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烽煙錄:第三卷 十二世紀宋金和戰(zhàn)實錄
定 價:98 元
本書是《兩宋烽煙錄》系列的第三卷,聚焦十二世紀宋金戰(zhàn)爭史,以女真崛起、金國建立為起點,展現宋金和戰(zhàn)歷史的復雜進程。力圖突破傳統(tǒng)史觀,融合社會治亂、人事更迭、經濟升降及地緣外交等因素,呈現出宋、金和戰(zhàn)的風云變幻,以及眾多歷史人物的功過、命運,全景式地再現了十二世紀宋金間的和戰(zhàn)博弈。
☆多維視角下的戰(zhàn)爭全景。
本書以《宋史》《金史》《遼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為核心史料,并征引、參考了大量相關史籍,不僅從宋朝的視角出發(fā),所取用的史料也多有遼金文獻,兼顧多方歷史敘述,避免了單一視角的局限性。多層視角的對比與交織,更全面地呈現出歷史的復雜性與多維性。
☆兼具學術嚴謹性與敘事生動性。
在敘事上注重層次感,既有宏觀的歷史進程梳理,又有具體戰(zhàn)役、人物和事件的細致刻畫,以流暢筆觸串聯(lián)復雜史實,穿插生動場景描寫,兼顧學術嚴謹性與大眾閱讀需求。
☆廣為搜集相關歷史圖片資料,多層次展現歷史面貌。
分為書前彩插和內文黑白插圖,既有歷史遺跡、遺物的實拍照片,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遺址、北宋鹵簿鐘等,更有難得的來源可靠的珍貴歷史文獻,如《中興瑞應圖·金營出使》、《迎鑾圖》等,以及大量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助力讀者深化歷史認知。
顧宏義,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宋史、古典文獻學研究。著有《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為中心》、《宋朝方志考》、《兩宋筆記研究》、《宋事論考》、《宋代筆記錄考》、《宋太祖》、《兩宋烽煙錄》(全四卷)等,編撰、整理《朱熹師友門人往還書札匯編》、《名臣碑傳琬琰集校證》、《歷代四書序跋題記資料匯編》、等,并參與《朱子全書》、《顧炎武全集》、二十四史修訂本《宋史》等古籍的整理,主編有《宋元譜錄叢編》等,在《歷史研究》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楔 子
一 降臣獻策(1115-1116)
二 海上之盟(1117-1120)
三 北勝南敗(1120-1122)
四 萬金贖城(1123)
第二章 驚破一統(tǒng)夢(1123-1126)
一 甚囂塵上(1123-1125)
二 醉夢未醒(1123-1125)
三 徽宗內禪(1125)
四 城下訂盟(1126)
第三章 汴梁賦悲歌(1126-1127)
一 勾心斗角(1126)
二 血染太原(1126)
三 汴京淪陷(1126)
四 靖康奇恥(1126-1127)
第四章 偷安都江南(1127-1134)
一 即位應天(1127)
二 宗澤遺恨(1127-1130)
三 烽火揚州(1129-1130)
四 激戰(zhàn)川陜(1129-1134)
五 定都臨安(1130-1132)
第五章 紹興戰(zhàn)與和(1130-1142)
一 劉齊始末(1130-1137)
二 岳家鐵軍(1131-1135)
三 和戰(zhàn)之爭(1133-1139)
四 狼煙遍地(1139-1141)
五 自毀長城(1142)
第六章 西風揚子江(1142-1164)
一 偏安江南(1142-1156)
二 海陵霸圖(1148-1161)
三 折戟瓜洲(1161)
四 隆興和議(1162-1164)
尾 聲
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