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塔大氣水分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其對多圈層影響
定 價:298 元
叢書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叢書
- 作者:徐祥德等
- 出版時間:2025/8/1
- ISBN:9787030800480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P339
- 頁碼:312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
全書分為11章,從多圈層過程相互作用的視角,深化亞洲水塔大氣水分循環(huán)機制及其對全球氣候影響的認知,提出亞洲水塔水分循環(huán)及其水汽輸送“窗口”效應對全球氣候影響的新觀點;剖析亞洲水塔區(qū)域大氣水分循環(huán)結構及其云降水系統(tǒng)多尺度特征,探索亞洲水塔豐富水資源的“供水”驅動系統(tǒng),并揭示陸地水圈水儲量變化及其與多圈層交互影響特征;深化亞洲水塔暖濕化特征對大氣圈結構異常響應認知,揭示亞洲水塔暖濕化與印太高影區(qū)海溫變化相關機理;提出亞洲水塔暖濕化對冰凍圈、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影響新認知,并預估亞洲水塔未來氣候變化特征。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負責人。
目錄
第1章 亞洲水塔大氣水分循環(huán)全球尺度影響 1
1.1 青藏高原大氣水分循環(huán)與跨半球水分循環(huán)的關聯(lián) 2
1.2 青藏高原熱驅動水汽“匯流”效應 5
1.3 青藏高原對流活動與水汽“窗口輸送”全球效應 8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亞洲水塔區(qū)域水分循環(huán)結構特征 15
2.1 青藏高原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16
2.1.1 年降水 18
2.1.2 季節(jié)降水 19
2.1.3 TRMM衛(wèi)星與地面降水融合產品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22
2.2 青藏高原區(qū)域水汽收支時空分布 25
2.2.1 區(qū)域水汽輸送氣候特征 25
2.2.2 區(qū)域水汽輸送變化主要影響因子 26
2.3 青藏高原區(qū)域水分循環(huán)結構影響特征 29
2.4 青藏高原降水時空分布的季節(jié)性差異及其水汽收支變化特征 39
2.4.1 青藏高原降水時空分布的季節(jié)性差異 39
2.4.2 區(qū)域水汽收支演變特征與降水的關系 41
2.5 青藏高原區(qū)域江河源夏季水汽源特征 43
2.5.1 江河源夏季水汽源 43
2.5.2 江河源夏季降水與水汽源變化 45
2.5.3 江河源夏季旱澇異常及其水汽源影響 47
參考文獻 52
第3章 亞洲水塔水分循環(huán)過程的云降水尺度特征 57
3.1 珠峰地區(qū)云降水結構特征新認知 58
3.1.1 珠峰地區(qū)X 波段天氣雷達觀測試驗 59
3.1.2 珠峰地區(qū)云降水結構特征雷達回波綜合分析 61
3.1.3 珠峰地區(qū)激光雷達氣溶膠觀測分析 89
3.2 青藏高原主要降水天氣系統(tǒng)與對流天氣系統(tǒng)特征 92
3.2.1 強對流天氣系統(tǒng) 92
3.2.2 強對流天氣動力結構特征 93
3.2.3 強對流云團演變發(fā)展個例分析 94
3.3 青藏高原江河源強降水系統(tǒng)結構特征 100
3.4 西藏高原強降水概況 117
3.4.1 西藏高原強對流災害天氣特征 118
3.4.2 夏季降水變化趨勢 127
參考文獻 130
第4章 亞洲水塔江河源“供水”驅動系統(tǒng) 133
4.1 亞洲水塔關鍵區(qū)三江源 134
4.2 青藏高原三江源的“供水系統(tǒng)” 136
4.3 青藏高原三江源“供水”驅動機制 140
參考文獻 144
第5章 亞洲水塔暖濕化特征與大氣圈結構異常響應 147
5.1 青藏高原暖濕化海拔依賴型變化趨勢 148
5.1.1 高原海拔依賴型變暖空間模態(tài) 148
5.1.2 高原海拔依賴型變暖物理機制 152
5.2 青藏高原暖濕化格局觀測新事實 153
5.3 青藏高原暖濕化與大氣圈環(huán)流結構異常變化 158
5.3.1 大氣圈環(huán)流結構變化 158
5.3.2 青藏高原暖濕化與大氣圈降水系統(tǒng)變化特征 162
5.4 青藏高原暖濕化與大氣熱源結構異常變化 166
5.4.1 青藏高原大氣熱源變化觀測事實 166
5.4.2 青藏高原大氣熱源與大氣環(huán)流結構異常 169
參考文獻 172
第6章 亞洲水塔暖濕化與印太高影區(qū)海溫影響 175
6.1 中國夏季降水變化趨勢特征 176
6.2 夏季青藏高原暖濕化和高影響區(qū)海溫變化相關特征 178
6.3 青藏高原暖濕化與海表水汽變化影響特征 180
6.4 青藏高原暖濕化與高影響區(qū)海溫影響貢獻分析 181
6.5 青藏高原暖濕化與海溫高影響區(qū)水汽輸送結構綜合影響圖像 182
參考文獻 185
第7章 亞洲水塔暖濕化影響與水圈陸地水儲量變化 189
7.1 青藏高原流域水儲量變化及其多圈層影響 190
7.1.1 高原流域水儲量變化 191
7.1.2 流域水儲量變化及其影響 193
7.2 青藏高原湖泊水儲量變化與影響 194
7.2.1 色林錯湖泊水儲量增加及其成因 194
7.2.2 青藏高原大中型湖泊水儲量變化及其影響 194
7.3 青藏高原冰川水儲量變化與影響 196
7.3.1 氣候變化對冰川的影響 196
7.3.2 冰川消融與總水儲量變化 197
7.4 青藏高原土壤水和地下水儲量變化及影響 198
參考文獻 198
第8章 亞洲水塔暖濕化影響與生長季植被變化 203
8.1 青藏高原生長季植被變化對暖濕化響應的區(qū)域特征 204
8.2 青藏高原生長季植被變化趨勢對降水“滯后響應”特征 205
8.3 青藏高原生長季植被變化特征與亞洲季風變異 210
參考文獻 210
第9章 亞洲水塔暖濕化影響與冰凍圈變化 213
9.1 青藏高原凍土特征時空分布與氣候變化影響 214
9.1.1 高原季節(jié)性凍土時空分布特征 216
9.1.2 高原季節(jié)性凍土變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220
9.2 青藏高原冰川變化趨勢與氣候暖濕化影響 225
9.3 青藏高原冰川退化對季風- 海洋變化協(xié)同作用的響應 230
9.4 青藏高原冰川區(qū)人工增雪氣候應對科學工程 235
參考文獻 237
第10章 亞洲水塔氣候變化未來預估 243
10.1 氣溫變化趨勢 244
10.1.1 氣溫總體變化趨勢 244
10.1.2 極端溫度變化 248
10.1.3 氣溫預估的不確定性 253
10.2 降水變化趨勢 254
10.2.1 降水總體變化趨勢 254
10.2.2 極端降水變化 256
10.2.3 降水預估的不確定性 261
10.3 冰川變化趨勢 262
10.3.1 青藏高原地區(qū)冰川研究的重要性 262
10.3.2 未來青藏高原地區(qū)冰川變化趨勢 263
參考文獻 265
第11章 亞洲水塔風云氣象衛(wèi)星多圈層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其應用 267
11.1 青藏高原衛(wèi)星遙感大氣與降水監(jiān)測應用產品 268
11.1.1 風云氣象衛(wèi)星現狀 268
11.1.2 高質量衛(wèi)星遙感降水產品研制及發(fā)布 269
11.1.3 微波溫濕度廓線反演 283
11.2 青藏高原衛(wèi)星遙感冰川監(jiān)測應用產品 286
11.2.1 喜馬拉雅山典型冰川區(qū)域數據集 287
11.2.2 青藏高原積雪監(jiān)測 293
11.3 青藏高原衛(wèi)星遙感凍土監(jiān)測應用產品 294
11.4 青藏高原衛(wèi)星遙感湖泊監(jiān)測應用產品 297
11.4.1 西藏主要湖泊面積數據集 299
11.4.2 植被指數反演產品 302
11.4.3 微波土壤濕度反演 304
11.4.4 衛(wèi)星遙感技術在構建青藏高原數據集中的應用 306
參考文獻 307
附錄 科考日志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