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以婚姻家庭與家庭教育為經緯,鋪開了一片真實案例的叢林。從多年經手的案件中,作者精心采擷那些觸動心弦的案件故事,以細膩筆觸娓娓道來辦案歷程,讓讀者仿佛親臨其境。透過這些鮮活的案例,讀者不僅能真切感受到青少年的成長困境,更能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思考:何為家庭的本質?何為家庭教育的真諦?全書分為5個板塊:時間與空間、失衡與平衡、分裂與融合、舊物與新思、失去與回歸;诖,讓我們以他人的案件為參照,走進他人的人生,用參與者的視角,去體驗、觀察、思考,去尋求對我們有益的啟發(fā),重悟家庭教育應有的內涵,回歸和重塑青少年家庭教育應有的樣態(tài)。
本書匠心獨運,以真實案例串聯教育話題,在冷靜觀察與深刻沉思中,既呈現對社會現象的獨到見解,又為家庭教育困境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思路。作者突破傳統(tǒng)法律讀物的框架,在理性剖析之外更傾注人文關懷,讓法治案件既保有思想的銳度,但更借助人生故事,誘發(fā)體驗和思索,深藏情感的溫暖。最終,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溫暖的愿景引領家庭教育回歸其愛與成長的本質。
時間,有著洪荒之力,會讓一切教育問題無所遁形?臻g,是自由,是獨立,是擺脫控制,是松弛發(fā)展,是青少年的成長之境。我們所辦理的大量成年人案件,特別是婚姻家事案件,其實影響的并非只是作為委托人的成年人的人生,更是那些被監(jiān)護的青少年的人生。無奈在眾多案件的處置過程中,作為未成年的青少年是被動的,他們尚不能獨立發(fā)聲,往往只能附著于監(jiān)護人的意思表達,受制于監(jiān)護人的決策?墒,成年前的人生,或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人生階段。往往人生幸與不幸的底色,都在青少年時期已成形。遺憾的是在這個最重要的階段,他們作為未成年人,很難左右自己的人生。隨著辦案經驗的積累,我越來越感到,我們成年人在處理自身事務時,必須讓自己擁有第三只眼睛。要經常跳到局外,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關懷和關注。當然,辦案時,我有這種感受和思維也和我的個人經歷有關。我身上兼具教育人和法律人的雙重特征。我曾是一名科班出身的教育工作者,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專業(yè)背景,曾當過十幾年的大學教師。在我擔任大學教師期間,我的課一直被同學們喜歡,我知道他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和課程。我也取得了日本神戶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曾是國內外優(yōu)秀教育的體驗者。我了解有意義的教與學是一組什么樣的關系。一路走來,我深知孩子們求學路上的歡樂與艱難,能跟他們同頻共振。這一切都使得我有了一個綜合的視角既作為律師又作為家長,還作為校方法律顧問,更作為孩子們喜歡的老師,在這樣一個綜合的身份當中,不斷切換,不斷去感受孩子們真正需要什么?我們要為他們解決什么?怎樣才能真正有助于他們成長?這使得我在很多案件中,有了越來越多關于教育和家庭問題的多維觀察和思考。
李輝,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上海豐兆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CCTV-12《法律講堂》節(jié)目主講人,上海市律師協會婚姻家庭業(yè)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法學會教育法學會律師理事。上海市幾十所家校法律顧問,上海松江李輝法治教育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首屆上海市文明家庭。
第一章時間與空間? 做父母不需要考試嗎? / 52 再婚吧!媽媽,給我一個新爸爸 / 153? 女兒的虛榮,爸爸的枷鎖 / 224? 青春期、手機與咖啡 / 3第二章 失衡與平衡迷失在留守的孤島 / 476? 被父母折翼的少年 / 577? 不自律的乖女兒和女魔頭 / 69第三章 分裂與融合、子為何起訴父親要改姓名 / 9310? 抑郁癥:家是港灣,愛是退路 / 10311? 夫妻和孩子,誰才是家的核心 / 11第四章 舊物與新思全職媽媽和孩子的教育生態(tài)圈 / 13714? 賭徒母親的涅槃公主 / 14615? 巨嬰離婚,要向父母溯源 / 157第五章 失去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