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裝幀創(chuàng)作談
素白如初雪。這便是《起風》裝幀的第一念想。
書在手中,當如捧一掊新雪,有涼意,卻又不至刺骨;有重量,卻又不至沉墜。素色紙張,不著一色,而眾色自生其間。白色之為色,實乃眾色之母,最純粹,亦最復雜。純欲二字,妙在欲而不淫,純而不寡。
書采用精裝,精裝一道,最忌浮夸。燙銀工藝,不作龍鳳呈祥之俗套,只取風過水面的粼粼波光。銀線游走書脊,時而顯現,時而隱沒,宛如風跡云蹤,可望而不可即。書脊圓潤,恰合掌心弧度,開合之際,竟有微風穿堂之感。
內文用仿宣紙,取其柔軟,亦取其脆弱。字印其上,墨色微微暈染,仿佛千年前文人手稿。這種紙最是嬌貴,翻動時需屏息凝神,稍一用力,便有撕裂之虞。然而風本無形,偏要借脆弱之物顯其形跡,豈非妙事?
書分五個部分,五陣風。隔頁取宋人山水局部,馬遠的水波,石濤的煙嵐,皆被裁剪得支離破碎。風本不可畫,唯有借被風吹亂的事物,方能窺見風的形狀。一頁枯荷傾倒,半角茅屋欲飛,遠山一線,盡是風勢。
腰封用赭色紙包裹,開啟時需抽去一條飄帶。這飄帶一旦斷裂,便再難復原,恰似風過無痕,人生許多事,原是不可逆的。
風是什么?不過是空氣的流動。然而這流動中,有林濤,有海嘯,有檐間鐵馬叮當,有深巷賣花聲碎!镀痫L》一書的裝幀,不過是用最脆弱的材料,去捕捉最無常的事物。
終究徒勞。但也正因徒勞,方顯珍貴。
朱強的《起風》是一場文字的颶風,這部作品以"風"為眼,在自然律動與人文沉思之間。朱強筆下那些看似平常的瞬間地鐵里轉瞬即逝的啜泣、石碑上斷裂的紋路、廚房里升騰的煙火氣都在文字的魔法中獲得了永恒的重量。這不是簡單的描摹,而是以散文為筆意,透過生活表象,直抵存在的內核。朱強將中國散文"載道"的傳統(tǒng),化作了一場現代人心靈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