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世紀(jì)90年代詩歌表意方式研究 讀者對象:大眾
本書研究內(nèi)容為20世紀(jì)90年代詩歌的表意方式,探討“怎么說”以及“為什么這樣說”的問題。在價值指認(rèn)與重要概念辨析的基礎(chǔ)上,本文圍繞90年代詩歌表意方式重點論述了以下三個問題:一是20世紀(jì)90年代詩歌“為何說”。此部分主要探討語言觀與詩人的表意意圖,即詩學(xué)觀念與寫作技藝變化的表征以及變化的原因。二是20世紀(jì)90年代詩歌“如何說”。此部分以整體研究為主,兼及典型詩人個案,論述具體表意方式。這是本文的研究重點。首先是詞語作為開端與語義偏離,這組表意方式與語言本體觀密切相關(guān)。昌耀90年代詩歌的悖論性特征是此組表意方式的典型個案。其次是語義無效與語義終結(jié)。這組表意方式與語言指向的目的性密切相關(guān)。歐陽江河90年代詩歌的意義生成機制,對于這組表意方式運用較多。最后是語義發(fā)散與語義雜糅。這組表意方式與詞語內(nèi)涵的多維化與詞語意義的松動有關(guān)。翟永明90年代詩歌的敞開性與混雜性是典型范例。三是20世紀(jì)90年代詩歌“這樣說”的啟示、意義與問題。90年代詩歌的表意方式昭示了詩人認(rèn)識語言與認(rèn)識現(xiàn)實的雙重難題。它在豐富了意義的層次、擴展了言說向度的同時,也造成了意義表達的含混,加大了寫作與理解的難度。無論是經(jīng)驗還是教訓(xùn),20世紀(jì)90年代詩歌的表意方式作為時代變化與詩人寫作技藝創(chuàng)新的雙重明證,對于推進漢語詩歌發(fā)展都十分有益。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