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與術語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原則
1.3 適用范圍
1.4 編制依據(jù)與參考
1.5 設計文件編制要求
1.5.1 設計文件編制
1.5.2 其他要求
1.6 施工組織設計內(nèi)容編制參考
1.6.1 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包含內(nèi)容
1.6.2 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
1.7 常熟市歷史建筑名錄
1.8 保護利用基本術語
1.9 名詞解釋
1.9.1 傳統(tǒng)木構建筑部分
1.9.2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部分
第二章 歷史建筑形制與特征
2.1 常熟歷史建筑發(fā)展概述
2.2 傳統(tǒng)木構建筑形制與特征
2.2.1 傳統(tǒng)木構建筑基本情況
2.2.2 傳統(tǒng)木構建筑重點保護部位
2.3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形制與特征
2.3.1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整體特征
2.3.2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重點保護部位
2.4 構筑物形制與特征
2.4.1 石牌坊
2.4.2 磚石橋
第三章 修繕設計
3.1 修繕設計總體要求
3.1.1 一般規(guī)定
3.1.2 周邊環(huán)境保護要求
3.1.3 歷史建筑保護修繕要求
3.2 修繕工程設計工作
3.2.1 修繕工程設計階段及工作內(nèi)容
3.2.2 工程性質(zhì)與修繕方式
3.2.3 修繕內(nèi)容和修繕措施
3.2.4 設計文件構成及主要編制內(nèi)容
3.3 傳統(tǒng)木構建筑修繕措施
3.3.1 屋面
3.3.2 大木構架
3.3.3 木基層(椽、板類構件)
3.3.4 墻體
3.3.5 樓地面
3.3.6 裝折
3.3.7 地基基礎
3.3.8 恢復格局
3.3.9 防潮、防腐、防蟲工程
3.4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修繕措施
3.4.1 屋面
3.4.2 主體結(jié)構
3.4.3 樓地面
3.4.4 裝飾
3.4.5 地基基礎
3.5 構筑物修繕措施
3.5.1 構筑物保養(yǎng)工程
3.5.2 構筑物重點修復工程
3.6 利用工程設計
3.6.1 適應性改造
3.6.2 生活設施及性能提升
3.7 搶險加固工程
3.8 遷移工程
第四章 修繕施工
4.1 修繕施工總體要求
4.1.1 修繕施工技術要求
4.1.2 修繕施工管理要求
4.1.3 修繕施工質(zhì)量驗收與竣工驗收
4.2 修繕施工流程與要求
4.2.1 修繕施工流程
4.2.2 施工流程各階段要求
4.2.3 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要求
4.3 歷史建筑常用材料
4.3.1 常用木材的品種、技術要求及應用
4.3.2 常用磚的品種、技術要求及應用
4.3.3 常用灰漿的品種、技術要求及應用
4.3.4 常用石材的品種、技術要求與應用
4.3.5 常用油漆的品種、技術要求與應用
4.4 傳統(tǒng)木構建筑修繕施工
4.4.1 屋面
4.4.2 大木構架
4.4.3 木基層
4.4.4 墻體
4.4.5 樓地面
4.4.6 裝折
4.4.7 地基基礎
4.4.8 防蟲防腐
4.5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修繕施工
4.5.1 屋面修繕施工
4.5.2 主體結(jié)構
4.5.3 樓地面
4.5.4 裝飾
4.5.5 地基基礎
4.6 構筑物修繕施工
4.6.1 石材構筑物修繕施工
4.6.2 解放后預制鋼筋混凝土裝配式橋梁修繕施工
4.7 利用工程修繕施工
4.7.1 設備
4.7.2 消防
4.7.3 防雷
4.8 搶修加固工程修繕施工
4.9 遷移工程施工
附錄
附錄一 傳統(tǒng)木構建筑特色
附錄二 西式混合結(jié)構建筑特色
附錄三 構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