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近世中國儒家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思想流派:朱子學和陽明學。全書共分為十五個章節(jié),每一章都從一個角度對比分析了朱子學和陽明學的異同。作為近世東亞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儒學流派,朱子學與陽明學思想潮流的異同一直是學界關(guān)注的焦點。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整理了自宋學誕生到清代考據(jù)學的思想潮流,從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比較分析了朱子學和陽明學的異同,深入淺出的講解勾畫出一幅近世東亞儒學思想潮流的承襲藍圖。同時,還橫向比較了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對朱子學和陽明學的接受史,以更加廣域的角度重新審視了近代儒學的繼承與發(fā)展。
朱子學與陽明學作為近代儒學最重要的兩個學派,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思想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現(xiàn)代我們所使用的來自西歐的文明理性啟蒙等詞語,追根溯源都是來自于儒家典籍。什么是性即理?它與心即理有什么不同?朱子學和陽明學在思想理論上的差異是如何產(chǎn)生的?作者從這些基本的問題入手,逐步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近世儒學發(fā)展的思想繪卷。
儒學作為中華帝國的正統(tǒng)思想,其統(tǒng)治地位已綿延兩千余載。在儒學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兩座思想高峰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輝。其一是由南宋朱熹集大成并加以體系化,后成為明清兩代及朝鮮官學的朱子學;其二則是明代王陽明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的陽明學。這兩大學派對包括日本在內(nèi)的整個東亞文明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那么,它們究竟提出了怎樣的主張?透過對朱子學與陽明學誕生的時代背景及其核心問題的深入探究,我們將得以洞見一個遠超通俗理解的思想真諦。本書以清晰的筆觸剖析兩派學說的異同,并帶領(lǐng)讀者縱覽這一恢弘的思想體系,堪稱理解朱子學與陽明學的經(jīng)典入門之作!
小島毅
1962年生。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獲碩士學位,F(xiàn)任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專攻中國思想史。
主要著作包括:
《中國近世的禮的言論》(東京大學出版會)
《宋學的形成與展開》(創(chuàng)文社)
《東亞的儒教與禮》(山川出版社)
《中國的歷史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講談社)
《近代日本的陽明學》(講談社)
《足利義滿:被抹去的日本國王》(光文社新書)
《父親對孩子講述的日本史》(Transview出版)
《父親對孩子講述的近現(xiàn)代史》(Transview出版)
此外,他的部分著作已有中譯本: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儒學與明治維新·日本儒學小史》
《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全2冊)
《從海洋看歷史: 東亞海域交流300年》(共編)
譯者胡婧,哲學博士,現(xiàn)任日本上智大學中世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后),兼任上智大學文學部哲學科、上智大學短期大學部、明治大學文學部等院校講師。1988年生于安徽合肥,2022年畢業(yè)于上智大學文學研究科哲學專攻博士課程,獲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lǐng)域包括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史、認識論及東亞現(xiàn)代化論,主要研究方向為現(xiàn)代新儒家、中西比較哲學及日本近代啟蒙思想。
前言
文庫版前言
中文版序言
一 什么是朱子學·陽明學?
1 辭典里的定義
2 日本接受史的特征
3 宋學與朱子學
4 朱子學的勝利之路
二 士大夫的時代
1 士大夫的形成
2 宋代的士大夫
3 文學和士大夫
4 修己治人
三 朱子和王陽明的生涯
1 朱熹的生涯(11301200)
2 王守仁的生涯(14721528)
3 兩人的環(huán)境差異
四 在中國的展開
1 朱熹的弟子們
2 師說的繼承與發(fā)展
3 陽明學的分裂
五 日本的接納
1 朱子學的傳入
2 江戶前期的儒學
3 儒家倫理的滲透
4 日式陽明學
六 性即理和心即理
1 理的字義
2 二程的功績
3 朱熹的體系化
4 心的主體性
七 格物與親民
1 什么是格物
2 格物致知補傳
3 從至到正
4 新民還是親民
八 天理和人欲
1 天理的發(fā)現(xiàn)
2 與人欲的斗爭
3 滿街圣人
4 社會秩序的根本
九 禮教和風俗
1 禮治思想
2 禮儀的重建
3 鄉(xiāng)序的構(gòu)建
十 理與氣
1 理的世界觀
2 理與氣的關(guān)系
3 鬼神論
4 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十一 思想史上的唐宋變革
1 什么是唐宋變革
2 王安石的定位
3 對孟子的褒獎和君臣論
十二 儒釋道三教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1 三教的成立
2 排佛論的框架
3 禪
4 儒教與道教
十三 經(jīng)學史的視角
1 漢學的形成
2 清代禮教秩序的建構(gòu)
3 考據(jù)學與朱熹
4 考據(jù)學的特殊性
十四 東亞的近世
1 中國史的時代劃分
2 印刷出版文化的時代
3 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4 近代和現(xiàn)代
十五 朱子學與陽明學
1 現(xiàn)代新儒家
2 爭論
3 什么是儒家的未來
文庫版后記
[附錄]
主要人物解說
參考文獻
朱子學與陽明學的關(guān)系年表
人物生卒
人名索引
書名索引
事項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