的反思。
·追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澄清人們對其思想的誤解,尤其是《道德情操論》中對 公平、正義和仁慈的分析。·指出理性經濟人假設的缺陷所在,提出綜合考慮人的社會性和經濟性的分析框架,并重新詮釋實驗經濟學的發(fā)現和經濟現實。·田國強教授、羅衛(wèi)東教授、劉守英教授、杜寧華教授推薦。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國查普曼大學喬治·阿吉羅斯(George L. Argyros)經濟學和金融學講席教授。他因對實驗經濟學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于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美國經濟學會的杰出研究員,查普曼大學經濟科學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 巴特·威爾遜(Bart J. Wilson),美國查普曼大學唐納德·肯尼迪(Donald P. Kennedy)經濟學和法學講席教授。查普曼大學經濟科學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
比較譯叢序 前 言 致 謝
第一章 人的經濟學 第二章 亞當·斯密所在世界的用語及其含義 第三章 社會宇宙中的舉止 第四章 弗蘭克·奈特的先發(fā)制人 第五章 理解人類舉止的公理和原理 第六章 預測特定情境下行動的命題 第七章 受規(guī)則支配的秩序中的合宜性與共情 第八章 信任博弈帶來的發(fā)現 第九章 最后通牒博弈與強索 第十章 新型信任博弈的設計、預測與評價 第十一章 反思傳統博弈論的形式結構 第十二章 實驗經濟學與敘事 第十三章 從仁慈和正義到《國富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