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確實被賦予了這樣的能力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我們自己。 威拉德·范·奧曼·奎因(19082000)以對蘇格蘭詩人彭斯的兩行著名詩句的改寫,開啟了他對自己生命中的時光的講述。從20世紀初他在俄亥俄的阿克倫出生開始,奎因帶我們穿越了超過3/4世紀的時間和100多個國家,其中包括他對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密切觀察。他以一種既飽含深情又樸實無華的筆調(diào),對他那漫長的、五光十色的、富有成就的一生,做了栩栩如生的敘述,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酷愛探索未知事物的人,一個善于從生活和探索中找到樂趣的人。這本書主要是面向非哲學專業(yè)的讀者的,但奎因仍然用了1/5的篇幅來談他的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輕松略過)。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親密地一窺他那些既具開創(chuàng)性又有爭議的哲學、邏輯和語言理論是如何形成和發(fā)展的,并且可以聽到他對同時代著名哲學家的溫暖而幽默的評論。另外,他在書中也會發(fā)表一些關于人生的哲學感悟,但用的是一種平易近人而又略帶詼諧的風格。總的來說,《我生命中的時光》不只是一部學術自傳,更是一個哲學家對世界和人生的深刻領悟:開放的心胸、嚴謹?shù)乃季S和對未知事物的永恒熱情。
W.V.奎因(1908--2000),著名分析哲學家,出生于俄亥俄州的阿克倫,早年在奧柏林學院求學,攻讀數(shù)學和哲學,獲學士學位;后入哈佛大學哲學系,認真研讀羅素和懷特海合著
的《數(shù)學原理》一書。他畢業(yè)后短暫游學歐洲,結識了卡爾納普并終身受其影響,此后在哈佛大學擔任數(shù)理邏輯和哲學方面的教學工作。奎因哲學的要旨在于徹底貫徹經(jīng)驗主義的認識論綱領,強調(diào)一切知識的最終證據(jù)都在于我們當下的觀察和實驗,不承認先驗知識(即無需得到觀察和實驗結果支持的知識)的合法性。他重視邏輯分析對于哲學的重要性,指出邏輯分析對于澄清哲學問題并將它們引向更精確、更深入的研究是絕對必要的?蚺d趣愛好廣泛,一生酷愛旅游,他到過美國的所有的州,并訪問過世界上百余個國家和地區(qū)。
翟玉章,1965年生。1992年在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求學時起,就一直從事奎因哲學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并曾與奎因有過多次通信交流(19931996,奎因信札中包含二人通信)。1995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奎因的科學觀》,畢業(yè)后曾在世界知識出版社和駐外使館工作,期間未能忘懷奎因哲學,仍堅持看書、寫作和翻譯。2006年起任教于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從事分析哲學(特別是弗雷格、羅素和和奎因的哲學)的教學和研究,先后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等雜志上發(fā)表多篇研究論文,并出版《奎因?qū)W述》、《羅素》、《現(xiàn)代邏輯基本概念和技術》等著作。除了本書外,還翻譯出版了奎因和其學生厄利安合著的《信念網(wǎng)》一書。
段玲玲,生于1986 年,師從翟玉章,獲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河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潘丹丹,生于1982年,師從翟玉章,獲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南京曉莊學院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