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研究》基于海絲文化視角下研究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文化,通過不同歷史階段的漁女服飾結構、裝飾、技藝等特征開展研究,結合其歷史背景、民俗文化、社會生產方式等,解讀海洋族群傳統(tǒng)服飾之美。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本書結合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綜合分析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文化淵源,從海外傳播路徑到海絲文化的互鑒,分析其服飾特征形成的因素。閩南非遺漁女服飾保護和傳承的必要性研究,可以推動沿海服飾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傳統(tǒng)服飾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結合以及傳統(tǒng)服飾數字傳播等策略分析,有利于傳承與弘揚海洋服飾民俗,促進中華文化海外傳承和認同,傳承海上絲綢之路精神。本書適合服飾文化相關專業(yè)師生及愛好者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部分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歷史演變
第一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的地理分布及生態(tài)環(huán)境2
第一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的地理分布2
第二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的海絲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6
第二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形制的歷史演變11
第一節(jié) 閩南非遺惠安漁女服飾特征及演變12
第二節(jié) 閩南非遺蟳埔漁女服飾特征及演變37
第三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傳統(tǒng)婚俗及禮儀服飾47
第二部分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的海洋文化特質與工藝
第三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裝飾藝術海洋文化特質58
第一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海洋性服飾功能58
第二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海洋性裝飾材料61
第三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海洋性裝飾紋樣63
第四節(jié)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海洋性色彩搭配66
第四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制作工藝70
第一節(jié) 崇武半島漁女節(jié)約衫制作工藝71
第二節(jié) 小岞半島漁女傳統(tǒng)線緄制作工藝74
第三節(jié) 惠安漁女服飾編織工藝79
第四節(jié) 蟳埔漁女服飾薯莨染染色工藝83
第五節(jié) 惠安漁女銀腰鏈的鍛制工藝87
第三部分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海絲文化融合
第五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在海絲文化中傳播路徑92
第一節(jié) 移民與貿易:海外傳播的歷史契機93
第二節(jié) 跨國婚姻:服飾習俗海外傳播98
第六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的跨文化融合101
第一節(jié) 閩南傳統(tǒng)服飾跨文化融合的成因102
第二節(jié) 惠安漁女銀腰鏈的跨文化融合105
第三節(jié) 小岞半島漁女外幣發(fā)簪的跨文化融合111
第四節(jié) 閩南漁女番巾的跨文化融合116
第五節(jié) 閩南珠繡工藝的跨文化融合118
第六節(jié) 東南亞娘惹服飾的跨文化融合127
第四部分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保護與傳承
第七章 閩南非遺漁女服飾生態(tài)修復和保護140
第一節(jié) 民俗信仰活動促進閩南非遺漁女服飾傳承140
第二節(jié) 國際化傳播推動閩南非遺漁女服飾傳承150
第八章 文旅融合推動非遺漁女服飾傳承與創(chuàng)新157
第一節(jié) 文旅融合促進非遺漁女服飾傳承的優(yōu)勢157
第二節(jié) 文旅融合背景下漁女服飾的創(chuàng)新路徑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