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之解讀 讀者對象:大眾
恩格爾曼在本書中的研究起點是,從分析哲學史和當前學界有關《邏輯哲學論》的研究文獻中挖掘出相關難點和爭論。同時,他在考察過程中以羅素哲學為背景。此外,他將上述研究奠基于該書所提出的“梯子結構”,而這個結構又是通過維特根斯坦對全部小節(jié)獨特的數(shù)字編號系統(tǒng)表達出來的。簡言之,該書從如下三條主線展示出了《邏輯哲學論》所蘊藏的核心論證。第一,該書聚焦于闡釋者對《邏輯哲學論》提出的“本體論”在該書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包括該書的“本體論”和該書研究方法、該書邏輯符號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而上述上面展現(xiàn)了語言和時間所具有的形式方面的本質特征;第二,該書處理的是語言符號的統(tǒng)一性(unity),這種統(tǒng)一性在“梯子結構”中的具有重要作用的具體內容。同時,該書還力圖闡明《邏輯哲學論》為何不是自掘墳墓的;(self-defeating)第三,對于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宣稱,他已經(jīng)解決了所有哲學問題的本質方面而言,該書嘗試給出合理的解釋。在恩格爾曼教授看來,維特根斯坦認為,哲學問題的表述方式本身就是基于哲學家對語言的誤解。恩格爾曼對《邏輯哲學論》的闡釋抓住了該書的核心論證,尤其是該書的“本體論”、語言符號的“同一性”在該書的“梯子結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對國內學者有關《邏輯哲學論》的主旨的理解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此外,就《邏輯哲學論》到底是不是自掘墳墓的這一問題而言,國內學者的關注程度和研究深度還不夠,因此,本書非常值得翻譯引進,供國內外國哲學、分析哲學和維特根斯坦哲學感興趣的老師和同學參閱。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