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巫山古城和大昌藍家寨 讀者對象:從事考古學(xué)、歷史學(xué)等相關(guān)學(xué)科的研究者和相關(guān)人員 ![]()
本書是關(guān)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的三峽庫區(qū)考古發(fā)掘資料的專題考古報告之一,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巫山古城遺址,位于重慶市巫山縣。主體涵蓋魏晉、宋元、明清時期遺存,出土大量陶瓷器標(biāo)本等,為研究三峽庫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歷史增添了豐富的考古資料。下編大昌藍家寨遺址,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大昌鎮(zhèn)藍家寨村。實際上包含藍家寨遺址和石園子墓地兩部分。其中石園子墓地是一處東周時期的重要墓地。其墓葬保存較好,隨葬品組合鮮明、數(shù)量豐富,是研究東周時期巴蜀文化的珍貴考古資料。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
目錄
上編 巫山古城遺址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與歷史沿革(5) 一、地理環(huán)境(5) 二、歷史沿革(6) 第二節(jié) 考古工作概述(12) 一、工作緣起(12) 二、工作概況(13) 第二章 北門坡遺址2000年發(fā)掘報告(17) 第一節(jié) 發(fā)掘概況(17) 第二節(jié) 城墻(18) 第三節(jié) 墓葬(19) 一、漢代墓葬(20) 二、宋元墓葬(35) 三、明清墓葬(36) 第三章 平江門遺址2003年發(fā)掘報告(40) 第一節(jié) 發(fā)掘概況(40) 第二節(jié) 地層堆積(40) 第三節(jié) 主要遺跡(41) 一、城門及城墻(43) 二、水渠(45) 三、其他(46) 第四節(jié) 出土遺物(48) 一、生活遺物(48) 二、建筑構(gòu)件(66) 第四章 糧食局(糧站)遺址2003年發(fā)掘報告(68) 第一節(jié) 發(fā)掘概況(68) 第二節(jié) 地層堆積(70) 第三節(jié) 主要遺跡(70) 一、夯土遺跡(70) 二、磚石遺跡(71) 三、其他遺跡(73) 第四節(jié) 出土遺物(84) 一、地層(文化層)(84) 二、窯址(99) 三、灰坑(101) 四、灰溝(122) 第五章 結(jié)語(123) 第一節(jié) 巫山古城的時代沿革(123) 一、巫山古城城垣的形制與時代(123) 二、平江門H2、H3及相關(guān)問題(125) 第二節(jié) 北門坡墓地的相關(guān)認識(126) 第三節(jié) 巫山古城出土陶瓷器的討論(126) 一、出土陶瓷器的窯口與時代特征(126) 二、出土陶瓷器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128) 附錄(129) 附錄一 西晉巫縣故城遺址(129) 附錄二 巫山古城遺址的勘探與發(fā)掘(132) 下編 大昌藍家寨遺址 第一章 概述(139) 第一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與歷史沿革(139) 第二節(jié) 考古工作概況(145) 第二章 藍家寨遺址1994年發(fā)掘資料(149) 第一節(jié) 文化堆積和典型層位(150) 第二節(jié) 東周時期遺存(150) 一、銅器(150) 二、陶器(151) 三、石器(166) 四、鐵器(166) 第三章 藍家寨遺址2001年發(fā)掘資料(169) 第一節(jié) 文化堆積和典型層位(169) 第二節(jié) 東周時期遺存(170) 一、遺跡(170) 二、遺物(172) 第三節(jié) 清代文化遺存(177) 第四章 藍家寨遺址2002年發(fā)掘資料(178) 第一節(jié) 文化堆積和典型層位(178) 第二節(jié) 遺跡(178) 一、第5層下開口遺跡(181) 二、第4層下開口遺跡(183) 三、第3B層下開口遺跡(189) 四、第3A層下開口遺跡(193) 五、第2層下開口遺跡(193) 六、第1層下開口遺跡(194) 第三節(jié) 遺物(194) 一、東周時期遺物(194) 二、魏晉隋唐時期遺物(202) 三、明清時期遺物(204) 第五章 石園子墓地2001年發(fā)掘資料(206) 第一節(jié) 文化堆積和典型層位(208) 第二節(jié) 東周時期遺存(209) 一、遺跡(209) 二、遺物(213) 第三節(jié) 清代文化遺存(220) 一、遺跡(220) 二、遺物(222) 第六章 結(jié)語(225) 第一節(jié) 藍家寨遺址的年代與性質(zhì)(225) 一、東周時期遺存(225) 二、魏晉隋唐時期遺存(227) 三、明清時期遺存(227) 第二節(jié) 石園子墓地的年代和性質(zhì)(228) 一、年代(228) 二、性質(zhì)(228) 三、埋葬習(xí)俗(229) 四、墓地與遺址的關(guān)系(229) 附錄(230) 附錄一 1994年藍家寨遺址調(diào)查記錄(230) 附錄二 重慶市巫山縣石園子墓地01CWSM3棺木鑒定報告(232) 后記(235) 插圖目錄 上編 巫山古城遺址 圖1-0-1 長江三峽工作隊巫山、巫溪縣調(diào)查區(qū)段示意簡圖(4) 圖1-2-1 巫山古城城墻范圍平面示意圖(鉆探圖)(14) 圖2-0-1 2000年北門坡遺址布方分區(qū)示意圖(18) 圖2-2-1 2000年北門坡遺址Ⅲ、Ⅳ區(qū)布方示意圖(19) 圖2-3-1 2000年北門坡遺址Ⅱ區(qū)墓葬位置分布圖(21) 圖2-3-2 2000年北門坡遺址Ⅴ區(qū)墓葬位置分布圖(22) 圖2-3-3 2000年北門坡遺址漢墓磚紋拓片(23) 圖2-3-4 2000年北門坡遺址漢墓磚紋拓片(24) 圖2-3-5 2000年北門坡00-T206-M3頂視、平、剖視圖(25) 圖2-3-6 2000年北門坡遺址出土陶人物俑(26) 圖2-3-7 2000年北門坡遺址出土陶動物俑、鎮(zhèn)墓獸(27) 圖2-3-8 2000年北門坡00-T206-M3、00-T210-M4、00-T506-M6出土陶器(28) 圖2-3-9 2000年北門坡00-T206-M3、00-T506-M6出土陶器(29) 圖2-3-10 2000年北門坡00-T210-M4平、剖視圖(30) 圖2-3-11 2000年北門坡00-T210-M4出土漢貨泉(00-T210-M4∶9)(31) 圖2-3-12 2000年北門坡00-T506-M6平、剖視圖(31) 圖2-3-13 2000年北門坡00-T506-M6出土銅器(32) 圖2-3-14 2000年北門坡遺址出土陶人物俑(33) 圖2-3-15 2000年北門坡00-T501-M1平、剖視圖(35) 圖2-3-16 2000年北門坡00-T501-M1出土銅簪(00-T501-M1∶7)(36) 圖2-3-17 2000年北門坡00-T501-M1出土器物(37) 圖2-3-18 2000年北門坡00-T216-M2、00-T514-M3平、剖面圖(38) 圖2-3-19 2000年北門坡00-T216-M2、00-T514-M3出土器物(39) 圖3-1-1 2003年平江門遺址發(fā)掘總平面圖(41) 圖3-2-1 2003年平江門遺址03KCW-N-T0101東壁剖面圖(42) 圖3-2-2 2003年平江門遺址03KCW-N-T0102東壁剖面圖(42) 圖3-3-1 2003年平江門03KCW-N-SQ平、剖視圖(46) 圖3-3-2 2003年平江門03KCW-N-H1、03KCW-N-H2、03KCW-N-H3平、剖面圖(47) 圖3-3-3 2003年平江門03KCW-N-G1平、剖面圖(48) 圖3-4-1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瓷碗、杯(49) 圖3-4-2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瓷盤(03KCW-N-T0102③∶1)(50) 圖3-4-3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白瓷(51) 圖3-4-4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白瓷碗、盞(53) 圖3-4-5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白瓷碟、杯(54) 圖3-4-6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白瓷碗、盞、盤(55) 圖3-4-7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白瓷盤、罐(57) 圖3-4-8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黑釉瓷碗、盞(59) 圖3-4-9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黑釉瓷盞(61) 圖3-4-10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黑釉瓷盞、瓷球(63) 圖3-4-11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陶盆(03KCW-N-T0101③∶31)(65) 圖3-4-12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骨刷(03KCW-N-T0101③∶4-4)(65) 圖3-4-13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石器(65) 圖3-4-14 2003年平江門遺址出土瓦當(dāng)(67) 圖4-1-1 2003年糧食局遺址發(fā)掘總平面圖(69) 圖4-3-1 2003年糧食局03KCW-L-HTYJ1平、剖面圖(71) 圖4-3-2 2003年糧食局03KCW-L-SC平、剖面圖(73) 圖4-3-3 2003年糧食局03KCW-L-Y1平、剖面圖(74) 圖4-3-4 2003年糧食局03KCW-L-Y2平、剖面圖(74) 圖4-3-5 2003年糧食局遺址第一類、第二類灰坑平、剖面圖(76) 圖4-3-6 2003年糧食局遺址第二類灰坑平、剖面圖(77) 圖4-3-7 2003年糧食局遺址第二類灰坑平、剖面圖(78) 圖4-3-8 2003年糧食局遺址第二類、第三類灰坑平、剖面圖(80) 圖4-3-9 2003年糧食局遺址第三類灰坑平、剖面圖(81) 圖4-3-10 2003年糧食局遺址第三類灰坑平、剖面圖(82) 圖4-3-11 2003年糧食局遺址灰溝平、剖面圖(83) 圖4-4-1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越窯、洪州窯瓷碗(85) 圖4-4-2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洪州窯、龍泉窯、湖泗窯、磁峰窯、涂山窯瓷器(87) 圖4-4-3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涂山窯、湖田窯瓷器(88) 圖4-4-4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湖田窯、川渝地區(qū)黃釉瓷器(89) 圖4-4-5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川渝地區(qū)黃釉及醬(黑)釉瓷器、窯口不明瓷器、陶器(91) 圖4-4-6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窯口不明瓷器、陶器(94) 圖4-4-7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陶器(95) 插 圖 目 錄vii 圖4-4-8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骨器、銅器(96) 圖4-4-9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銅器(97) 圖4-4-10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石器(98) 圖4-4-11 2003年糧食局遺址出土建筑構(gòu)件(99) 圖4-4-12 2003年糧食局遺址Y2出土器物(100) 圖4-4-13 2003年糧食局遺址03KCW-L-H2出土銅器(102) 圖4-4-14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越窯、龍泉窯瓷器(103) 圖4-4-15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龍泉窯、涂山窯、湖田窯瓷器(105) 圖4-4-16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龍泉窯瓷碗(107) 圖4-4-17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湖田窯、川渝地區(qū)醬(黑)釉瓷器(110) 圖4-4-18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川渝地區(qū)醬(黑)釉瓷器、陶器(113) 圖4-4-19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陶器(115) 圖4-4-20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陶擂缽(03KCW-L-H5③∶67)(116) 圖4-4-21 2003年糧食局遺址H5出土骨器及銅器、H14出土石器(117) 圖4-4-22 2003年糧食局遺址H15出土瓷器(120) 圖4-4-23 2003年糧食局遺址H18、G1出土石器(122) 下編 大昌藍家寨遺址 圖1-1-1 藍家寨遺址和石園子墓地位置示意圖(139) 圖1-1-2 藍家寨遺址和石園子墓地位置示意圖(140) 圖1-1-3 光緒《巫山縣志》載《大昌城池圖》(143) 圖1-1-4 正德《夔州府志》載《大昌縣地理圖》(144) 圖1-2-1 藍家寨遺址和石園子墓地發(fā)掘區(qū)位置示意圖(147) 圖2-0-1 藍家寨遺址1994年探方分布圖(149) 圖2-1-1 藍家寨遺址94CWLT101東壁剖面圖(150) 圖2-2-1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銅器(151) 圖2-2-2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片紋飾拓本(151) 圖2-2-3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鬲、陶罐、陶罍(152) 圖2-2-4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鬲足(154) 圖2-2-5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豆、陶甗、陶甕(155) 圖2-2-6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豆(157) 圖2-2-7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罐(159) 圖2-2-8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盂、陶罍、陶盆、陶缸(162) 圖2-2-9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陶簋、陶觚形器、陶壺、陶器蓋、陶碗、陶盤、陶甑(165) 圖2-2-10 藍家寨遺址1994年出土石器、鐵器(167) 圖3-0-1 藍家寨遺址2001年探方分布圖(169) 圖3-1-1 藍家寨遺址01CWLT14北壁剖面圖(170) 圖3-2-1 藍家寨遺址01CWLY1平、剖面圖(171) 圖3-2-2 藍家寨遺址01CWLH1平、剖面圖(171) 圖3-2-3 藍家寨遺址01CWLH2平、剖面圖(171) 圖3-2-4 藍家寨遺址01CWLH3平、剖面圖(172) 圖3-2-5 藍家寨遺址01CWLH4平、剖面圖(172) 圖3-2-6 藍家寨遺址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器(173) 圖3-2-7 藍家寨遺址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器、鐵器及清代瓷器(176) 圖4-0-1 藍家寨遺址2002年探方分布圖(插頁) 圖4-1-1 藍家寨遺址02CWLT85北壁剖面圖(179) 圖4-2-1 藍家寨遺址02CWLH54平、剖面圖(181) 圖4-2-2 藍家寨遺址02CWLH71平、剖面圖(182) 圖4-2-3 藍家寨遺址02CWLH73平、剖面圖(182) 圖4-2-4 藍家寨遺址02CWLH77平、剖面圖(182) 圖4-2-5 藍家寨遺址02CWLH78平、剖面圖(182) 圖4-2-6 藍家寨遺址02CWLF1平、剖面圖(183) 圖4-2-7 藍家寨遺址02CWLH18平、剖面圖(185) 圖4-2-8 藍家寨遺址02CWLH19平、剖面圖(185) 圖4-2-9 藍家寨遺址02CWLH49平、剖面圖(186) 圖4-2-10 藍家寨遺址02CWLH50平、剖面圖(186) 圖4-2-11 藍家寨遺址02CWLH58平、剖面圖(187) 圖4-2-12 藍家寨遺址02CWLH62平、剖面圖(187) 圖4-2-13 藍家寨遺址02CWLH64平、剖面圖(187) 圖4-2-14 藍家寨遺址02CWLH69平、剖面圖(187) 圖4-2-15 藍家寨遺址02CWLH70平、剖面圖(187) 圖4-2-16 藍家寨遺址02CWLH75平、剖面圖(188) 圖4-2-17 藍家寨遺址02CWLG4平、剖面圖(188) 圖4-2-18 藍家寨遺址02CWLH15平、剖面圖(189) 圖4-2-19 藍家寨遺址02CWLY1平、剖面圖(190) 圖4-2-20 藍家寨遺址02CWLH9平、剖面圖(191) 圖4-2-21 藍家寨遺址02CWLH12平、剖面圖(191) 圖4-2-22 藍家寨遺址02CWLH13平、剖面圖(191) 圖4-2-23 藍家寨遺址02CWLH27平、剖面圖(192) 圖4-2-24 藍家寨遺址02CWLH33平、剖面圖(192) 圖4-2-25 藍家寨遺址02CWLG3平、剖面圖(193) 圖4-2-26 藍家寨遺址02CWLH30平、剖面圖(193) 圖4-3-1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銅器(195) 圖4-3-2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陶器紋飾拓片(196) 圖4-3-3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陶器(197) 圖4-3-4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陶器(198) 圖4-3-5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石器(200) 圖4-3-6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鐵器(201) 圖4-3-7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魏晉隋唐時期遺物(203) 圖4-3-8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魏晉隋唐時期陶器(203) 圖4-3-9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明清時期瓷器(204) 圖4-3-10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明清時期銅錢(205) 圖5-0-1 石園子墓地探方和遺跡分布圖(207) 圖5-1-1 石園子墓地01CWST21北壁剖面圖(208) 圖5-2-1 石園子墓地01CWSM1平、剖面圖(210) 圖5-2-2 石園子墓地01CWSM2平、剖面圖(211) 圖5-2-3 石園子墓地01CWSM2出土陶器(211) 圖5-2-4 石園子墓地01CWSM3平、剖面圖(212) 圖5-2-5 石園子墓地01CWSM3出土遺物(213) 圖5-2-6 石園子墓地01CWSM5平、剖面圖(214) 圖5-2-7 石園子墓地01CWSM5出土陶豆(214) 圖5-2-8 石園子墓地01CWSM7平、剖面圖(215) 圖5-2-9 石園子墓地01CWSM7出土陶器(215) 圖5-2-10 石園子墓地01CWSM9平、剖面圖(216) 圖5-2-11 石園子墓地01CWSM9出土陶器(216) 圖5-2-12 石園子墓地01CWSH7平、剖面圖(217) 圖5-2-13 石園子墓地01CWSH7出土陶器(217) 圖5-3-1 石園子墓地01CWSM8平、剖面圖(221) 圖5-3-2 石園子墓地01CWSH1平、剖面圖(221) 圖5-3-3 石園子墓地01CWSH3平、剖面圖(221) 圖5-3-4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清代遺物(223) 圖5-3-5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清代銅錢拓片(224) 圖版目錄 圖版一 清光緒十九年《巫山縣志》書影 圖版二 巫山古城遺址位置及地貌 圖版三 2000年巫山古城北門坡墓地發(fā)掘現(xiàn)場 圖版四 2000年巫山古城北門坡00-T206-M3墓室和出土陶俑 圖版五 2000年巫山古城北門坡00-T210-M4墓室 圖版六 2000年巫山古城北門坡00-T501-M1墓室和壁龕 圖版七 2003年巫山古城平江門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 圖版八 2003年巫山古城平江門遺址南城墻和水渠 圖版九 2003年巫山古城平江門遺址典型灰坑 圖版一〇 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瓷器 圖版一一 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瓷、白瓷器 圖版一二 平江門遺址出土白瓷器 圖版一三 平江門遺址出土白瓷盞、瓦當(dāng) 圖版一四 平江門遺址出土化妝白瓷器 圖版一五 平江門遺址出土白瓷、青白瓷器 圖版一六 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白瓷器 圖版一七 平江門遺址出土青白瓷盤 圖版一八 平江門遺址出土器物 圖版一九 平江門遺址出土黑釉澀圈碗 圖版二〇 平江門遺址出土黑釉澀圈碗 圖版二一 平江門遺址出土醬釉、黑釉瓷器 圖版二二 平江門遺址出土玳瑁釉、黑釉瓷器 圖版二三 平江門遺址出土醬釉、玳瑁釉、兔毫釉瓷器 圖版二四 平江門遺址出土兔毫釉內(nèi)束口盞 圖版二五 平江門遺址出土黑釉瓷盞、青花瓷碗 圖版二六 平江門遺址出土青花瓷、釉陶器 圖版二七 平江門遺址出土骨器、石(玉)器 圖版二八 平江門遺址出土石器、瓦當(dāng) 圖版二九 2003年巫山古城糧食局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 圖版三〇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器 圖版三一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碗 圖版三二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青白瓷器 圖版三三 糧食局遺址出土白瓷器 圖版三四 糧食局遺址出土白瓷盞 圖版三五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白瓷器 圖版三六 糧食局遺址出土黃釉瓷器 圖版三七 糧食局遺址出土黃釉、醬釉瓷器 圖版三八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瓷、黑釉瓷、青瓷器 圖版三九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白瓷、釉陶器 圖版四〇 糧食局遺址出土釉陶器 圖版四一 糧食局遺址出土釉陶、紅陶器 圖版四二 糧食局遺址出土器物 圖版四三 糧食局遺址出土銅器 圖版四四 糧食局遺址出土銅錢 圖版四五 糧食局遺址出土石斧 圖版四六 糧食局遺址出土石器 圖版四七 糧食局遺址出土滴水、石構(gòu)件 圖版四八 糧食局遺址出土石范 圖版四九 糧食局遺址出土骨角器 圖版五〇 糧食局遺址出土角器 圖版五一 糧食局遺址出土銅器、青瓷器 圖版五二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碗 圖版五三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碗 圖版五四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碗 圖版五五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器 圖版五六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器 圖版五七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瓷、白瓷器 圖版五八 糧食局遺址出土瓷器 圖版五九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白瓷、醬釉瓷、黑釉瓷器 圖版六〇 糧食局遺址出土黑釉瓷器 圖版六一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瓷、黑釉瓷器 圖版六二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斂口碗 圖版六三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斂口碗 圖版六四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斂口碗 圖版六五 糧食局遺址出土窯變釉瓷斂口碗 圖版六六 糧食局遺址出土窯變釉瓷斂口碗 圖版六七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瓷器、釉陶器 圖版六八 糧食局遺址出土釉陶器 圖版六九 糧食局遺址出土釉陶單把鼓腹罐 圖版七〇 糧食局遺址出土釉陶單把雙耳鼓腹罐 圖版七一 糧食局遺址出土釉陶器 圖版七二 糧食局遺址出土骨角器、銅器 圖版七三 糧食局遺址出土石范 圖版七四 糧食局遺址出土石器 圖版七五 糧食局遺址出土青白瓷、醬釉瓷、黑釉瓷器 圖版七六 糧食局遺址出土醬釉瓷、黑釉瓷器 圖版七七 糧食局遺址出土黑釉瓷、釉陶器、骨料、銅錢 圖版七八 糧食局遺址出土石器、石范 圖版七九 清光緒十九年《巫山縣志》書影 圖版八〇 藍家寨遺址和石園子墓地地貌(西北—東南) 圖版八一 藍家寨遺址1994年發(fā)掘現(xiàn)場和2001年發(fā)掘現(xiàn)場全景 圖版八二 藍家寨遺址01CWLY01、01CWLH1 圖版八三 藍家寨遺址01CWLH4和石園子墓地發(fā)掘現(xiàn)場全景 圖版八四 石園子墓地01CWSM1木棺及底板殘痕(東—西) 圖版八五 石園子墓地01CWSM2(東—西) 圖版八六 石園子墓地01CWSM3 圖版八七 石園子墓地01CWSM4(東—西) 圖版八八 石園子墓地01CWSM5(西—東) 圖版八九 石園子墓地01CWSM7(西—東) 圖版九〇 石園子墓地01CWSM9、01CWSH7 圖版九一 石園子墓地01CWSM8(西—東) 圖版九二 石園子墓地出土清代瓷盅01CWLT05②∶11 圖版九三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銅刀、銅鏃 圖版九四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陶鬲、石范、石錛 圖版九五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東周時期鐵? 圖版九六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魏晉隋唐時期陶碗 圖版九七 藍家寨遺址2002年出土寬永通寶、咸豐通寶 圖版九八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銅劍、銅戈 圖版九九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鬲、陶豆 圖版一〇〇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豆 圖版一〇一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豆 圖版一〇二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豆、高領(lǐng)罐 圖版一〇三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東周時期陶盂 圖版一〇四 石園子墓地2001年出土清代瓷盅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