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21年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堅持系統(tǒng)推進,整合多方教育資源,行政、教科研、幼兒園和小學統(tǒng)籌聯動,家園校共育,形成合力”,倡導幼小銜接中多元主體的互動合作與系統(tǒng)性推進。本書從多主體協同幼小銜接的理論溯源、現狀調研和行動研究三個方面架構展開,站在理論研究轉向的梳理分析、多主體協同中各主體角色的需求、挑戰(zhàn)、困境分析,以及從政策、制度、機制、資源建設等促進多主體協同的路徑探索的視角,基于實證數據、質性案例、多元化分析,回應多主體協同育人的互動格局與實踐模式創(chuàng)新。
倡導幼小銜接中多元主體的互動合作與系統(tǒng)性推進是實施幼小科學銜接的重點。本書為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多主體協同的幼小銜接支持系統(tǒng)及運行機制研究”(BHA210122)研究成果,圍繞多主體協同的幼小銜接這一核心主題,從理論研究、調查研究和行動研究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并給出應對方案。
本書內容具體包括:1.理論研究方面,從幼小銜接相關研究的發(fā)展軌跡梳理出發(fā),重點聚焦和分析基于社會文化理論視域下的幼小銜接多主體協同的學理邏輯、幼小銜接國際政策和課程設置的發(fā)展動向以及基于兒童立場的幼小銜接主體意蘊探尋;2.調查研究方面:以來自全國11 個省市(自治區(qū))的研究對象為樣本,從多主體協同中不同利益相關主體的視角探討當下幼小銜接的現狀,厘清現實困境與問題,以期真實展現幼小銜接期各主體及其合作協同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體驗、適應與轉變;3.行動研究方面:以促進多主體協同的支持機制與區(qū)域管理、探索幼小課程的雙向貫通一體、家園校社四方協同的家長支持三個行動突破為重點,結合三個實驗區(qū)的實踐改革,探索并回應支持幼小科學銜接的實踐進路。
黃瑾,女,1966年8月生,博士,教授,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前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黨委常務副書記、教育學部副主任,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上海學前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黃瑾老師從事學前教育工作三十五年,曾任教師、教學副院長、黨委書記等職。曾獲國家和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華東師大杰出新人獎等榮譽稱號,研究方向為學前課程與教師發(fā)展、早期兒童數認知發(fā)展與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等,主持和參與十多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全國教科規(guī)劃、聯合國兒基會等科研項目,并在教育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六十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