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人類文明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對法是什么的探討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
曾寫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學著作《法律篇》的柏拉圖曾說,凡是若干個體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的,它們就有著一個共同的理念或形式。 世間存在的法律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自然法。而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卻認為,不同地方的法律之間有很大差異,地理氣候環(huán)境及群體生活形成的傳統(tǒng)性因素對法律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非常重要,這些構成了法的精神。亞里士多德認為,法與正義同名。蘇格拉底將自己的生命作為祭奠,告訴了世人何謂守法即正義。而19世紀的英國法學家約翰·奧斯丁卻給法下了一個著名的定義:我們所說的準確意義上的法,是一種命令。
法是什么?法律背后的原理和公理有哪些?這個追問和回答的過程,就是對法之理的探尋過程,也是法理學課程探討的主題。法理學,英文名稱是Jurisprudence,是以整個法律現(xiàn)象的共同發(fā)展規(guī)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一直以來,法理學作為法學專業(yè)第一門基礎課程,起著引導學生入門、開啟法學學習、奠定基礎性法學理論和方法論的重要作用。但也正是由于法理學本身理論性較強,入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時容
易出現(xiàn)內容抽象理解難、理論概念掌握難、專業(yè)思維形成難等教學痛點。文學影視藝術作品呈現(xiàn)的法律問題,恰好能夠通過藝術作品本身的審美性與趣味性彌補法學理論的抽象性,起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幫助理解理論的作用。這也是十多年來本人在教學中堅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playful learning),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對法學基本原理進行講解,幫助沒有法學知識的學生產(chǎn)生法學興趣、建立法學知識框架。當然,文學影視作品由于其藝術性特征,在法學知識框架的呈現(xiàn)上不可能具有傳統(tǒng)教材的全面性,因此,本書可以作為法理學傳統(tǒng)教材的輔助用書,或者對法學感興趣的社會學習者入門的書籍。
本書是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其主要內容也來源于本人主講的慕課《法理學:文學藝術作品中的法理呈現(xiàn)》。本書的整理出版離不開我的幾位學生渠晨曦、楊斯雅、李曦童的幫助,也離不開華文出版社和編輯修文龍的辛勤幫助。本書得到北京科技大學教材建設經(jīng)費資助,得到北京科技大學教務處的全程支持,在此一并感謝。
多年的法學教學實踐讓我深切感受到,法律不是抽象和枯燥的理論,而是扎根于生活中飽含生命的真切實踐。很多實踐被人類的思想家、文學家加工成藝術作品,因而這些文學影視藝術作品也是重要的法理載體,告訴我們法之理是如何貫穿在我們對人類終極的關懷之中。我們在《趙氏孤兒》《哈姆雷特》中看到了人類原始的情感復仇與法律的關系,在《水滸傳》《教父》中看到了正式規(guī)則與非正式規(guī)則的關系;卡夫卡的《審判》《在流放地》向我們展現(xiàn)出在法的門前徘徊的個體的無助,以及令人窒息的人類懲罰同
類及自我懲罰的沖動,《三體》《2001 太空漫游》則讓我們思考在星際文明之中法律的安放現(xiàn)在 , 就讓我們開啟這段旅程,跟隨偉大思想家、藝術家的腳步,從千百年來的人類法律實踐之中,從文學影視藝術作品之中,探求法之理。
第一講 法學是什么
一、法學是什么 / 1
(一)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法涵義 / 1
(二)中國古漢語中的法涵義 / 3
(三)天平與神獸:正義女神與獬豸在法律象征中的雙重奏 / 5
二、法理學是什么 / 7
(一)法理學的本質:《罪與罰》中關于法是什么的探討 / 7
(二)法理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 / 9
(三)法理學在法律實踐中的運用 / 9
三、洞穴奇案的法理思考 / 10
(一)法理學上著名的假想公案:洞穴奇案 / 10
(二)洞穴奇案中的法學觀點 / 11
(三)洞穴奇案的啟示 / 13
四、關于法學是什么的小結 / 13
第二講 法學領域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一、西方歷史上關于法是什么的追問 / 15
(一)古希臘軸心時期的法定義 / 15
(二)古羅馬的法律思想 / 18
(三)歐洲中世紀的法哲學 / 19
(四)啟蒙時代關于法的追問與探討 / 20
(五)西方歷史上其他學派對法的追問 / 21
二、中國歷史上關于法是什么的追問 / 25
(一)中國歷史上的法概念 / 25
(二)歷史上的法家與法 / 25
三、馬克思主義關于法概念的理解 / 26
(一)法與社會的關系 / 26
(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法概念 / 26
四、關于法是什么的追問的小結 / 27
第三講 法的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
一、法的形式理性:為什么辛普森會被判無罪 / 28
(一)世紀審判辛普森案:法律的程序價值 / 28
(二)法的形式理性的內涵 / 30
二、法的實質理性:紐倫堡審判與拉德布魯赫公式 / 31
(一)紐倫堡審判:法律的合法性危機 / 31
(二)拉德布魯赫公式:惡法非法 / 34
(三)法的實質理性的內涵 / 35
三、法的淵源:法律形式的金字塔結構 / 35
(一)哈佛大學招生平權法案:法的淵源的效力沖突 / 35
(二)法的淵源的含義與分類 / 36
(三)當代中國法的正式淵源與法律體系效力層級 / 37
第四講 實定法與自然法
一、超越法律的法:《安提戈涅》中的自然法 / 41
(一)古希臘悲劇《安提戈涅》:自然法與實定法的沖突 / 41
(二)《安提戈涅》的抗爭:批判實定法的藝術符號 / 42
(三)自然法的精神價值 / 44
二、實定法與自然法:哈特的三次論戰(zhàn) / 45
(一)哈特新分析法學提出的背景 / 45
(二)哈特與富勒的論戰(zhàn) / 46
(三)哈特與法官德富林的論戰(zhàn) / 48
(四)哈特與德沃金的論戰(zhàn) / 49
(五)關于三次論戰(zhàn)的小結 / 50
第五講 什么是法學的核心視角
一、權利與法律:為什么要為權利而斗爭 / 52
(一)權利與法律的關系 / 52
(二)為權利而斗爭:《殺死一只知更鳥》《綠皮書》中的權利斗爭 / 52
(三)權利義務是法學的核心概念 / 55
二、《死魂靈》中的買賣法律關系:什么是法律關系 / 56
(一)法律關系的概念 / 56
(二)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 / 56
(三)《死魂靈》買賣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 / 57
(四)法律關系的意義 / 58
第六講 什么是法的要素
一、關于法的要素的不同學說及通說 / 59
二、法律概念與概念法學:法律大廈的阿基米德支點 / 63
(一)法律概念 / 63
(二)概念法學 / 64
三、法律規(guī)則與法律原則:《威尼斯商人》中的法律適用 / 65
(一)法律視角中的《威尼斯商人》/ 65
(二)法律規(guī)則與法律原則的概念及適用區(qū)別 / 67
(三)《威尼斯商人》中的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原則關系 / 68
第七講 什么是良好的法律
一、什么是良好的法律:法的價值包括哪些 / 70
(一)良好法律的判斷標準 / 70
(二)良好法律的正義價值 / 71
(三)《竇娥冤》與《基督山伯爵》中的正義價值及其實現(xiàn) / 72
二、什么是公正(正義):法律中少數(shù)人與多數(shù)人的關系 / 74
(一)公正的詞源 / 74
(二)公正價值的界定困境 / 74
(三)功利主義系統(tǒng)中的公正價值 / 75
(四)公正價值與公意 / 78
(五)原初立場與無知之幕 / 79
三、超越合理懷疑與無罪推定:《十二怒漢》中的程序正義 / 80
(一)《十二怒漢》中的正義審視 / 80
(二)正當程序的歷史演變 / 82
(三)程序正義的價值蘊含 / 83
四、法的秩序價值:《盧旺達飯店》中的至暗時刻 / 84
(一)法的秩序價值的基本內涵 / 84
(二)霍布斯問題中的秩序價值 / 84
(三)《盧旺達飯店》中的無政府狀態(tài) / 86
第八講 法律思維
一、法律思維與大眾思維:蘇格拉底之死與眾人的權力 / 88
(一)法律思維的本質是一種合法性與非法性的判斷 / 88
(二)法律思維的特點 / 90
(三)法律思維和大眾思維的區(qū)別:蘇格拉底為什么會被判
死刑 / 92
二、法律思維的要素:如何像律師一樣思考法理學的本質 / 94
(一)法律思維的要素:《悲慘世界》中的有罪與無罪 / 94
(二)法律思維的運用:《我不是藥神》中的守法困境 / 97
三、什么是法律中的事實:真相如何被反轉 / 98
(一)從電影《控方證人》看法律中的事實及真相反轉 / 98
(二)法律中的事實概念 / 100
(三)法律中的事實反轉案例 / 101
四、法律語言:庭審語言與辯論 / 102
(一)語言與法律語言 / 102
(二)法律語言的定義與特點 / 105
(三)庭審語言及辯論技巧 / 106
第九講 法律如何產(chǎn)生
一、復仇與法律的產(chǎn)生 / 109
(一)復仇的起源與形式 / 110
(二)中西方關于復仇的經(jīng)典戲劇 / 111
(三)復仇與法律的對立性 / 113
(四)復仇與法律的關聯(lián)性 / 114
二、看客的盛宴:人類酷刑與法律的關系 / 115
(一)人類酷刑的起源與典型方式 / 115
(二)酷刑的政治功能 / 115
(三)《檀香刑》中的看客心態(tài) / 117
(四)法律對酷刑的禁止 / 119
三、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 / 120
(一)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特征 / 120
(二)中國古代司法實踐 / 121
(三)中國古代法律對當代法治建設的啟示 / 124
四、清末法制改革 / 125
(一)清末法制改革的歷史背景 / 125
(二)清末法制改革的特點 / 125
(三)清末法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 126
(四)清末法制改革的影響 / 126
(五)傳統(tǒng)法律體系走向分崩離析:末代皇帝離婚案 / 127
五、為什么所有的社會進步都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 / 128
(一)身份社會的特點:《唐頓莊園》中的遺產(chǎn)繼承制 / 128
(二)契約社會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特點 / 130
(三)從身份到契約的社會進步 / 131
第十講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
一、邏輯理性與經(jīng)驗理性: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分野 / 133
(一)法系的概念與分類 / 133
(二)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特點 / 134
(三)兩大法系的比較:《蠅王》中未成年人是否應當承擔
刑事責任 / 135
二、大陸法系潘德克頓法典化的世界貢獻:民法典如何形成 / 137
(一)潘德克頓法典化 / 137
(二)潘德克頓法典化對世界各國民法典的影響 / 137
(三)潘德克頓法典化的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的形成 / 139
三、運行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普通法 / 141
(一)普通法的歷史 / 141
(二)普通法的經(jīng)典判例 / 142
(三)普通法的現(xiàn)實意義 / 144
第十一講 法律如何運行
一、法律如何被制定 / 148
(一)立法的概念與特點 / 148
(二)立法的歷史發(fā)展 / 149
(三)立法的基本原則 / 149
(四)立法體制 / 150
(五)立法程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為例 / 150
二、法律如何被執(zhí)行 / 152
(一)執(zhí)法的概念 / 152
(二)執(zhí)法的特點 / 152
(三)執(zhí)法的原則 / 153
(四)《悲慘世界》中沙威的執(zhí)法困境 / 157
三、為什么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 158
(一)法院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 158
(二)法院的作用 / 159
(三)司法的原則 / 159
四、權力的眼睛:監(jiān)獄、規(guī)訓機制與法的運行 / 162
(一)監(jiān)獄制度背后的權力運作 / 162
(二)監(jiān)獄規(guī)訓機制中的法律運行 / 163
五、正式規(guī)則與非正式規(guī)則 / 164
(一)正式規(guī)則與非正式規(guī)則的概念 / 164
(二)影視作品中正式規(guī)則與非正式規(guī)則的交鋒 / 165
(三)正式規(guī)則與非正式規(guī)則的相互關系 / 168
第十二講 法的未來是什么
一、真實與虛擬二元世界中的法律:笛卡爾時刻對傳統(tǒng)法律屬性的挑戰(zhàn) / 170
(一)什么是笛卡爾時刻 / 170
(二)笛卡爾時刻對傳統(tǒng)法律屬性的挑戰(zhàn) / 172
(三)笛卡爾時刻影響下法律創(chuàng)新的未來方向 / 172
二、虛擬世界對經(jīng)典力學世界觀的顛覆 / 173
(一)虛擬世界重塑世界觀 / 173
(二)經(jīng)典力學世界觀及其與現(xiàn)存法律體系的契合性 / 174
(三)虛擬世界的興起及其對經(jīng)典力學世界觀的顛覆 / 175
(四)虛擬世界與法理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 175
三、《黑客帝國》對洞穴寓言的重申及大他者是否存在 / 176
(一)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意蘊 / 176
(二)《黑客帝國》對洞穴寓言的重申及法哲學啟示 / 178
(三)《黑客帝國》中大他者的存在及現(xiàn)實意義 / 180
四、人工智能對人的主體性的侵蝕與擠壓:AI 能不能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 181
(一)電影《人工智能》引發(fā)法律關系主體的思考 / 181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帶來的法律問題 / 182
(三)人工智能是否應當擁有著作權 / 185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是否應當受著作權法保護 / 186
五、元宇宙的法律難題與法律發(fā)展趨勢 / 187
(一)元宇宙與法律的新挑戰(zhàn) / 187
(二)元宇宙帶來的法律難題 / 188
(三)元宇宙背景下未來法律發(fā)展前景 /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