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個游手好閑但思維縝密的哲學家。整個夏天,螞蟻在為儲備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懇懇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閑地游戲。寒冷的冬天來臨,螞蟻儲備了足夠的食物,而蚱蜢即將死去。故事從這里開始,蚱蜢在他的追隨者面前,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辯護,然后死去。追隨者發(fā)現,死去的蚱蜢留給他們的,是一個關于玩、游戲和生活的謎題。
作者運用柏拉圖式的對話方式,通過蚱蜢和追隨者之間的對話,為游戲提出了一個精準而大膽的定義,并通過一個個精妙絕倫的例子闡釋了這一論點。本書不同于大部分哲學作品的嚴肅、艱澀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學的洞見、寓言的智慧、文學的趣味與令人絕倒的想象力,讓人讀來暢快淋漓,驚嘆不已。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藍江、南加州大學傳播與新聞學院教授威廉約翰摩根作序推薦!多倫多大學名譽校長、加拿大皇家協(xié)會成員托馬斯霍爾卡深入導讀!劍橋大學哲學教授西蒙布萊克本,耶魯大學哲學教授謝利卡根鼎力推薦!
★小眾哲學書!游戲哲學領域經典之作,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著作之一,幽默與荒誕并存,充滿了游戲、生命與烏托邦的思想碰撞和詼諧有趣的哲學妙想。
★維特根斯坦說:游戲無從定義,游戲之間沒有共同的線索。本書作者伯納德舒茲卻為游戲提出了一個精準而大膽的定義:玩游戲,就是自愿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作者運用柏拉圖式的對話方式,從一個伊索寓言故事展開,進一步提出游戲是未來的線索,或許是我們唯一的救贖。每一個活著的生命都是大蚱蜢。
推薦序一 在游戲里放牧星辰:重訪舒茲的《蚱蜢》與我們的數字狂歡
我們今天的時代是電子游戲的時代。像素的溪流在屏幕深處匯聚成海,《塞爾達傳說》的綠衣勇者攀上巖壁,像一顆不肯墜落的露珠;《星際爭霸》的蟲群在數據深淵里涌動,它們的復眼折射出千萬個太陽;而 《我的世界》 的方塊在虛空中生長,孩子們用光建造比積木更脆弱的永恒。我們的手指在玻璃上起舞,卻觸碰到電子草原的風這些各種機器代碼和算法編織的牧場上,我們既是放牧者,也是被放牧的羊群。當 《黑暗之魂》 的余火照亮玩家疲憊的面龐,當 《動物森友會》 的島嶼成為另一種故鄉(xiāng),我們忽然想起伯納德 舒茲筆下那只固執(zhí)的蚱蜢。它拒絕為冬天儲存糧食,只在陽光里彈跳,把生命跳成一支過時的圓舞曲。在游戲邏輯統(tǒng)治一切的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回到 《蚱蜢》 的寓言深處當工作與娛樂的邊界如雪融化,當虛擬世界長出比現實更堅韌的根系,舒茲的提問像一枚卡在齒輪間的金色硬幣:我們究竟是在游戲,還是被游戲?
伯納德·舒茲 (Bernard Suits) 是20世紀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游戲哲學家之一。他生于美國,后長期執(zhí)教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專攻科學哲學與游戲理論。盡管他的學術生涯低調,但1978 年 出 版 的 《蚱 蜢 : 游 戲 、 生 命 與 烏 托 邦》(TheGrasshopper:Games,Life and Utopia) 卻成為游戲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該書以寓言形式展開,借由一只拒絕勞作、執(zhí)著游戲的蚱蜢之口,探討了游戲的本質舒茲將游戲定義為自愿克服非必要障礙,這一簡潔而深刻的定義至今仍被廣泛引用。
什么是游戲?什么是玩游戲?我們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固定的游戲程式來完成重復的游戲過程,還是需要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發(fā)掘出我們作為主體的無限潛能,對于法國思想家德勒茲和加塔利來說,當代社會猶如一個巨大的裝置,一個主體化的窒息性身體,通過禁止在主體之間進行任何區(qū)別,它就使得一種解放愈發(fā)不可能實現①。也就是說,現代資本主義的裝置,在數字化消費時代,它已經將自己妝扮成商業(yè)化的電子游戲,這種裝置將主體強制性納入其中,讓主體與游戲裝置的節(jié)奏進行共振,讓主體接受游戲規(guī)則的規(guī)訓與改造。于是,主體不再是主體,而是如同工業(yè)時代的流水線上的工人身體一樣,被物化為裝置的一個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尤其是商業(yè)化的游戲,他們需要的就是這種被物化的主體,一種不斷地在其中充值,完成游戲裝置機械化運作的主體,為了讓游戲裝置不斷地運行,主體不得不購買皮膚、裝備、能力點數等等,他們按照一種游戲世界的消費規(guī)則塑造著主體的形態(tài),這種不斷充值氪金一族 (特指花費大量金錢充值的玩家),或者不斷挑燈夜戰(zhàn)的肝帝一族 (特指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游戲中,日復一日地進行重復的任務、刷副本、練級等活動的玩家),都不斷地透支著自己的身體,獻祭著自己的金錢和精力,他們的貨幣和身體共同筑造了商業(yè)游戲的繁榮的虛幻景象,而將真正的具有生命體驗感的游戲內容掩藏在無盡的網絡黃沙之下。
……
作者簡介:
伯納德舒茲:世界知名哲學家,一生致力于游戲研究,影響頗廣,曾任教于美國伊利諾大學、普渡大學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曾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客座教授,以及國際運動哲學學會主席。《蚱蜢:游戲、生命與烏托邦》是舒茲最知名的作品,更是體育哲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譯者簡介:
胡天玫:臺灣師范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
周育萍:臺灣師范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北市立西松高中體育教師。
推薦序一 在游戲里放牧星辰:重訪舒茲的《蚱蜢》與我們的數字狂歡 001
推薦序二 《蚱蜢:游戲、生命與烏托邦》,哲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009
推薦序三 游戲:存在與歷史交織中的自由活動014
導讀 023
前言 045
演員表 048
1 大蚱蜢之死 001
2 追隨者 011
3 定義的建構 019
4 玩笑者、欺詐者和破壞者 049
5 走遠路回家 057
6 伊萬與阿卜杜勒 067
7 游戲與悖論 085
8 登山 097
9 反塞球 103
10 波菲爾尤·史尼克的不凡生涯 115
11 巴舍勒密·追哥的病歷 135
12 開放式游戲 149
13 業(yè)余、職業(yè)與《人間游戲》 163
14 復活記 181
15 謎底揭曉 195
附錄一 山丘上的傻瓜 214
附錄二 草原上的維特根斯坦 234
附錄三 論玩 243
后記一 在游戲的界域上,窺見西方哲學的心靈 266
后記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273
譯者后記一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逐的運動夢277
譯者后記二 走向《蚱蜢:游戲、生命與烏托邦》的理解之途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