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最佳編輯獎得主尼爾·克拉克精選,雨果獎獲獎雜志《克拉克世界》佳作合集!
一本書覽盡中外科幻之新銳,科幻文學愛好者不可錯過重磅文集。
女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為了她自己。
《昔日之狼》
痛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冷酷的計算》
記憶復制是有數量限制的,你要么灌回核心記憶,得到一個殘缺的原版復制品;要么選擇輸入原始記憶數據,重新長出一個未知的人。
《鳥》
他們有三次死去三次,或者說三個葬禮……第一次是被放棄的身體部分,第二次是他們剩下的身體,第三次是左前機械肢或別的……
《葬禮》
主編寄語
張冉
(注:本篇寄語完成于2023年下半年)
COVID的沉重煙霾背后,亮起一線ChatGPT的銀光。這個世界正以超出我們理解能力的方式不斷變化,每天清晨推送的第一條新聞都令人心神不寧。
船帆座x號超新星照耀下,波斯灣的蘇美爾人用蘆葦棒在濕泥板上刻畫出恩美卡爾王的故事,五千年后,瑪麗·雪萊在日內瓦的某個壁爐前創(chuàng)造弗蘭肯斯坦的瞬間。亞里士多德、孔子、莎士比亞、牛頓、康德,人類花費五十萬年時間學會直立行走,使用火工具和語言,再用去五千年時間錘煉文字,使其從記載神靈名字的簡單符號,進化為思考與幻想的智慧結晶。
如今看來,人類文學發(fā)展的步伐緩慢得幾近于原地踏步2018年6月,科幻文學誕生的第200年,劉慈欣《三體》獲得雨果獎的第三年,也是〇penAI公司成立的第三年,OpenAI發(fā)布擁有1.2億模型參數的人工智能GPT-1。
2020年5月,具有小樣本學習能力、擁有1750億模型參數的GPT-3發(fā)布。
2022年11月,OpenA1發(fā)布基于GPT-3.5,具有指令微調和人類反饋強化學習技術的人工智能衍生產品ChatGPT。
2023年2月,《克拉克世界》雜志主編尼爾·克拉克宣布因為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科幻小說投稿令編輯工作陷入混亂,暫停雜志一切征稿。
2023年3月,增強了文字、學術和專業(yè)能力的GPT-4發(fā)布:五年時間,人工智能從史前時代直達當代,跨越人類五千年文學發(fā)展史的變革、顛覆與苦難。AI作品達到專業(yè)作家水平,這是對文字篤信者精神世界的撕裂;長久以來我們相信文字是思想者以血肉之軀比肩神明的超然道路,是無知荒原中點燃靈性之光的酥油與火花。當蒸汽火車飛馳而過,飛行器向無人之境進發(fā),鏈式反應燃起太陽與星辰的火焰,我們?yōu)橹械叫老,因為人類的身體太脆弱,無法高速奔跑、噴吐火焰,更無法飛翔,但唯有思想永遠是他者的禁地,是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在新世界到來時保有的寶貴自尊。人造之物該不該擁有思想?《弗蘭肯斯坦》告訴我們那將是一出悲劇。
但那個時刻已經到來。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了小說,創(chuàng)造了故事,創(chuàng)造了思想。
那我們的靈魂、自我與自由意志,是否也將由人工智能分享?多年前學者曾樂觀預測,作為創(chuàng)意工作者的作家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職業(yè)之一,正如1997年5月12日IBM公司超級計算機更深的藍戰(zhàn)勝人類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時,人們曾預測圍棋是唯一無法被計算機破解的棋類運動。整整20年后的2017年5月,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AlphaGo以3:0擊敗人類圍棋大師柯潔,將最后的遮羞布狠狠扯下。同樣的情節(jié)也將發(fā)生在幾乎每一個職業(yè)領域,我們終將意識到不僅是肉體,我們引以為豪的腦力、意志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只是效率低下的電化學信號傳導而已,與人造之物相比,人類如此孱弱,孱弱得如同剛剛破殼而出對世界一無所知的雛雞。
沒錯,在《克拉克世界·第二輯》的編輯工作中,我一直思考在人工智能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科幻作家的存在意義究竟是什么?些作家正使用AI輔助自己的創(chuàng)作,另一些則拒絕人工智能的加持,但正如1945年7月16日美國新墨西哥州特立尼提沙漠核試驗宣告人類進入核子時代,從這個時刻起,一種新的同位素銫-137出現在地球的大氣和土壤中;無論你接受與否,時代的印記都會通過世界流轉,給每個人帶來深刻影響--我們正身處人工智能的時代,你的每一次搜索、瀏覽、對話和通信都由人工智能控制優(yōu)化,誰都無法逃離AI的輻射范圍。
本期《克拉克世界》所選擇的稿件,或許是我們針對人工智能世界的某種辯解:在這些由人類作家撰寫的小說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新奇的世界觀和想象力,更是對人性、對家庭、對民族、對文化、對自身和宇宙的觀察。自我體驗無法由他人替代,期待作家對世界的體驗化為讀者對作品的體驗,讓這根科幻體驗的鏈條溝通彼此,保留讀者對未知世界的小小好奇。
比如《冷酷的計算》中,作者針對湯姆·戈德溫《冷酷的方程式》致敬和互文,以及基于冷酷計算得出的溫暖結局;
比如《昔日之狼》中,恪守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草原牧民與發(fā)達世界的闖入者--一只機械生物的對話。
比如《睡城的孤獨傀儡師》中,在人類因地球環(huán)境毀滅而長眠于地下城市的世界里,為全體人類構筑美麗幻夢的劇本創(chuàng)造者比如《伽馬》中,壽命近乎無限的量子生命在造訪低級恒星文明的遺跡后,為這些孩子創(chuàng)造出嶄新恒星紀元而做出的犧牲。
值得慶幸的是,科幻作家們還在創(chuàng)作豐富多彩的作品,《克拉克世界》在掌握鑒別AI作品的能力(或者放棄掙扎)后也將繼續(xù)征稿,2023年,新冠疫情告一段落,世界科幻大會在中國成都召開。放下手機,打開書本,你會發(fā)現世界還是熟悉的模樣,這不正是書籍最大的魅力嗎?讓我們在光怪陸離的世界里,找到屬于閱讀者的片刻安寧。
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找回科幻閱讀的樂趣。
也讓我們永遠以身為人類為榮。
張 冉
山西太原人,知名科幻作家,代表作《大饑之年》曾榮獲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中篇小說獎金獎,曾出版科幻短篇小說集《起風之城》。
微像文化
專注于優(yōu)質科幻IP開發(fā)與運營的內容機構。作為中國科幻產業(yè)的重要推動者,公司迄今已匯聚232部精品科幻作品版權覆蓋華語科幻名家的核心作品,構建了國內極具影響力的科幻版權庫,持續(xù)為科幻創(chuàng)作者提供價值成長平臺。
微像以全產業(yè)鏈開發(fā)為核心戰(zhàn)略,持續(xù)推動科幻文學向影視動漫、游戲等多元形態(tài)轉化,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幻IP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