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12章加附章,總字數22.68萬,分為三篇。上篇4章探討人工智能與人文學術范式變革,如《ChatGPT的挑戰(zhàn)與啟示》對人文主義的挑戰(zhàn),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轉型,新人文教育范式,以及人工智能與元字宙結合的智元界。中篇4章討論新子學范式下的新古典學建構,包括新子學作為新古典學實踐,觀念史與數字人文結合的知識譜系,新古典學知識建構,,以及新子學在當下文化語境中的學術路徑。下篇4章則在新古典學理論基礎上,通過案例探索來實,踐新古典學理論,如對孔老關系的典故學還原、對《老子》中的鬼神觀念的譜系化解釋,對《列子》神仙觀念的學術史解讀,以及對《莊子》從人到神的觀念變革等。此外,附章還收錄作者多篇學術隨筆,用以傳播新古典學理論和傳統(tǒng)文化。總之,本書較為系統(tǒng)地探討了人工智能與人文學術的融合,試圖構建古典學研究的新范式,具有相當的文化熱度、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
曾建華(1983-),男,湖南邵陽人。2017年6月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獲古典文獻學博士學位,F為揚州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副教授,頌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江蘇省古代文學學會會員。近年來,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文獻學、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古典學與數字人文等方面的交叉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全元校注(第八卷)》(校注者,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諸子學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江淮論壇》《管子學刊》《中國社會科學評價》《解放日報》《文藝報》等期刊、報紙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先后主持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先秦兩漢神仙觀念與吳文化研究(2018SJA1151)"(已結項)、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商周泰漢神仙觀念考辨(20FZWB073)(已結項)、揚州大學2024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項目基于人機協作范式的漢賦神仙典故研究(xji2024-01)等多項項目。
緒言如何重現古典的世界
上篇古典學的人文困境:人工智能與范式革命第一章人工智能時代的新人文
第一節(jié)ChatGPT對人文學科的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人文學科轉型的可能路徑
第三節(jié)從人機協作到人機融合的新人文
小結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教成與人機融合
第一節(jié)AI深度學習所構成的教育問題
第二節(jié)AI的教成與人文主義
第三節(jié)人機融合的教育范式
小結
第三章人工智能與人文學術范式革命
第一節(jié)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自由邊界
第二節(jié)人工智能之于人文學術的革命性意義
第三節(jié)人工智能與人文學術的未來范式
小結
中篇古典學的重構:新子學理路第四章新子學與古典學的重構
第一節(jié)新子學理念的提出及其初步建構
第二節(jié)新子學理論的全面建構和初步形成
第三節(jié)以新子學重構古典學的困境與突圍
小結
第五章作為新古典學構想的新子學
第一節(jié)士人階層的崛起與子學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子學是士人思想的系統(tǒng)建構和多元表達
第三節(jié)子學與士的交互性影響和嬗變
小結
第六章新子學的知識建構
第一節(jié)當代知識界的學術范式
第二節(jié)作為新子的當代知識者
第三節(jié)新子學的確立與走向
小結
第七章從新子學構想到新古典學取向
第一節(jié)新子學的范式困境
第二節(jié)新子學構想能成為一種新的古典學范式嗎?
第三節(jié)新古典學:大數據時代的知識譜系建構
小結
第八章從經學思維到子學精神:新子學
的古典學路向
第一節(jié)新子學的進路:重構經學思維主導下的
古典學
第二節(jié)基于現代性的古典學重構:新子學的去
經學化
第三節(jié)作為新古典學的新子學:重返古典語境
的當代敘事
小結
下篇新古典學實踐:新子學與典故學三例第九章《老子》中的(鬼)神
第一節(jié)(鬼)神與氣的勾連
第二節(jié)神人關系的重建
第三節(jié)浴神不死與神觀念的變革
小結
第十章《列子》中的神仙
第一節(jié)谷神:永恒且永動的生化之神
第二節(jié)神人構想:從神化到仙化
第三節(jié)《列子》對神仙的拓展
小結
第十一章孔學老典故的敘事學還原
第一節(jié)從孔學老到孔先老:孔老敘事的典故化
第二節(jié)孔學老的學術史敘事:唐宋以來孔老關系的重構
第三節(jié)孔、老對話:古典學的典故學
小結
參考文獻
附篇新古典學的現實回應: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附一《文子》怎樣看待精神的力量
附二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人的革命之路
附三通往圣哲之路:撲朔迷離的老子
附四《莊子》說的真人究竟是什么樣?
附五習近平總書記引王充《論衡》考略
附六文史哲學者眼中的《羅剎海市》
歸極書院沈鴻慎院長:從康德審美基本觀念出發(fā)評《羅剎海市》
南師安世民博士:對《羅剎海市》的批評與反思
中戲栗子森博士:毫無可取之處
上財陳老師及其師弟:復仇說沒抓住重點,要發(fā)展地看
附七電影《周處除三害》的三害是什么?
后記