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染織服飾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染織藝術史、絲綢之路紡織考古;著有《絲綢之路織染繡服飾研究·新疆段卷》《敦煌講座書系:敦煌絲綢》等,擔任國家出版基金叢書《敦煌絲綢藝術全集》(10卷本)助理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參編《從田園到城市:四百年西方時裝》《錦繡世界:國際絲綢藝術精品集》等書。
蘇淼,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副院長,浙江理工大學嵊州創(chuàng)新研究院院長,杭州市中華文化促進會絲綢文化研究傳承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理工大學國際絲綢與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圍繞絲綢技藝研究與傳承創(chuàng)新、紡織品設計與數(shù)字化等領域展開研究,包括絲綢文物的實物研究、文物色彩的采集與科學分析到紡織品的數(shù)字化模擬與展示等研究對絲綢文物的復原保護、絲綢文化與技藝的傳播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點課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子課題、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辦等項目;近年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5部,圖錄4部。
第一部分絲綢之路與服飾藝術
002 大衫、霞帔源流考
蘇文灝
018 鳳凰東南飛:海上絲路之東南亞蠟染(Batik)鳳凰圖案特征研究
袁燕、徐駿、郭紫怡
036 馬王堆漢墓安樂如意長壽無極文字綺文化價值探討
鄒婧、喻燕姣、劉琦、彭詩琦、趙江南
第二部分絲綢之路與圖像紋飾
047 唐代堂式造像塔獸面龕楣設計模式與文明互鑒
楊子墨
063 《南詔圖傳》所見朱鬃白馬考述兼論殘?zhí)莆宕姆鼰岢?br />劉鴻磊
077 絲路獅虎:魏晉隋唐時期瓦當獸面紋飾考
任政
第三部分絲綢之路與工藝文化
093 伊爾汗國的龍紋研究
楊靜
108 基于萬壽寺西洋門的絲綢之路裝飾藝術與技藝傳播研究
張石夕
122 中日傳統(tǒng)麻紡織工藝及文化傳承比較
廖江波
第四部分絲綢之路與文化互鑒
137 冠位十二階、大化改新與隋唐時期中日服飾文化交流再考
徐薔
150 魏晉隋唐時期中日魚形飾物比較研究
王澤宇、李金娟
169 頭上花園四季美:福建蟳埔女戴花習俗淵源考
趙洪娟
第五部分摘要匯編
188 明代服飾文化在朝鮮的播遷以《明實錄》朝鮮賜服為例
蔣玉秋
188 南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黃金飾品的分段加工
以南海I號里的黃金戒指為考察中心
陳譜元
189 對飲紋錦的圖像源流
顏雙爽
189 炫技與妥協(xié):臨沂吳白莊漢墓羽人壁柱中的西方與本土因素研究
胡文峻
190 簡化與世俗化北魏至北齊垂領式佛衣僧服之變
陸一
190 以唐代仙人跨鶴紋綾袍為例探索綾的興衰歷程
劉嘉敏
191 吐魯番出土《孝經(jīng)》及其書法研究以阿斯塔那169號墓《孝經(jīng)》為例
靳小雅
191 天馬西來隋唐天馬織錦形象研究
姜朝煒
192 西風東漸下的紅幫服飾文化研究
劉云華
192 美美與共:絲路文明在固原北魏漆棺畫中的藝術實踐
于光建、史牧遙
193 地方:書寫材料與審美特征的塑造以敦煌硬筆書法為例
武思亞
193陜西省藥王山碑林博物館藏西墻村出土造像碑的思想內涵
付恩浩
194 從1819世紀中國與印度外銷織繡中的生命樹紋樣看中印絲綢之路文明互鑒
陳昭陽、張雅、邱美珊、朱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