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对谄诖小肥俏髅赡·薇依的一部文集。書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六篇書簡,內容基本是向友人闡發(fā)她的一些哲學思考,大多是她1942年暫居馬賽期間所寫;一部分是五篇論文,主題涉及愛、友情和文明等,寫作時間與六篇書簡是同一時期。在西方思想史上,西蒙娜·薇依占有獨特的地位。她思想廣博、著述亦豐。但法文原著版本頗為散亂,《在期待之中》是一個比較好的法文選本,從中可大致窺見其思想特點。
即使我們除了此世的生活別無他有,即使臨終之時我們依然如舊,而神明的無限仁愛卻已全部悄然降臨人間。
這是薇依的書信及論文集。這里有她的精神自傳。她的思想把我們帶到存在的巔峰,在那里,一眼可以盡覽無數(shù)層層相疊的遠景。
《在期待之中》
法文版出版前言
1909年2月3日,西蒙娜薇依出生在巴黎斯特拉斯堡街的一所住宅里,如今這幢房子已經拆除,它位于現(xiàn)在的梅茲街上。
她的哥哥安德烈比她年長3歲,在他的幫助下,西蒙娜自幼就獲得了文學和科學方面的知識,6歲時,她就能背誦不少拉辛的詩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讓她的學業(yè)時斷時續(xù),盡管如此,1924年6月,她15歲時終于通過了文科中學畢業(yè)會考,成績是良?荚囄瘑T會主席是一位中世紀前期文學專家,他在考試時給了西蒙娜19分,滿分為20分。
她在維克多杜呂依中學學哲學,師從于勒塞納,以后,為進高等師范學校作準備,她在亨利第四中學學習兩年,師從阿蘭。阿蘭發(fā)現(xiàn)她有哲學天才,說在她身上具有罕見的精神力量。他十分善意地關注著她,但指出她應當避免作過于狹窄的用晦澀的語言表達的思考,并說她曾經想放棄那種抽象的、深奧莫測的繁瑣探求這對她來說是一種游戲而進行直接的分析。
她于1928年考入巴黎高師,1931年取得大學和中學哲學教師學銜,隨即被任命為勒浦依市女子中學教師。1931年冬至1932年春,她在那里明確表態(tài)反對政府的壓制政策,向市政府公開表示對該市失業(yè)者的同情并以實際行動援助他們。
她對《無產階級革命》雜志社深懷友情,1932年開始同該雜志合作。這本雜志使她得以恰如其分地表述人間疾苦,表達她對勞動者處境的基本看法和感情。
1932年10月她被調到奧塞爾,1933年又調到羅昂。這時,她決定告假一年,以便全心全意地體驗工人生活,夏天在汝拉山區(qū)她在干農活時就想做這種嘗試。
她在雷諾廠找到一份工作,在廠附近租了一間房。盡管她患有頭痛病,身體又虛弱,但她絕不允許自己的生活條件與車間工人有任何不同。
1935年,假期已告結束,她又重操舊業(yè),在布爾日的女子中學任教,直到1936年夏離開那里。同年8月初,她前往巴塞羅那。她要親自對赤色分子與佛朗哥分子之間的斗爭作出判斷。在數(shù)周的時間里,她在加泰羅尼亞前線同共和派軍隊一起飽受磨難,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真正的戰(zhàn)爭災難。后來,她返回法國。
由于疾病,她再次告假。直至1937年,她才去圣康坦女子中學赴任。1938年1月,由于健康狀況不佳,又不得不中斷教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1940年6月13日,她決定離開巴黎,同年10月在馬賽暫居。
1941年6月,經女友介紹,她認識了RP佩蘭,當時佩蘭正在馬賽多明我會的修道院,兩年后,佩蘭被蓋世太保逮捕。佩蘭又介紹她同G.梯蓬相識,她住在梯蓬家里,在阿爾代什逗留了一段時間。這期間,她經不住農家田間生活的吸引,干起了體力勞動,她幫助收莊稼或收獲葡萄,與此同時,她并未放棄希臘哲學或印度哲學的研究,擴展梵文知識,并進一步確定了神秘主義和上帝概念的研究方向,這些研究促使她寫下有關天主經和愛上帝的論文,讀者在本書中可讀到這些文章。
她在冬天返回馬賽,繼續(xù)同佩蘭討論、研究,在佩蘭的要求下,她在馬賽多明我會修道院地下小教堂的聚會上闡述自己對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看法。
1942年3月,佩蘭被任命為蒙佩利耶修道院院長,他從未中斷同薇依的聯(lián)系。他們之間的會面、通信和交流只是在薇依離法時才中斷。
1942年5月15日前后,薇依在旅途中寫信給佩蘭,她稱這封長信是她的精神自傳。輪船于5月17日啟程。她在卡薩布蘭卡逗留了三周,經法國去美國的旅客都滯留在臨時營地里,薇依在那里修改文章并定稿。她把這些文章作為精神遺產寄給佩蘭。5月26日她又寫了最后一封告別信,對15日的信的內容進行補充和闡發(fā)。
1942年6月底,她抵達紐約。法國臨時政府委任她一項任務,她于是在11月10日動身去英國。
她在倫敦負責研究條令;她起草計劃,撰寫了一篇有關國家與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備忘錄。她執(zhí)意經受仍生活在法國本土的人們所經受的磨難,以至于拒絕醫(yī)生因她過度疲勞而特別規(guī)定的食品供應,她嚴格地按照國內敵占區(qū)的同胞們的食物配給量領取食品。
她的健康狀況嚴重惡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進了倫敦彌德賽克醫(yī)院,8月中,又轉到康特郡的阿斯福特療養(yǎng)院。
人們在她的筆記本中發(fā)現(xiàn)的最后幾個字是:教學的最重要方面=對教會的認識(從科學意義上說)。
薇依的整個一生都包含在這幾個字里。
1943年8月24日,即住進阿斯福特療養(yǎng)院不久,她就與世長辭了。
這里所發(fā)表的信件和文章,在她可以同佩蘭保持聯(lián)系的條件下,都是寄給他或交給他的。
《正確運用學校學習,旨在熱愛上帝的一些思考》一文可能寫于1942年4月,薇依把它寄給佩蘭,他當時在蒙佩利耶任多明我會修道院院長,該文目的是幫助那些同佩蘭有往來的大學生們。
《愛上帝與不幸》寫于1942年春天,是在她離法前幾天交給佩蘭的。
《內心愛上帝的幾種形式》是薇依在登船時交給佩蘭的。因此,佩蘭只是在她動身之后才得知其內容,當時的處境使他不可能作答,不可能向她解釋文中遠離天主教教義的那些分歧。
《主禱文》寫于阿爾代什,也可能是寫于她在梯蓬家暫住之后的日子里,正如她在書簡四中所說,該文印證了她在那年夏天發(fā)現(xiàn)《主禱文》。
最后,《挪亞的三個兒子和地中海文明》一文,除了在歷史方面作一切必要闡述之外,還提出了綜合性的觀點,乃至諸說混合論觀點,并提及預示著基督教產生或與基督教相近的古代宗教,該文同薇依在離開馬賽時所從事的一項重要研究是一致的。
出版者為這本集子取名為《期待上帝》,本意欲表達一種對薇依來說頗為熟悉的思想,即她經常用希臘文? ?ο??所說的:在期待之中。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活動家。薇依一生寫了一本又一本的筆記,內容涉及哲學、宗教、歷史、政治……西蒙娜擁有特立獨行,自甘苦行、永遠站在窮苦人民一邊的圣女人格和感人生平,她的思想充滿智慧。
目錄:
出版前言
書 簡
書簡一:面對洗禮的遲疑
書簡二:面對洗禮的遲疑
書簡三:關于她動身遠行
告別的信
書簡四:精神自傳
書簡五:她的天賦稟性
書簡六:最后的想法
論 文
一、關于正確運用學校學習,旨在熱愛上帝的一些思考
二、愛上帝與不幸
三、內心愛上帝的幾種形式
愛他人
愛世界的秩序
愛宗教禮儀活動
友 情
內在的愛和外露的愛
四、關于主禱文
五、挪亞的三個兒子和地中海文明史
附篇:致一位修士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